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湾《红楼梦》邮票的闲谈

(2017-05-23 18:59:15)
分类: 我的文章

    台湾邮政部门将于今年六月二十九日续发《红楼梦》邮票。

2014年、2015年及2016年發行「中國古典小說郵票—紅樓夢」後,續依書目章回選取湘雲醉眠、黛玉焚稿、賈府被抄及寶玉出家為主題,規劃2017年版14枚。

“湘云醉眠” 见于《红楼梦》(通行本)第六十二回。

宝玉过生日,湘云喝多了,谁也不她的去向。原来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此一回活脱脱描绘出史湘芸纯真的性情,豪放不拘的性格。

“黛玉焚稿”见于《红楼梦》(通行本)第九十七回。

黛玉得知宝玉和宝钗定婚的消息后,一病不起,在她生命终止前夕,她自然首先想到她的诗稿。焚稿一节,表现了此时此刻黛玉的凄凉心境。

“贾府被抄”见于《红楼梦》(通行本)第一百零五回。

宁府被抄,贾赦贾珍被捆走,两府大乱。贾政世职被革。

“宝玉出家”见于“红楼”终回。

贾宝玉最终出家为僧,跟着一僧一道,在一片白茫茫旷野中不知所终。

由此见,自“湘云醉眠”至“黛玉焚稿”中间空了一大段,不知为了何故,而后三枚的故事倒是紧密相连。

再看台湾《红楼梦》邮票(2016版),表现的是香菱學詩、白雪紅梅、晴雯補裘、元宵夜宴四则故事,这四出故事却是密不透风,首尾相连。

“香菱學詩” 见于《红楼梦》(通行本)第四十八回。

因了薛蟠出门,香菱陪宝钗去了蘅芜苑,跟黛玉等人学做诗。

“白雪紅梅” 见于《红楼梦》(通行本)第四十九回。原著中描写:

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似装在玻璃盆内一般。

回头一看,却是妙玉那边栊翠庵中有十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这便是著名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了。

“晴雯補裘” 见于《红楼梦》(通行本)第五十二回。

宝玉为舅舅庆寿,贾母给了宝玉一件俄罗斯的孔雀毛做的氅衣,宝玉穿时不小心烧了个洞,麝月忙叫人织补,谁知没有裁缝敢揽活。睛雯心灵手巧,重病中连夜补好。

“元宵夜宴” 见于《红楼梦》(通行本)第五十三、五十四回。

描述了本年荣国府过年各项事务和具体时间,从正月初一日元旦节,至正月二十二日,共计二十二天。正月15日(十五日之夕。)贾府夜宴,见于53回、54回。

【原文】 至十五日之夕,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佳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

至此,录几段抄录本批文,也好体会作者的原笔原意。

蒙回前总批:

除夕祭宗祠一题极博大,开夜宴一题极富丽,拟此二题于一回中,早令人惊心动魄。不知措手处,乃作者偏就宝琴眼中款款叙来。首叙院宇匾对,次叙抱厦匾对,后叙正堂匾对,字字古艳。槛以外,槛以内,是男女分界处;仪门以外,仪门以内,是主仆分界处。献帛献爵择其人,应昭应穆从其讳,是一篇绝大典制。文字最高妙是神主看不真切,一句最苦心是用贾蓉为槛边传蔬人,用贾芷等为仪门传蔬人,体贴入微。噫!文心至此,脉绝血枯矣。是知音者。

 

    蒙回末总批:

叙元宵一宴,却不叙酒,何以青菜?何以馨客?何以盛令?何以行先?于香茗古玩上渲染,儿榻坐次上铺陈,隐隐为下回张本,有无限含蓄,超迈獭祭者百倍。

    蒙回末总批:

前半整饬,后半萧落,浓淡相间。宗祠在宁国府,开宴在荣国府,分叙不犯手,是作者胸有成竹处。

 

     最后不妨扯个闲篇儿。

我很喜欢其中关于贾母的两段描写:

     其一:

贾母笑道:“并没什么新鲜发笑的,少不得老脸皮子厚的说一个罢了。”因说道:“一家子养了十个儿子,娶了十房媳妇。惟有第十个媳妇最聪明伶俐,心巧嘴乖,公婆最疼,成日家说那九个不孝顺。这九个媳妇委屈,便商议说:‘咱们九个心里孝顺,只是不象那小蹄子嘴巧,所以公公婆婆老了,只说他好,这委屈向谁诉去?’大媳妇有主意,便说道:‘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和阎王爷说去,问他一问,叫我们托生人,为什么单单的给那小蹄子一张乖嘴,我们都是笨的。’众人听了都喜欢,说这主意不错。第二日便都到阎王庙里来烧了香,九个人都在供桌底下睡着了。九个魂专等阎王驾到,左等不来,右等也不到。正着急,只见孙行者驾着筋斗云来了,看见九个魂便要拿金箍棒打,唬得九个魂忙跪下央求。孙行者问原故,九个人忙细细的告诉了他。孙行者听了,把脚一跺,叹了一口气道:‘这原故幸亏遇见我,等着阎王来了,他也不得知道的。’九个人听了,就求说:‘大圣发个慈悲,我们就好了。’孙行者笑道:‘这却不难。那日你们妯娌十个托生时,可巧我到阎王那里去的,因为撒了泡尿在地下,你那小婶子便吃了。你们如今要伶俐嘴乖,有的是尿,再撒泡你们吃了就是了。’”

其二:

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那两个女先儿回说道:“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道:“叫做《凤求鸾》。”贾母道:“这一个名字倒好,不知因什么起的,先大概说说原故,若好再说。”

女先儿道:“这书上乃说残唐之时,有一位乡绅,本是金陵人氏,名唤王忠,曾做过两朝宰辅,如今告老还家,膝下只有一位公子。”

    “这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见大雨,进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作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贾母忙道:“怪道叫作《凤求鸾》。不用说,我猜着了,自然是这王熙凤要求这雏鸾小姐为妻。”女先儿笑道:“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比如男人满腹文章去作贼,[批:“满腹文章去作贼”,余谓多事。]难道那王法就说他是才子,就不入贼情一案不成?可知那编书的是自己塞了自己的嘴。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众人听了,都笑说:“老太太这一说,是谎都批出来了。”

贾母笑道:“这有个原故:编这样书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贵,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编出来污秽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这些书看魔了,他也想一个佳人,所以编了出来取乐。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可知是诌掉了下巴的话。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这几年我老了,他们姊妹们住的远,我偶然闷了,说几句听听,他们一来,就忙歇了。”

到此处,贾母把她眼里的穷酸儿痛批了一番,见识真也新奇。

不知各位观后作何感想,贾母其人,思想活泛、并不一味循旧,屡出令人称奇之语,不由感喟其见识老到,不愧为贾府的当家人,并不是我们印象里那个思想保守、落后的封建主义老顽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