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中表时间的副词

(2012-02-26 22:03:41)
标签:

杂谈

文言文中表时间的副词

 

一、表示过去时间的
    
昔、向、曩”意思是“过去”、“从前”,都是副词。例如:昔作女儿
时”(《孔雀东南飞》);“向之寿民”(《察今》);“曩与吾祖居者”(《捕蛇者说》)
    
初、始”意思是“当初”,都是副词。例如:“初,鲁肃闻刘表卒”(《赤
壁之战》);“ 燕赵之君,始有远虑”(《六国论》)
    
已、既”意思是“已经”,“既”也可以翻译成“……之后”,都是副
词。例如:“舟已行矣”(《刻舟求剑》);“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曾、尝”意思是“曾经”,都是副词。例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
行》);“吾尝疑乎是”(《捕蛇者说》)
    
适、向”意思是“刚才”,都是副词。例如:“适得府君书”(《孔雀东南飞》);“向察众人之议”(《赤壁之战》)


二、表示现在时间的
   
”意思是“现在”,名词。例如:“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意思是“正”、“正在”,副词。例如:“方欲行”(《狼》)

”意思是“恰巧”、“正好”,副词。例如:“会宾客大宴”(《口技》)


三、表示将来时间的
    
将、行将、欲”意思是“将要”,“”意思是“将要”、“将近”,都是副词。例如:“公将战”(《曹刿论战》);“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四、表示较长时间的
    
长、久”意思是“长久”,形容词。例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始尔未为久”(《孔雀东南飞》)
常、每、辄”意思是“经常”,副词。例如:“千里马常有”(《马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辄倾数家之产”(《促织》)

”意思是“一向”,副词。例如:“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五、表示时间快速、短暂的
    
立、即”意思是“立即”,副词。,例如:“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遽、亟”意思是“急忙”、“赶快”,副词。例如:“遽扑之”(《促织》);“趣越兵亟入关”(《陈涉世家》)    ·
    
俄而俄顷少顷少时少间、须臾斯须”意思是“一会儿”副词。例如:“俄见小虫跃起”(《促织》);“俄而千百人大呼”(《口技》);“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少时,一狼径去”(《狼》);“少间,帘内掷出一纸片”(《促织》);“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斯须就毙”(《促织》)
    
食顷”意思是“一顿饭工夫”。例如:“食顷,帘动”(《促织》)

”意思是“暂时”,副词。例如:“卿但暂还家”(《孔雀东南飞》)    ·
    
未几无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随即”、“不久”,副词。例如:“旋见鸡伸颈摆扑”(《促织》);“寻病终”(桃花源记));“未几,夫购声起”(《口技》);“无何,宰以卓异闻”(《促织》);“既而敌行益迩”(《冯婉贞》);“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六、表示时间终止的
    
终、竟、迄、卒”意思是“终于”,副词。例如:“赵亦终不予秦壁”(《廉颇蔺相如列传》);“竟杀蛟而出”(《周处》);“迄无济”(《促织》);“卒相与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七、表示特定时间的
    
曙、质明”意思是“天刚亮时”、“黎明”,名词。例如:“自昏达曙”(《促织》);“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朝、旦、晓、夙”意思是早晨,名词。例如:“朝晖夕阳”(《岳阳楼记》);“旦辞爷娘去”(《木兰诗》);“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夙夜忧叹”(《出师表》)
亭午”意思是“正午”,“夜分”意思是“半夜”,都是名词。例如:“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旦日、翌日”意思是“明天”、“第二天”,名词。例如:“旦日飨土卒”(《鸿门宴》);“翌日送宰”(《促织》)
他日”意思是“另外的一天”、“有一天”,“后日”意思是“以后的一天”、“改日”。例如:“他日,驴一鸣”(《黔之驴》);“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指农历每月初一,“”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指农历每月最后一日,都是名词。例如:“朝菌不知晦朔”(《庄子》);“此七月望日事也”(《祭妹文》);“七月既望”(《前赤壁赋》);“戊申晦”(《登泰山记》)
    
”意思是“十天”,名词;“兼旬”意思是“二十天”。例如:“旬乃还第”《记王忠肃公翱事》);“伤肤,兼旬愈”(《狱中杂记》)。“期月”意思是“一 个月”,“期年、岁”意思是“一年”,“”意思是“年”。例如:“期月之间”(《后汉书·耿纯传》);“行之期年”(《左传·襄公九年》);“岁赋其二”(《捕蛇 者说》);“五载复还”(《张衡传》)。“明年”意思是“第二年”,例如:“越明年”(《岳阳楼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