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
邓四平/文
早在35年前的1989年,我在蓬安读师范的时候,班上有三个华蓥的同学,和我曾经坐过一桌的女生涂常瑞,是华蓥的人。另外班上还有两个男生,一个名叫邹可贵,另一个名叫左东,也是华蓥的人,从他们那里,我第一次知道南充市境内有个华蓥市。华蓥是个县级市,境内有座非常出名的大山,叫做华蓥山,华蓥山一带盛产煤炭,还盛产石灰。这应该算是当地非常出名的两种特产。华蓥有个天池,还有个永兴镇,也都非常出名。后来,广安撤县建市,华蓥划归了广安。除此之外,我对华蓥便知之甚少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还有一种香烟,名字叫做华蓥牌香烟,大约要两三角钱一盒,并不是很贵,所以有很多人喜欢买这种牌子的香烟抽,因为价廉物美,和蓬安烟厂生产的万卷楼、蜀水牌香烟在蓬安的城乡非常畅销。
在师范读书的时候,我看过一本小说《红岩》,小说里面有个江姐,江姐的丈夫姓彭,具体叫什么名字,我已经不大记得清楚了。江姐的丈夫好像就在华蓥山游击队里担任领导,后来由于叛徒的出卖,不幸被捕,壮烈牺牲了。华蓥山游击队里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人物,叫做双枪老太婆,手使双枪,智勇双全,带领游击队员在华蓥山里和国民党巧妙周旋,打击敌人。我在网上查了查得知,双枪老太婆的主要原型有三人,分别为邓惠中、刘隆华、陈联诗。其中一人名叫邓惠中,原名张惠中、张若兰,1904年出生在岳池县长滩寺,16岁时,与中共早期党员邓福谦结婚,改名为邓惠中;1938年,开展教育工作并进行抗日宣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她去川北学习军事,组织“华蓥山游击队”;1948年的岳池、武胜起义失败后被捕,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渣滓洞大屠杀中壮烈牺牲,时年45岁。在华蓥山武装斗争中,还有许多革命先烈,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用自己宝贵的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光辉的华蓥山壮歌,铸就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很想去华蓥山走一走看一看,看看这片神奇的红色热土。2024年4月23日,终于成行。
打开导航得知,华蓥山距蓬安大约有140多公里路程,位于华蓥市红岩乡境内,我们一大早开车从蓬安县城出发,大约用了2多小时,便来到了华蓥市红岩乡境内。华蓥山其实不仅仅只是一座山,而是一个群山连绵蜿蜒起伏的山系,华蓥山山势雄伟,宛如长龙。小车过了红岩乡政府,然后进入林区,蜿蜒盘旋的山间公路两边全是高大挺拔的林木,坐在车里,向车窗外往去,几乎全是高大雄伟的大山,山中灌木丛生,郁郁葱葱,山间云雾缭绕,仙气飘飘,宛如人间仙境。
大约行驶了十多分钟,终于到了华蓥山旅游区的游客中心,下车去买了门票,95块钱一张的门票。在景区的停车场最里面的位置,只见巍然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红色雕像,塑的是双枪老太婆的形象,塑像高约十余米,双枪老太婆昂首挺胸,威风凛凛,两眼目光如炬,凝视远方,腰间插着两把黑色的驳壳枪,看上去大义凛然、英姿飒爽,让人看后不禁肃然起敬。
走进景区,有一条仿古商业街,并不是很长,大约将近百米,我们去的时候还是上午8点钟左右,也许是因为去得太早的缘故,古街里几乎不见其它的游客。景区的工作人员查验了我们递上的门票之后,便让我们进入了景区的大门。向其打听,游览整个景区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回答说:大约需要四个多小时。
一走进景区的大门,迎面而来的便是一片高大挺拔的树木,这些树木的树叶看上去像是松针,但树皮却又像是柏树皮。有的说这是松树,有的说这是柏树,还有的人说这树叫做松柏。每一株树高大约在一二十米左右,树干笔直,并肩林立,长成了一片蓊蓊郁郁的林海,人走进林子,就像是一个个小矮人走到了巨人的脚下。
穿过树林,便来到了一座山寺门前,寺前立有一座高约两米左右的一石牌坊,牌坊上写着“高登山寺”四字,牌坊两边的石柱上书写着一副楹联,左书:“东朝华蓥天然景”,右书:“西拜峨眉万重山”,牌坊下面的的坝子里立着两块很古的石碑,其中一块写着“天下名山”四字。牌坊上的楹联将华蓥山和峨眉山相提并论,由是观之,华蓥山的名气、地位虽没有峨眉山出名,但华蓥山的名气和地位也是不容小觑的。
走过山寺,寺后有一片石林。华蓥山石林,这应该算是华蓥山最大的特色和景区名片了。石林里的石头形状各异,大小不等,有的石头颜色灰白,有的石头又呈现出深黑的颜色,高的有数米乃至十余米高,矮的也有一米或者两米左右,有的像老虎,像熊罴,有的又像奔马,像猴子,还有的像凤凰,像孔雀,像各种各样的飞禽和走兽,看上去真是千姿百态,千奇百怪。游步道就修建在石林之中,穿过一个又一个巨大的山石,钻过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山洞,如此盘旋往复,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神奇的迷宫。
华蓥山石林之中,最为出名的应当首推景区里的“千年一吻”自然奇观。只见两尊山石,高高耸立,深情拥抱在一起,恰似热烈之中的恋人正在亲吻,当地人将其形象地称之为“千年一吻”。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当地人将华蓥山写进了歌词,将华蓥山称之为“天下情山”。山中有诗碑林,其中宋朝著名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也许最能彰显“千年一吻”的人文内蕴。其词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走过“千年一吻”,继续在山间前行。走到景区一个悬崖峭壁处的观景台,说是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远处神奇的自然奇观“华蓥睡佛”:山即是佛,佛即是山。时间是在上午十点钟左右,站在观景台上向远处张望,只见群山之中全是云雾缭绕,四处是湿漉漉的一片,仙气飘飘,只见云海,不见睡佛。我想,也许是因为时间尚早,等到云开日出,也许就能够看见远处的群山恰似天然睡佛。不过也没有什么遗憾,虽然没有看见睡佛和日出,但却看见了无边无际波涛滚滚铺天盖地而来的茫茫云海,也算是没有白来华蓥一次。
华蓥山之美,美在石林,美在云海,美在自然景观。华蓥山的美,还美在华蓥山的天然溶洞。华蓥山的天然溶洞,虽然并不是很大,但却很长,也很高。走进溶洞,只听见溶洞里流水潺潺,宛如天籁之音,又仿佛走进了一场美妙的音乐交响。溶洞里有各种各样的钟乳石,鬼斧神工,形状各异,让人流连忘返,目不暇接。往上仰望,悬崖峭壁的上方也是溶洞,光线直接从上边照进洞里,让人感觉到仿佛突然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天坑,“滴滴答答”的水珠从上面不断落下,淋在人的脸上、身上,湿湿的,凉丝丝的,甚至还带着一丝丝凉幽幽的青草的气息与泥土的芬芳,真是让人感觉到奇妙得很,惬意得很呢。
据说华蓥山里的这些天然溶洞就是当年华蓥山游击队藏身的地方,还有的溶洞是游击队藏粮食、枪支弹药的地方。还有一个溶洞曾是双枪老太婆在华蓥山里领导和指挥游击队作战的地方。当年,游击队员们就在华蓥山里和国民党军队巧妙周旋,打击敌人,上演了一场又一场威武雄壮的英雄大剧。
如果说华蓥山石林、溶洞等等自然景观是华蓥山靓丽的名片,那么深融于华蓥山筋骨之中的红色血脉则理应是华蓥山荡气回肠的浩浩正气与永远不死的灵魂。因为这浩然长存的正气,因为这惊天地泣鬼神不屈的忠魂,华蓥山因此而显得更为英姿飒爽和大义凛然,华蓥山倍显妩媚多姿的同时,更多了一份刚正、苍劲,与天风浩浩的豪气、正气,乃至铁骨铮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游览华蓥山景区,大致需要行走四个多小时左右,游华蓥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简直就是一个体力活。如果没有一定的意志和毅力,还真的很难走完这个景区。游华蓥山,虽然感到气喘吁吁、身心疲惫,但行走在景区之中,一路欣赏着怪石嶙峋的石林,接触到亿万年前留下的天然溶洞,聆听着流水潺潺,感悟着华蓥山游击队当年在山中英勇战斗的故事,顿觉心灵和灵魂都受到了巨大的教育和洗礼。
游览华蓥山,这就是一场红色之旅,更是一场初心之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游览华蓥山,虽然很累,但却让人从此深受教益和启迪!
2024年4月24日3119字记于蓬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