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午门雁翅楼

http://imgbdb2.bendibao.com/bjbdb/201410/30/20141030141714151.jpg
地安门雁翅楼是北京中轴线上的知名景观,始建于1420年,位于地安门门楼左右两侧。为东西相对称的两栋二层砖混建筑,面宽各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建筑造型别致,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1954年,北京市为了疏导北部城区的交通,将地安门及雁翅楼一并拆除。2012年2月,北京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其中包括复建地安门雁翅楼。
1955年2月,后门大街(今地安门大街)的道路改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当时,因为一些社会名流对拆除地安门有疑义,于是有关部门对从地安门拆下来的门窗、过梁、柱子、柁、檩一一编号登记造册,连同砖石琉璃瓦等一起运往天坛,计划在天坛内北侧照原样复建地安门和雁翅楼。此后,天坛内发生火灾,堆垛在那里的木质材料全部化为灰烬,复建地安门和雁翅楼的计划也随之彻底搁浅。
北京将恢复6处建国后被拆毁古城地标
2005年,多位北京文史学家提议复建地安门及雁翅楼,以逐渐恢复京城北中轴线的风貌。
2011年,西城区人代会发布消息称,雁翅楼复建工程已被批复,主体将在2012年完成复建。但由于雁翅楼原址上正在进行地铁施工而延误。
2012年,作为建国以来北京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北京市准备在6个地点,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景观的恢复,其中就包括地安门雁翅楼。
这6处标志性景观分别为:北京外城西南角楼、永定门 箭楼及瓮城、北京外城东南角楼、天桥地表标志、北京内城西南角楼、地安门雁翅楼。2013年5月16日复建工程已经启动,计划9月15日完工。
复建后的燕翅楼,依旧按照历史上的格局,东西两侧雁翅排开,每侧复建4到6间,总体体量会比历史上的燕翅楼稍小。考虑到建筑的年代已较久远,修缮、复建后的燕翅楼不会是全木质结构,但在外形和内饰上,会尽量保证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