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2024-01-17 21:10:46)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有个香景寨

                                          邓四平/文图


  位于蓬安县城东南20余公里之地的石孔乡是个很有历史和故事的地方。

  石孔乡整个场镇修筑在青翠碧绿的高山顶上,山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人们悠闲而自在、安详而宁静地生活着,俨然世外桃源,神仙人家,此乃石孔一奇。第二奇在这里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绿树成荫,风景优美,山里古墓葬密布,众多古墓雕刻精美,气势恢弘,俨然绝佳风水宝地。石孔乡第三奇在这里出产一种名为石孔贡米的特产,这种特产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这种贡米也只有该乡玉皇村为数不多的稻田才有出产,因此极为珍稀。石孔乡第四奇是当地古寨分布广泛,其中尤以距离乡镇所在地四五公里之外的香景寨最为有名,因其风景秀美人文厚重,因而被誉为“川蜀小峨眉”。

  其实早在很多年前的1989年,我就已经知道蓬安有个名叫石孔乡的地方了。当年在师范读书,班上有一位名叫翟晓云的同学就是石孔乡人,普通话说得很好,那时他常常代表全校师范生参加全省的中师生演讲比赛。20多年前,从他的摆谈中便大略得知当地有一种很出名的特产——石孔贡米,是清朝时进贡朝廷的贡品,原名“油香米”,又名“黄金米”,浸白色,产于当地玉皇村。这种米煮出来的饭吃起来糯而不腻,清香可口,为款待贵客之珍膳。据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蓬州知州戴伦用以款待皇亲,食后倍受赞赏,走时精碾300斤进贡朝廷,雍正皇帝吃了用油香米做的饭后,倍加赞赏。从此,石孔油香米便得了贡米的称号。

 一个能够出产贡米的地方,并且这种贡米能得到清朝雍正皇帝的倍加赞赏,这个地方自然应该有其与众不同之处。很多年来,我也一直想去石孔乡一探究竟,想去看看这个出产贡米的地方究竟有些什么与众不同的神奇之处。

     从蓬安县城出发,往营山方向前行,路过原先的白杨乡,这个名叫白杨的地方是共和国开国少将唐青山的家乡,唐将军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唐光,另一个名叫唐明,其中一位仿佛在沈阳市委宣传部做官,曾经回过一次蓬安老家探亲。原先的白杨乡现已并入相如镇,改称白玉。一进入石孔乡地界,就给人耳目一新的不同感觉,只见沿途青山绵延起伏,山高沟深,玉带似的公路在山间盘旋往复,路旁绿树葱茏,翠竹婆娑,潺潺的小溪水静静地流淌于山谷之间,偶而可见三五成群的鸭鹅悠闲自在地嬉戏于水上,好一派世外桃源一般的诗画田园风光。

  车到石孔乡,我和石孔乡党委书记唐永胜、乡长魏国荣、师范同班同学翟晓云一行四人欣然前去探访了距离场镇四五公里外的香景寨。

  远望香景寨,只见山势峥嵘崔嵬,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苍茫的天地之间。细细打量,香景寨整个状貌又恰似一块翠色欲流风光旖旎的绿色画屏,装饰在蔚蓝辽阔的天际。环顾四野,有乡村公路可以直通山寨之下,公路两旁均是碧绿的稻田,时值六月初夏,绿色的稻浪,凝碧而厚重,轻轻地随风起伏,淡淡的稻香扑鼻而来。三三两两的农家池塘里亭亭的莲菏随风而舞,宛如舞女的裙,婀娜多姿极了。大多人家的房屋都背靠青山,修建在田野之旁,房前屋后,竹树环抱,鸡犬相闻,俨然童话中的宫殿一般。

     山路崎岖,峰回路转。我们一行四人继续往山里进发,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两旁的绿树遮天蔽日,高大的银杏,挺拔的翠柏,笔直的春桠,枝繁叶茂的桉树,葱茏的竹林,还有众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蓊蓊郁郁,山间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偶尔路旁枝头惊起三两只颜色斑斓的雀鸟,唱出婉转的鸣声,在天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倏地一下飞入辽远的苍穹。人在山间行走,仿佛走进了一道天然绿色的山水画廊。

      穿过一片又一片竹树环抱的山林,终于抵达香景寨山门之下了。山寨之前的悬崖峭壁十分奇特,那突兀而出的山崖高约20余米,宽约10余米,崖石之上几乎草木不生,裸露,呈白色,与周围葱茏的绿树形成鲜明的反差。那高高矗立的山崖,俨然传说中威严的四大天王之中的一位神灵,正襟危坐于古寨正前方,守卫着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山水。走近山崖之下,往上仰望,山崖顶端突兀而出的巨石酷似蹲倨山顶的老鹰,惟妙惟肖,当地人称,香景寨的这个正面山崖因为状貌酷似风水宝地中的朱雀,因此人们称之为朱雀岭。岭右是蓬安县地界,左边则为营山县境域,一岭分两县,鸡鸣数地闻,此为香景寨之一奇也。

  沿着山崖下的鸡肠小道继续前行,一片美丽的树林映入眼帘。树下芳草凄凄,林间鸟语花香,凉爽和惬意扑面而来。爬完山崖旁依山而筑的数十道参差不齐的石阶,便到了香景寨的东寨门,寨门全由巨大的条石因势就形码砌而成。寨门洞呈拱券形,高宽各约两米有余。当地人说,这样的古寨门共有四道,都有数百年时光了,大多保存完好,坚固如昔。

 穿过东寨门走向山顶,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山顶别有洞天,土地平旷,良田广布,竹树茂盛,果木成林,环境清幽宁静,鸟语花香,俨然世外桃源。山上的百年梨树、枣子树、松树、仙人掌、银杏树等等随处可见。当地村民介绍,这些果树都是解放前的一个名叫喻孟群的军阀买下山寨后派遣手下人种植的,据当地人说,这个喻孟群曾担任过国民党四川军阀邓锡侯的警卫连长,后来,邓锡侯率部投诚了共产党,喻孟群却不知所踪。山寨里至今还住有一些姓喻的人家。历经近百年风雨沧桑,这些古老果树至今依旧年年挂果,收成颇丰。百年果树,漫山遍野,成为一道不可复制的美丽风景,此为香景寨之二奇也。

 鱼鳞似的青瓦片,竹篾墙,穿斗木结构,山里的人家的房屋古朴淳厚,星星点点随意地散落在竹树掩映之间,有一户人家门前的仙人掌居然长至四五米之高,秀颀挺拔高过了屋檐。绿色的仙人掌,层层叠叠,压弯枝头,黄白相间的花朵星星点点绽放其间,煞是奇特。

     人在古寨山顶行走,俨然在云间穿行。古寨山顶平旷,先前毁弃的古寺的断墙残垣依然清晰可辨,斑斑驳驳断砖残瓦三三两两散落在荒芜的草间。村里人告诉我们,香景寨上的古寺原来名叫香积寺,解放前香火十分鼎盛,寺里高僧大德云集,和尚最多的时候多到什么程度呢?据说,那时香积寺里如果需要到20多公里地之外的蓬安县城去买一包盐巴,只需寺里的和尚沿途站成一排,将盐巴用手你传给我,我传给你,就可直接传回山上的寺里。当然,这只是传闻,并未亲见,自然难免有些夸张的成分蕴涵其中。但从传说中,我们依然不难想象当年香积寺僧侣的众多。

     古寨的西边有一练功场,长20余米,宽10余米,是一个由整块山石天然形成的石头坝子。相传是当年香积寺里的僧侣们练习功夫的地方。石头坝子里的青石虽历尽岁月风雨沧桑,但至今依旧清晰可见当年僧侣们打禅练坐或修炼武功而留下的足印痕迹。离开练功场,到古寨的后山,则是当年寺里的僧侣们圆寂后的安息之所,上上下下数层石砌的坟墓整齐划一,大致数数,墓室紧密相间,不下数百间,一一湮没于凄凄芳草之间,诉说着鲜为人知的往昔辉煌与传奇。

     俨然峨眉金顶的云海、日出、佛光一样,香景寨的观音崖同样是一个叫人不得不去的地方。去观音崖拜观音,八百多米海拔高的半山悬崖峭壁上只有一条尺余宽的鸡肠小径蜿蜒曲折可供通行,最狭窄的地方只有巴掌般宽的小径在草丛中若隐若现。费尽周折,我终于来到了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半山腰上,只见悬崖峭壁上凌空雕琢有一长宽各二尺余的石龛,石龛壁上几乎涂满大红油彩,慈祥端庄的观世音菩萨端坐石龛中洁净的莲台之上,左右各立一童子,石龛下用柏木搭建有摆放供品的拜台,菩萨头顶挂满了善男信女前来还愿时敬献的红布。神像旁的悬崖石壁上刻有一方石刻,长宽各尺余,刻有供奉观世音像的唐姓、李姓等数人的姓名,落款时间是清朝嘉庆二十三年五月十三等等字样,清朝嘉庆二十三年也就是1818年,由此推算,观音崖上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像距今亦有近两百年历史了。相传,观音崖的观音菩萨相当灵验,正因为如此,即使观音崖山高路窄,但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之际,前来朝拜的善男信女依旧络绎不绝。据当地人介绍,香景寨当地6队有个叫周福元的人,因曾经毁过观世音菩萨,后来突然发疯死了。

      时间不早,天色已晚。大家从西寨门匆匆下山返回山下。大家在蜿蜒曲折的山林间穿行,费尽周折,好不容易才下到山下的乡村公路之上,沿着公路行走,随时可见田野里成群地白鹭上下飞舞,走了不下一个小时,其实依旧还是环绕着香景寨周围的大山在转。

      蓦然回首远望来时之路,突然又发现香景寨上有一座与主峰天然分割开来的山峰,两峰之间天然断裂开来,俨然天堑,宛如金鸡独立之山峰当地人称为猫儿墩,据说当年香景寨上的僧侣们常于猫儿墩上练功,常在相距数米之遥天堑一般的两峰之间纵身腾跃,却像飞檐走壁如履平地一般从容不迫。


作者简介:


    邓四平,男,汉族,生于1974年5月15日。四川蓬安海田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从1989年至今已在《中国教师报》、《中国旅游报》、《青年作家》、《四川日报》等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文学作品400多篇,新闻稿件上万篇,计数百万字,其创作的文学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文学奖,众多散文被选入各种文学选本和中小学生语文单元考试测验试卷。其中《醉忆故乡醪糟香》等散文作品被选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编著的现代文经典阅读教材。近年来,其创作的城市形象广告语在全国广告语征集活动中上百次获奖。2014年在南充电视台《南充人话南充》讲授《历代名人与蓬安》6集电视专题节目。1995年、2004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文化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7年获得蓬安首届相如文学创作奖。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四年被蓬安县委、县政府授予蓬安旅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8年至今,收到人民群众送来的锦旗逾百面。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蓬安石孔有一种特产叫做石孔贡米,远近闻名,曾是进贡朝廷的贡品。探秘蓬安石孔香景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