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北玉米今年出现的“点翠”白霉现象分析

(2014-12-18 21:37:00)

                吉林:杨大海

近日,国家出台粮食收储新政策:针对东北玉米生霉粒超标现象特发通知:对原来玉米霉变粒2%的标准放宽至5%以内。为什么今年东北部分区域,特别是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普遍出现此现象,笔者走访农户和粮商调查得知,主要原因如下:

一,   本年度东北部分区域播种期延迟,出苗较晚,一些品种积温不够造成很多品种成熟度不够,尽管收获时玉米成色较好,但水份没降下来。

 

二,   玉米收获前期雨量偏多,收获时气温偏高,很多玉米收获时即出现了‘站秆捂粒;现象。

 

今年吉林省927-28号的雨量集中,黑龙江亦出现了收获前雨水偏多现象,使很多玉米出现脱水较慢情况。此现象和品种无关,很多品种均不同发生。黑龙江早熟区和辽宁晚熟区较好。虽然今年秋季典型‘坐老山;气候。收获期虽然延后,但穗轴脱水变慢,部分玉米品种脐部长出白毛,农民称谓‘白霉;,收粮的称之为‘点翠;现象。即外边看不漏,里边长白毛;

三,   机械收获的大力推广加快了收获进度,但晾晒时间缩短加快了白霉的出现。

今年吉林省机械收获玉米普及率达57%左右,黑龙江省更高,吉林省以玉米楼子存储为主,机械收获虽然加快了存储的进度,但也恰恰省去了很多晾晒的时间,加之有些机车收获玉米包叶稍多,玉米降水自然就慢,黑龙江地趴存粮,霉变粒增加也就不足为奇。

四,   东北玉米出现的‘白霉;现象更应该引起农民的注意:

1,      东北部分区域出现的站秆捂粒现象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在很多区域很多品种不同发生。

2,      2011年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很多玉米品种出现春季卖粮时捂粒现象没有引起广大农民的足够重视。

3,      今年秋季收获早的白霉现象普遍较重,收获晚的人工收获持续时间长的霉变较轻。机械收获的重于人工扒皮晾晒的。(不是否定机械收获不好,特殊年份造成)

4,      该现象前几年东北基本没有发生,希望以后能够引起农民的足够重视。

五,   明年农民种植及收获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积温适宜的合法审定品种。不易种植积温大满贯的极限品种,特别黑龙江省部分区域追求产量造成水苞米偏多。

2,      适时播种,合理晚收。有条件9月下旬做一下扒皮晾晒或者授粉后机械隔行去雄增加玉米的通风透光能力,有利于玉米促早熟和提高米质更好地降水。

3,      适时晚收,在气候没有太大变化前提下,建议十一之后霜后收获。

4,      熟期适中,包叶松散,轴细粒深,脱水快的品种,并且适合机械收获的品种是未来趋势之一。

5,      好种子一年粮,一季好粮丰产保障,确保稳产丰产并且好卖粮的品种是首选。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吉林杨大海QQ780017585,微信ydh1972113

 http://s15/mw690/002Q8GKvzy6OuavYtHM5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