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育家、语文味教学法创立者程少堂教授生命中的60个表扬

(2019-12-22 07:18:48)
标签:

程少堂

语文教育家

语文味教学法

表扬

生命成长

语文教育家、语文味教学法创立者

程少堂教授生命中的60个表扬

 

      阅读程少堂教授写的文章,是我每周必做的一件事。我虽然不是语文教师,但很喜欢看他们写的文字,像吴非(王栋生)、李镇西、吴泓、余映潮、梁恕俭、王君等老师的文章都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程少堂老师挂在语文味网站(http://www.yuwenwei.net上的文章让我受益很大:做人、做事、治学等方面。

      下面这篇35000字的长文,我读了多遍(读全文、读片段)。衷心感谢程老师!!

 

 

【少堂志林(1208)】私风景:生命中的60个表扬,请您记住我

——60年之深情回眸与个性自拍

(全文 35000 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45975&do=blog&id=1204677


      今年是本人来深圳从事语文教研工作二十周年(我1999118日到深圳市教研室工作,迄今已然二十一个年头),是我直接与间接进行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接近三十载光阴的年份,也是本人的致仕之年。三十年一觉语文梦,五十年一部奋斗史,谨以此文纪念。

——题记

 

 

       心理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动物。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曾在文章中幽过自己一默,说自己是个“二表人才”——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于光远先生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

 

      应该承认,各行各业有点本事的人,通常说来大约的确都是“二表人才”。我本事不大,“不重要”,但本事也是有一点的。因此我也是个“二表人才”。

 

       一个人喜欢表扬与喜欢表现,通常是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我喜欢表扬,但也不是任何表扬我的话我都喜欢听,也并非把我奉承到天上去的表扬我就喜欢。事实上,有些对我的所谓表扬,我就不愿意听,甚至有的表扬我听了还心生反感。比如有一些同事表扬程某人读书多,应该说这种表扬并无恶意,但我就是不愿意听。因为像我这样读书、教书后来又写书,在书堆里摸爬滚打一辈子,可以说是以读书为职业,甚至以读书为生活又喜欢读书的人,几十年以至半个世纪就是这样过来的,比一般人多读了一些书,算哪门子优点啊?还有不少听过我讲座、公开课的老师对我说,程教授的讲座和公开课真幽默,笑声真多。(相关链接:《程少堂今天罗湖区三个小时报告会场笑72》《程少堂13日下午新城学校报告“笑声比相声还多”》)是的,想想现在电视上的许多相声都不能引人发笑,一个学者的讲座和公开课却很幽默笑声颇多,这当然是优点,至少不是缺点。因此语文界学者专家发表的研究我的教学幽默的文章有多篇,对此我自然是高兴的。(相关链接:《《江西教育》:大雅若俗:程少堂教学幽默研究》)。更有外省大学的教授发表万字长文专门研究我的教学幽默,这么长的文章还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相关链接:《山西张毅教授:程少堂教学幽默艺术研究》)想想在发表论文都不太容易,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复印转载更不是一件容易事的今天,能见到别的学者研究自己的长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转载,不高兴不自豪,是不可能的。我研究生时期的老师、我国教育理论界有相当影响的教育理论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华南师大教科院长、博士生导师扈中平教授在语文味工作室第一期结题会上说:“我搞了一辈子学问,我觉得我学问做得也还可以,以前也有学生跟我说,扈老师我们写篇文章研究研究你吧?但那是开玩笑,说说就完了。程少堂这是真的有人研究,不仅有人研究,而且研究程少堂的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篇,还有东北师大研究生写的专门研究程少堂的30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已经在北京出版了,我作为给他上过课的任课教师为他自豪,我想我们共同的导师王道俊、郭文安老师,还有我们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也会为程少堂感到自豪。”(相关链接:《扈中平教授在《语文味教学法》结题会讲话:“为少堂这个学生自豪》)但我对这些研究我的教学幽默的文章或者表扬,高兴与自豪之余,总有所保留。2018519日,深圳有一位年轻的初中语文教师听了我上的大型展示课《在蔑视抒情的时代学会抒情》后很喜欢,对我说,程教授的教学真幽默,她要写篇文章研究一下程教授的教学幽默。我说你就别写了,你要写也写不好,因为你只看到我教学的幽默表象,没有看到幽默下面的东西。我还跟她说,很多人喜欢我的公开课和讲座的幽默,但实际上幽默不是我的课的和讲座的最大长处,我的讲座和公开课的最大优点是幽默下面的东西,如果你看不到或感受不到这些幽默下面的东西,你就研究不好我的教学幽默。

 

       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人一辈子中总会受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表扬。而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让我留恋的,是这样一些表扬:

 

    (一)我记得我是不满六岁上的小学。最近,初中时的一位女同学告诉我,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我们在小学期间曾停过一段时间的课,但具体是哪一年,已经记不清了。那时湖北的小学是五年制。我小学、初中的成绩一向很好,但上小学一年级时未满六岁,文盲的父亲就想让我留一级,以便把基础打好些。开始父亲想在我念三年级时留一级。征求老师的意见,老师说,三年级还太小,留了也起不到牢固基础的作用,大些再留一级效果会更好些。因此父亲让我读了两遍小学五年级。

 

      大约是1965年下半年,我读一年级下学期,语文老师张老师又开始检查同学们的生字了。这次是检查整本书的生字表,结果全班同学只有我一个人把生字表的生字全读对了。我小时候结巴得很厉害(我认为这个跟我父亲脾气暴躁有很大、很深的关系)。由于结巴得厉害,最后几个生字,我本来认得,但憋了好久,嘴里就是念不出来。我很着急。张老师反复地亲切地对我说:“莫急莫急,你肯定认得!”于是我一使劲儿,脚一顿(我小时候结巴说不出话的时候常常顿脚,顿脚时才会说出想说的话来),就真的全念出来了。张老师很高兴,轻轻摸摸我的头,连续表扬我好几句,顺手用改作业的红笔,给我写了一个小纸条,说:“就你全认得!把条子带回去给你伯伯看看!让他高兴高兴!”那天一放学,我就拿着张老师写的条子,发疯似的往家奔,到村口碰到我父亲,父亲见我时一向比较凶,很少笑,那天见到我跑向他就笑脸相迎。我结结巴巴给父亲讲张老师的条子,由于过度兴奋,比平时就更结巴。当我还没讲清楚怎么回事时,一阵风吹来,把我手中的纸条吹到路上的小水坑中了。我连忙从水坑中捞起字条,一看,红钢笔水写的字迹模糊了。当时我心里那个后悔啊!好在父亲的话宽慰了我:“我晓得了,张老师跟我说了。”小学阶段第一次得到的这个表扬我印象深刻。要说我后来为什么喜欢语文,应该说跟张老师写的这个条子有点不大不小的关系吧?


    (二)大约是1970年的某天,湖北省新洲县(现武汉市新洲区)宝龙五七中学的语文老师喻跃进先生(我初一时的语文老师,现在80多岁了)来到王龙小学。当时不是每个小学毕业生都能上初中,喻老师来王龙小学的任务是,代表宝龙五七中学来王龙小学筛选上初中的学生,特别是要挑出尖子生来。筛选的办法是笔试。刚进王龙小学的大门,喻跃进师就对迎接他的王龙小学的老师大声道:“哪个是程少堂?哪个是程少堂?”王龙小学的老师就把我带到喻跃进老师的面前。可见喻跃进师来王龙小学前曾了解过情况,知道这个小学成绩最好的学生是程少堂。50年后,喻跃进师刚进王龙小学大门时急切欢快的询问声,还常常萦绕在我耳边。(相关链接:《少堂志林(638):自卑与超越——《程少堂传》之建议主题》) 

 

    (三)我小学作文就比一般同学好,上初中一年级开始,更是写作文的能手。当时的作文主要是记叙文(比如家史之类),一般是两节连堂作文课写作文,下课时要当堂交。当时大部分同学两节课都写不完,可我总是一节课就写完了。这很得同学们的羡慕(那时同学们对我有没有嫉妒我不知道)。不仅如此,每次讲评作文,喻跃进师都把我的作文在班上从头念到尾,一边念,一边点评,给予我很多表扬。课后总有同学羡慕地跟我说,个狗日的,我们两节课拼命写都写不完,你么样一节课就搞好了?!还总被老师当范文读!还有,语文课上,每次喻跃进师提问的话音一落,我就举手回答了问题。我不仅基本包揽了语文课堂上老师提问的回答,而且基本都是准确回答,总是得到喻跃进师的表扬。对此其他同学都很惊讶。下课后,有同学就笑骂我道,个狗日的,老师每次提问我们都没有反应过来,你么样那么快就回答出来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时期喻跃进师的表扬与鼓励,对我的人生自信心的确立有很大帮助,我很小时就自信心很强,除了学习成绩好,与喻跃进师的这些表扬与鼓励有关。(相关链接:《少堂志林(65):死了才没东西可写!(关于作文的胡言与一派胡言》《少堂志林(638):自卑与超越——《程少堂传》之建议主题》)

 

     (四)1971年林彪事件后,在中央的部署下,全国掀起了批林批孔运动。那时我已上初中。由于我写作能力强,在初中同年级学生中作文第一,经常被老师派到学校的批林批孔大会上发言。说是发言,其实是先写好了稿子背好稿子,然后在大会上背出来。我当时把每一次大会发言都当成老师和学校给我的一个大表扬(这也说明小时候内向的我,本质上好表现)。我后来作演讲的能力强,和这个时期大会发言练就的童子功有关。(相关链接:《少堂志林(236):我有一个梦想——做事问津书院》《少堂志林(392):问津书院,你在等我吗?》)

 

       大约是1972年,母校宝龙五七中学领导组织高初中几位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到本县孔庙(问津书院)考察搜集批林批孔材料,初中学生就是我去了。去问津书院,我的很多文章写过这件事,因为这件事对我影响深刻。当时我们带上干粮,跟着老师从早上太阳没有出来就开始出发,一直走到傍晚夕阳西下才到,是我童年、少年时代,最远、最重要的一次远足,也是对我以后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一次外出。我当时,过去,现在,都把学校派我作为初中学生代表去问津书院考察,当成对我的表扬,而且这次表扬对我个人有历史意义。(相关链接:《少堂志林(236):我有一个梦想——做事问津书院》《少堂志林(392):问津书院,你在等我吗?》)

 

     (五)我在初中阶段就自己私下开始学习文学创作。当时我们那所中学的学生像现在的绝大数中学生一样畏惧写作文。但我当时的写作能力高出校内同学不是一点儿。我十四五岁念高中时就多次向《长江文艺》《湖北日报》投寄篇幅长达万言的文学作品。像我这样能把文章写这么长,而且敢于向省级报刊投稿,在当时我们那所中学的学生中没有第二人。我们高中阶段基本没有上系统的文化课,比如数学就是学了小平板测量(人造梯田),化学元素周期表没有学完,但学了农药配比,物理学了“三机一泵”( 柴油机、电动机、拖拉机和水泵)和电路安装(到现在,家里几次装修我都看不上装修师傅的电路安装技术,而要亲手教他们),生物就是学了浸种催芽等等。由于很少正规上课,到了高中时期,我常常不去上课,在家里写小说、写散文。高一时期,有一天我没去上学在家里写小说,邮递员将我的一篇万字退稿送到学校,业师也是学校唯一的科班出生的老师孙东临先生看到这篇稿子,误认为我是抄袭的。为此,孙东临先生在班上上课时,点名狠狠批评我的“抄袭行为”,引发我和他的“冲突”。孙东临先生是文革前两年考入当时的名牌大学吉林大学中文系的,文革期间大学毕业,1980年代初期又考回吉林大学中文系,在公木先生门下念先秦文学研究生,毕业后曾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等,是文学修养很深的著名学者、文学家。我当时就把孙东临先生这个“误判”,当成给我的最好表扬。这件事,2007年由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名师讲语文”丛书之《程少堂讲语文》一书有专章记载。(相关链接:《少堂自传6:激情与谐趣:与两位名师相遇》《少堂志林(902):未实现的农民作家梦 》) 

 

    (六)我从教的经历很早。1976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村里打算将十几个孩子集中起来办一个小幼儿园,以解大人的后顾之忧。当时生产队的农民每天都要出工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很辛苦,幼儿园老师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位,明争暗夺的人不少。最后妇女队长说,少堂读书成绩最好,他做幼儿园老师最合适。由于这句公道话,我就成为教师队伍中少有的一个个案——教过研究生,大学生,也教过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还教过幼儿园。我现在的工龄与教龄,都是从1976年当幼儿园老师算起的。当幼儿园老师时我已经长大成人了,妇女队长的表扬与推荐我不会忘记。 


...........................................................................................

..........................................................................................


      (六十)业师、著名文学家、武汉大学荣休教授、曾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孙东临先生,几年前收到我快递给他的一套语文味丛书,欣然命笔,给学生赠诗一首:

 

语文味教学的开山 : 程少堂 

孙东临 

一别邾城四十年,翻飞辗转水云间。 

果然磨出莫邪剑,断发吹毛映杏坛。 

2016/10/18

 

       业师的这首赠诗是我最喜欢的表扬之一。我是怎样喜欢业师的这首赠诗的,我不多说,请看我的专文《少堂志林(722):文章是老师的好——业师孙东临教授赠诗赏析》。(相关链接:《少堂志林(722):文章是老师的好——业师孙东临教授赠诗赏析》)业师的这首赠诗,已请两位书法家用不同的书法字体写过,我已刻在我的退休纪念品上,在家里陈列着。正常人都想名利双收。可是圣人早有名言道:鱼和熊掌不可得。由于长期深度专注于语文味研究,我错过了于政府分的福利房之外,在深圳再多买一套房子发财致富的机会。对此我也不太遗憾,因为求仁得仁。两年前我终于有空了,但在深圳买房不仅要有空,更要有钱。深圳现在的房子我是买不起了,退而求其次,于是就在用深圳人的眼光看房价很便宜的老家武汉,买了一套准备退休去住的湖景房(武汉这套房子的价钱,如果在深圳买相同景观的房子,连一个厕所都买不到),拟在装修时,将业师的这首赠诗烧成瓷砖做成电视机后面的文化墙。如果做成,那可真是一面“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真正的个性文化墙。我特别喜欢业师赠诗中的“翻飞辗转水云间”这一诗句。我认为这一句诗,是对我近半个世纪的奋斗人生最准确、最凝练、最形象、最生动、最优美、最有魅力的概括。现在这句诗已然成为《程少堂传》第二章的标题。若干年后,设若再有人写我的传记,或者是有后人写研究我的著作,或者是有艺术家想要以我的奋斗经历为模特儿创作文学艺术作品,那用“翻飞辗转水云间”这个诗句去做作品的标题,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想说的是三点。一是我选择的这60个表扬,其发出者,有名家大家,有普通学者,也有一般同事、教师,有家人,更有村夫野老,无论是哪个层次的,都曾给予我生命以能量与动力。二是这些表扬的性质,都是或基本上属于“民间的”“社会的”“学术的”,没有一个是体制内官方的表扬(尽管有业内专家认为语文味课题即使放在广东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中也是少有的出类拔萃,但深圳市与广东省教育科研成果评奖的那些高水平的“专家”“学者”评委们,他们不愿意给语文味评奖。我不认为这是我的耻辱。我也不太看重这些。我后来也干脆不再申报了。我相信历史不是他们写成的,我也相信历史会给我一个奖项。当然我个人也得过几项以世俗眼光看层次不低的体制内官方的行政性“表扬”,比如20多年前在珠海获得过广东省教育厅的南粤教坛新秀奖,在深圳获得过深圳市政府津贴专家、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及领军人物等奖励,但我向来不太看重它们,因此不列入本文)。三是从60年中选择出的这60个表扬,肯定不能说每一条都完全没有溢美,但有一个共同点明摆着,即都完全是没有想要利用我一把的功利心,而是基于了解、体贴、同情、欣赏、期望的人性美之上的,掏心掏肺的,充满激情的,真诚的赞赏与激励,其中绝大多数,大约的确还融注有表扬者某种程度的感佩之情。我认为在成年人之间,如若不是深刻地理解、无功利地真诚地感佩一个人,就不能透彻地、体贴地、有感染力地表扬一个人。我坚信夸奖的言辞很容易伪装,但表扬的激情与真情不太容易作假。我,是自然,当然,绝然,不会忘记我过去60年生命中的这些表扬的,但我更看重更希望的,是这些表扬能记住我。 

 

2019/10/26初稿,10/27-11月3日修订

 

     转自: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45975&do=blog&id=120467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