病句常见陷阱的标志
(2015-04-19 16:11:12)
标签:
股票 |
A识记病句的常见标志词,通过多做题,掌握一般病句的基本症状,找出病源的出现规律。病句的常用标志词有:数量词、否定词、关联词、介词、两面词、代词、多义词等。
一、若句子出现数量词,便可考虑是否犯搭配不当、前后矛盾或赘余、表意不明等语病。与数量词有关的搭配原则如下:
倍数不能“减少”,只能“增加”。
病句: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辨析:表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缩短了一倍”应改为“缩短了二分之一”。
概数不能连用。概数的表述方式有三种:由系数或系数与位数组成,如三四个、五六个;在数词前加“成、上、约、近”等,如成百、上千、近一万;数词后加“多、来、左右、上下”。我们在运用这三种用法时,只能用其中的一种,不能杂糅使用。
病句:小王住院已经十四几天了。
辨析:“几”本身是个概数,不能与表示定数的“四”连用。根据两个相邻数目表示概数的要求,应当删去“几”,改成“十四五”。
注意“提高了”与“提高到”,“增加了”与“增加到”的区别。“提高了”、“增加了”表示净增加数,“提高到”、“增加到”表示在原数基础上的增加。要根据语境的具体情况,判断使用是否正确。
病句: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辨析:“提高到”表示增长后的总量,应改为“提高了”。
“最多、至少”后面只能跟具体数字。
病句: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辨析:“最多”后面只能跟具体数字,可将“以下”删除。
二、句中出现否定词(包括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时,应考虑是否误用多重否定(包括与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不符,是否有否定副词与具有否定意味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造成表意相反等语病出现。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述一重否定的意思。
病句:考试有三忌:一忌考前不过度紧张;二忌考中不能心浮气躁;三忌考后不可置之不理。
辨析:“忌”也可视为含有否定意味的词语,后面又分别用“不过”、“不能”、“不可”来否定,意思正好与句意相反。
要关注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和否定句
禁止、忘记、终止、否认、否定、推翻、排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
忌、忌讳、放弃、难以、拒绝、避免、缺乏、阻止、劝阻、防止、以防
三、有些复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上,因此,一要考虑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关联词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关联词错用、赘余或残缺、不合逻辑等方面。
病句:未来的教育不仅要更加尊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要重视自身发展的规律。
辨析:“不仅要……”与“而且要……”是表示自身发展的规律“对换位置。属不合逻辑。
四、a\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因介词造成的语病主要有: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介词造成主客体颠倒,介词残缺或搭配不当等。如:介宾结构+使令句或动宾结构+使令句,往往都缺主语尤其注意使令句掩盖主语的情况。
病句:自从他回家看了病危的父亲后,一直闷闷不乐,不说一句话,不吃一点东西。
辨析:“自从……后”掩盖了后面句子的主语,应该去掉“自从”。
b\介词导致语序不当(主客颠倒)
例1: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来说弥足珍贵。
例2:白求恩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民是很熟悉的。
五、一个句子若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或短语应仔细审查是否有“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的语病。
病句:我校能否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是关系到我校的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我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辨析:“能否”是两面词,而后面对应的“根本任务”是一面词,搭配不当。
六、句中有代词,可考虑是否指代不明。一般情况下,文中涉及两个以上的对象,而使用的代词称代其中之一,就易造成歧义;另外远指与近指错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病句:远处山上的灯塔,这应是夜行者的希望。
辨析:“这”指代“远处山上的灯塔”,错用了,应换为“那”。
七、有些词语因其意义具有多义性或词性具有多样性,出现在句子中往往会造成表意不明的情况。
病句:他背着父亲和哥哥悄悄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
辨析:“和”可作连词,理解为“他一个人悄悄地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也可作介词,理解为“他与哥哥一起悄悄地跑到后山捣鸟窝去了”。
B并列不当、分类有误
1、抓顿号
顿号用于句子内部并列短语之间。病句往往是属种概念的并列,或者分类标准不一,出现类是数学“交集”的情况。
例1: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媒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的报道了黑龙江、陕西、山西、湖南等地煤矿瓦斯爆炸伤人的事件。(概念并列
2.
“和”作为连词,组成并列短语后,往往出现前后不能搭配的情况。
例2、听了动员报告后,同学们都订出了本学期学习的计划和决心。
(订出了“决心”搭配不当)
例3这个决议系统地总结了外贸工作的经验,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对外贸工作的许多重大问题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画线部分前后不能一一照应)
“和”作连词时,是他一人所为,“和”作介词时,是他和副总经理两人所为。
还须指出“和、跟、同、与”等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往往造成句子的歧义。
并列关系的词语往往导致成分前后不搭配、概念并列不当、表意不明、语序不当等错误。
小心:属种关系、交叉关系、
C、意义重复或杂糅
常见的包含词与其他词连用造成的语意重复,
十分—酷爱
真知灼见的意见、常常屡见不鲜、来自于、国际间、这其中、此个中、令人堪忧、被应邀、过分溺爱、过分苛求、过高奢望、多年夙愿、过分溢美之词、随便苟同、好像如芒在背、
特别穷凶极恶、三令五申地强调、非常奇缺、迅速立竿见影、显得相形见绌、您的垂询、不可叵测、俩个、杜绝不要、切忌不要、避免不要、非法走私活动、基本上根除、坏毛病、目的是为了、原因是因为、不透明的暗箱操作、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盛况
〔例1〕由于战云笼罩,伊拉克各大医院药品非常奇缺,很多伤员只能硬撑,形势十分严峻。
〔例2
〔例3
〔例4〕我国如果没有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并运用这个理论研究我国地壳运动和油气聚集的规律,中国打碎了“中国贫油论”的精神枷锁,飞速地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石油资源。
句式杂糅还有如下常见错误形式:
防止……不再……(“防止……”和“……不再”)
非……才行(“非……不可”和“只有……才行”)
需要……不可(“需要……”和“非……不可”)
从……为出发点(“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和“是……的结果”)
之所以……的原因(“之所以……”和“……的原因”)
供……之便(“供……之用”和“以便……”)
本着……为原则
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是为了……为目的(以……为目的
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由于……下(由于……;在……下)
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经过……下(经过……;在……下)
是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
有……组成(有……;由……组成)
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常见的句式杂糅形式
句式杂糅是把两句话挤到一句话里,该结束的地方不结束,前后交叉错叠,句子结构混乱,形成病句。这一种病句类型已成为近几年来病句考查的热点。
如:(1)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火球,它的外层主要有三层组成,即光球、色球和日冕。
该句中“它的外层主要有三层组成”,就是由“它的外层主要由三层组成”和“它的外层主要有三层”两种格式杂糅而成。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如:(2)我国如果没有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并运用这个理论研究我国地壳运动和油气聚集的规律,中国打碎了“中国贫油论”的精神枷锁,飞速地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石油资源。
这句话依照前面的意思,本该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前面分句假设了一种情况,后面的分句应说出这种情况下会有怎样的结果,可是转路途转换了方向,去说中国如何如何。顺前面的意思可把“中国打碎了”改为“就不能打碎”。就着后面的意思把“我国如果没有”改为“由于”,“创立”后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