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大师: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是南怀瑾大师对人生的看法,也是他认为人生的最佳状态和最高境界。
“佛为心”
——排除宗教因素,佛学的基础就是:善,释,空!上善若水,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这很关键,一个人只有善良了,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亲人、善待朋友同事以及一切社会人。"释",是种豁达,也是一种理解,不执着于任何事、理之心。
“空”,是心无杂念,勿贪勿痴勿嗔,是内心的平静与洒脱。“佛为心”就是“善良、释然、空明,这是是基础,是本心”。
“道为骨”——道生于静逸,刚正,清明。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个人只有看淡了名利,有了良好的心态,才会无欲则刚!“道为骨”,就是要心态要平正、淡泊名利、清正平和!
儒为表”——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里的“儒”并非指的人应该“迂腐”,而是人要以儒家的礼仪、标准来塑造自身修养、形成温文尔雅,
谦和道德的形象。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知生灭便是觉悟-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为中国文化的老祖宗《易经》,也讲过这个道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