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楠西萬佛寺【小普陀山禪修公園-簡介】

标签:
台灣楠西萬佛寺小普陀山禪修公右羝兴_法華經杂谈 |
分类: 官網公告、交流消息 |
所謂「普陀山」,乃梵音Potalaka(Potal a、Potaraka)的簡略音譯,標準音譯為「補怛落 迦山」,又作補陀洛山,亦簡稱洛山,為觀音菩薩應跡之聖 地。「補怛落迦」意譯為光明之樹,因該山之小樹花白而常 有光明甚香悠遠,以此表觀音菩薩「大悲光明、普門示現」 之意,山因樹得名,故又稱為光明山、小白花山或小樹蔓莊 嚴山。又補怛落迦在古代梵語中亦有船或港之意,此表補陀 洛山當距海港甚近,或即是離海港不遠之海中島嶼。故相傳 此山位於印度南方海上,山中充滿奇珍、異石、流泉、池沼 ,雲氣氤氳、林木疊翠、花香馥郁、華果盈滿,極為清淨莊 嚴,多有聖賢居住其中。山頂有池其水澄淨流出大河,周流 繞山而入海南,池側有石天宮,乃觀自在菩薩往來遊捨之寶 所。欲見菩薩者須發大願心,涉水跋山忘其艱險始能到達, 《華嚴經》中善財童子遊行南方時,嘗入此山謁見菩薩。佛 教大乘經典,如:《阿彌陀佛大思惟經》、《千手千眼觀世 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等,皆佛陀於此石天 宮中所說。
公園始建於民國八十一年,翌年農曆八月十五日落成,歷
園區始自山門終至菩薩院,佔地約一甲半,略述其景主要
時維
佛曆二五五三年 立冬
台裔沙門 法藏 謹識
前一篇:【懂得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