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工作汇报
(2009年9月18日)
撰稿人:邓四平
尊敬的省评定组
组长及各位专家:
首先,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来我县对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进行国家4A级景区初评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的创建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简要汇报。
一、资源概况
蓬安地处川东北嘉陵江中游,是嘉陵江流域流程最长的县,共89公里。秀美的嘉陵江是大自然赐予蓬安的宝贵财富,给蓬安提供了生生不息、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蓬安又是世界文化名人汉代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故里,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建县历史。拥嘉陵江而建的县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级文保单位,其中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内的周子古镇和相如故城是重要载体。这又给蓬安提供了源远流长、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内,汇集了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巴蜀文化独具影响力的发源地、中华传统文明的典型例证三大品牌资源。
(一)嘉陵江流域最经典的诗画田园。嘉陵江蓬安段被众多专家学者誉为“嘉陵江最典型、最具代表性、最有诗情画意的江段”。在这89公里中,江面时而平坦宽阔,时而迂回曲折,汇集了嘉陵江流域典型的曲流、浅丘、湿地等地貌,保存了最完好、最原生态的江上田园风光。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已被列为四川新五大旅游区中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核心载体。旅游区内相如故城和周子古镇之间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独特的4000余亩天然漫滩湿地、江心2000余亩的两个绿洲太阳岛、月亮岛以及两岸青翠葱茏的岸线和龙角山、凤凰山、慕蔺山、五马山4座名山,还有太阳岛、月亮岛的生态奇观百牛渡江、牛鸟谐居是高品质的特色自然资源。
(二)巴蜀文化独具影响力的发源地。赋圣兼情圣司马相如是古巴蜀诞生的第一个大文人,被学界专家誉为“巴蜀第一文人”,其出生地就在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内的相如故城中。司马相如“卓绝汉代”的辞赋,在后世仍然影响巨大,南朝梁武帝在他的出生地设新县,以其名命县名,以其故宅为县治,且相如县在历史上存在了近900年,就是最好的佐证。司马相如的成就和名声,曾吸引了众多文人骚客和有志之士到相如故里瞻仰他,如唐代诗人元稹、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宋代大文豪苏轼、理学家周敦颐,清代思想家姚莹等,他们都曾在相如故里或游历、或讲学、或为官,留下了众多的遗迹和显赫的政绩。相如文化对蓬安的影响、对巴蜀文化、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影响至今仍然广博深厚。蓬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际遇,还形成了厚重的农耕文化、古镇文化、码头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嘉陵江特色文化,展示了丰厚的人文资源。
(三)中华传统文明的典型例证。已有1500余年历史的相如故城,据专家考证,是南北朝梁代以后嘉陵江二级台地上仅存的,也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州县同治的古城池。其颇具匠心的设计,形成了一座太极太玄城:从东北至西南纵贯全城的玉环溪,把古城分为鱼形的两半,犹如小太极;古城与嘉陵江之间的漫滩湿地和形如玉带绕城三面的嘉陵江,成为了天然的大太极。相如故城至今古城肌理和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古建筑群和古街区犹存,被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先生称为“巴蜀风水太玄城”、“天地自然之图上的秀珍古城”、“太极图相如故城”。与相如故城隔江相望、依龙角山而建,至今仍保留了约一公里长古街区的周子古镇,是嘉陵江流域最典型的坡形码头古镇。现存有明清风格的川北民居3000余套(间),其中首尾相衔的古民居、古铺面500多套(间)。2006年,蓬安县人大通过了对相如故城和周子古镇进行保护的《蓬安县古城保护暂行办法》,加大了保护力度。2007年,相如故城和周子古镇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保单位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我县正在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相如故城和周子古镇以及旅游区内的财神楼、万寿宫、濂溪祠、武圣宫、洞仙观、古佛洞、尖塔子、红军标语等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和嘉陵江船工号子、婚嫁歌、蚌舞、水龙舞、灯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中华传统文明和蓬安厚重历史的载体,多数是具有唯一性的历史文化资源。
二、创建举措
2006年,蓬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充满实力的丘区经济强县、充满魅力的文化旅游名城”的奋斗目标,并将旅游产业定位为三产龙头,作为优势产业来培育,确立了“党委统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以打造“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为抓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进行开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4A目标,明确任务,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创新举措,确保了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沿嘉陵江两岸规划了20余平方公里,分为一江两岸三段四功能片十三区,其主题定位为中国最浪漫的休闲家园,辅助主题为司马相如故里和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规划分三期开发建设,一期主要打造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品牌。目前已完成该品牌的三大载体——滨江文化休闲区、龙角山景区和周子古镇景区的开发建设,这“一区、一山、一古镇”和嘉陵江水上游览区,是我们创4A的载体,总面积达
平方公里,是一个山、水、古镇相依相融,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为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初步树立了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形象。
(一)构建高效的创建工作格局。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和县四大机构相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级
个职能部门和
个涉及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作为领导机构,下设了由县委副书记任主任,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联系领导、旅游局长任副主任、具有
名工作人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工作机构,组建了拥有注册资本金3000万元国有控股的蓬安相如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建设主体,新设立了副科级事业单位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风景区管理局作为管理机构。创4A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后,又成立了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任主任、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抽调了
名工作人员的“嘉陵第一桑梓”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办公室,下设了综合协调组、技术指导组、软件资料组、资金管理组和目标督办组,具体组织实施各项创建工作。通过健全机构,构建起了“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领导齐心抓,旅游企业自主抓,责任单位具体抓,县乡两级配合抓”的高效创建工作格局。
(二)建立科学的创建责任体系。将创4A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了全县重点项目,实行了“一个创建项目、一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体系、一套工作班子”的责任机制。为了不走弯路,在省旅游局的关心下,聘请省旅规院编制了详细的创建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确定了
个大项、 个得分点、
分的创建目标,并将这些创建目标分解细化,由县委、县政府发文下达给32个硬件建设和38个软件收集的责任单位,纳入对这些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了责任单位工作周报、月报制度,推行了县目标督查办、创建办定期联合督查制度,实行了跟踪督查、现场督办,对督查情况及时挂牌通报,做到了随时掌握创建工作进度,及时协调处理相关问题。工作中,我们还严格执行4A质量标准,一方面培养自己的技术专家,由技术指导组、创4A办、县旅发办逐级对各项目的设计、程序、施工把关;另一方面积极邀请省、市A评专家来蓬安现场指导6次,强化了创建质量。根据创4A项目进展情况和专家指导意见,县旅发办、创4A办、目标办联合发出了
期细化任务、追加任务和督办进度的通知,扎实推进了工作。通过建立科学的创建体系,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明晰,督办有力,工作有序,质量保证,推进顺利,确保了所有创建项目有效实施。
(三)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
次高规格、大规模的项目推进会和创建工作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会强调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统一了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县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旅发办、创4A办分别组织召开不同层面的工作会议
次,及时解决了创4A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分类实施了全县市民教育培训工程,共举办培训班
次,发放创4A和县情手册
份,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创4A的认识,促使他们掌握了相关知识,强力推进了全民参与创4A工作。同时,通过制作、播放旅游形象片、专题片,制作宣传画册、特色邮册、明信片、大型宣传标语,参加四川十大魅力古镇评选和国、省、市组织的多种旅游推介会、博览会等活动,开办蓬安旅游政务网、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商务网、蓬安论坛,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旅游报等中、省、市、县四级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以及委托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整体营销等,展开了对内对外的三维立体宣传攻势。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营销,在县内营造起了“人人支持创4A工作、人人参与创4A活动”的良好氛围,在县外提升了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的知名度,成、渝等地游客大量涌入,区域性旅游目的地的地位逐步显现。
(四)完善项目的创建保障机制。构建了多元投入的创建保障机制,县财政累计安排了专项资金 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共引导部门和民间投入 万元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相如旅游公司以项目为载体,创新理念,融资5000万元投入项目建设;招引重庆嘉华建设集团投资3亿元进行五星级酒店建设和古镇扩容等。这些措施,为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和创4A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三、主要成效
我们以创建4A级旅游区为目标,以《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为标尺,全面加强了旅游区软硬件建设,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据统计,今年1—8月,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和 %。8月底,通过比照标准逐项自检,自检得分
分。
(一)改善了旅游区内外交通。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与蓬安县城连为一体,它以县城作为依托城镇,以南充市作为依托城市,内外交通十分便捷。外部交通形成了水、陆、空立体网络:嘉陵江主航道纵贯景区,可上达广元,下抵重庆;达成铁路擦边而过,达成铁路复线蓬安段
公里的完工,国道318线、蓬(安)高(坪机场)二级路、营(山)蓬(安)公路、南(部)渠(县)公路、锦(屏)中(坝)公路等
公里铁路、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形成了到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的网状旅游交通干道。距旅游区仅
公里的南充民用机场,更使旅游区与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的距离大大缩短。在此基础上,规范设置了外部旅游交通标识牌
个,开通了成都至蓬安的旅游直通车,提高了景区的可进入性。新修了景区内水泥和沥青公路
公里,新建了特色游步道 公里,开通了景区公交车
路;新建了生态停车场4个,面积达
平方米;新建了旅游码头4个,购置了“龙、凤、凰”3艘画舫游船、5辆电瓶观光车和一些滑杆等特色交通工具,同时,新设计建造的可容纳
人的游轮将于9月投入运营。科学设置了景区出入口及游览线路,开辟了古镇风情游和嘉陵江风光游2条精品线路。周子古镇被省旅游局列入了“城南旧事——原味古镇之旅”精品线路。游区内外交通的改善,方便了游客的进出和游览,提高了游客满意度。
(二)完善了游览配套设施。在旅游区主入口,按照标准新建了风格协调、功能完备、设施齐全,面积达
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安装了电脑触摸屏
台和影视播放系统1套,放置了导览宣传资料
类,设置了纪念品销售点,可提供咨询、导游、活动预告、影视观看等服务。在旅游区内依照人性化的游览需要,规范设置了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景物介绍牌、各种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引导标识
个,分别用中、英、韩、日4种文字进行了标识;设置了合理、足量的游客休息设施和观景设施;配备了中、英、法、日4种语言的导游
名,其中特级导游1名,特色讲解员2名;购置了便携式语音导游器
部,完成了中、英、日、韩4种文字的导游词。根据旅游区特点,定位为无门票景区,不售门票。在游览设施的制作上,着眼于特色文化的体现,从设计、细节、材质等方面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使游览设施不仅具备引导、提示功能,而且能提供美的享受,充分体现了我们以游客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打造特色品牌的做法。
(三)健全了旅游安全体系。设立了景区警务室、医务室,配备了专职安防人员
名、流动安保人员 名和医务人员
名以及安防器材、常用药品和救护设备;组建了景区义务消防队,落实了义务消防员
名,添置了灭火器
具等消防设施;安装了救援电话,制作了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须知
个,健全了各种安全保卫制度;在游船上配备了水上救生背心
个,实行了每航签单发航;设置了景区数字化监控系统天网工程,安装监控探头
个;在古建筑、文物、游客集散地等重点地段和危险地带设置了安全防护设施,进行了有效监控。建立了应急救援体系,编制了水陆安全预案,构建了游客紧急救援响应联动机制,创造了安全的旅游环境。
(四)加强了邮政电信服务。组织设计制作了反映旅游区风光和相如文化的特色明信片2套、纪念邮票1套,并在游客接待中心和旅游购物点设置了销售专柜;在游客接待中心及游客集中场所等地设置公用电话亭
个,其中特色电话亭
个,全部开通了长途直拨;加强了移动网络建设,整个旅游区实现了移动电话信号全覆盖。
(五)营造了良好游览环境。设置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分类垃圾箱
个,垃圾车 辆;落实了景区环卫保洁人员
人,保证了跟踪清扫,日产日清,并对垃圾实行了分类处理;实施了旅游厕所上档升级,新建和改建了四星级厕所
座,三星级厕所 座,标准化厕所
座;在嘉陵江上设置了漂浮物打捞船;大力整治了旅游区建筑物风貌、各种管线和环境卫生。质监、药监、卫生、工商等相关部门,对旅游区内餐饮和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经营店、摊点进行了规范化整治,并加大了对食品卫生的指导和监督力度,确保了旅游区天际线优美,整体环境良好,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
(六)拓展了旅游商品管理。规划建设了旅游商品、传统手工艺、古玩收藏品交易和名特小吃等特色店铺
处;推出了相如香兔、利溪粉丝、杨家挂面、曹氏豆干、丝绸产品、文化工艺品、纪念品等特色旅游商品
种,统一设计、制作了特色售货车
辆。规范了对旅游商品经营店和摊点的管理,实行了由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监制标签,明码实价销售。对旅游区内餐饮点、购物点等的从业人员加强了培训,着重在卫生、质量、价格、计量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推行了诚信服务公约,规范了经营秩序。
(七)强化了旅游综合管理
把综合管理作为创4A的一项突出任务,从规划、建设、服务、安全、卫生、质量、环境等各个方面予以加强,使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的地位日益显现。
1、健全了管理体系。以嘉陵第一桑梓风景区管理局作为综合管理部门,落实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8个,安排了正式工作人员
人,并借用了管理人员
人。与此同时,相如旅游公司对公司建设的公共广场、重要景点和经营场所参与管理,旅游局、工商局、药监局、质监局、卫生局、安监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和旅游区所在的相如镇、下河街社区等配合景区管理局就业务范围内的事项协同管理,形成了“一家主管、多家参与、综合执法”的格局。我们还根据工作需要和管理职权,制订了质量、导游、卫生、环保、统计、安全、市场营销等多项规章制度,并做到了认真贯彻执行,确保了各项管理有序、到位。
2、实施了规划控制。编制了《蓬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商业运作策划方案》、《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总体规划》、《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一期建设方案》和《漫滩湿地一期绿化方案》等,这些规划都通过了专家评审和县人大审议,并由县政府审批实施。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严格且全面执行了规划,确保了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提升了内外形象。设计了嘉陵第一桑梓LOgO标志,在旅游区主入口、标识引导系统和宣传资料、工牌等方面进行了运用;成功注册了“嘉陵第一桑梓”和“司马相如故里”、“嘉陵江第一村”三个品牌的
大类商标;注册了嘉陵第一桑梓、司马相如故里、周子古镇3个中文网址域名;制作了《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形象宣传片》、《周子古镇专题片》、《相如故里人》等宣传片,利用蓬安旅游政务网和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商务网2个网站以及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中国旅游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网络和平面媒体进行了宣传和专题报道。制作了特色化员工岗位服饰和工牌,进行了分类编号,做到了服饰美观、工牌齐全。建立了业务培训制度,编制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施了定期不定期的质量、营销、安全、讲解、服务等业务知识培训,受训
人次,受训面达100%,培训效果良好。
4、重视了游客服务。制作安装了电子商务系统,与县城较大规模的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和旅游区实行了连网,实现了网上预订住宿、商品、娱乐、餐饮等;配置了童车、轮椅、拐杖、雨伞等特殊人群和特殊时段使用的器具用品;明确了投诉处理机构,健全了投诉处理制度,设置了投诉办公室和投诉电话
部,并对外进行了公布,完善了投诉信箱、意见本等设施。2006年以来,共受理游客投诉
起,做到了处理迅速有效,细致周到。同时,定期征询了游客意见,进行了细致疏理,对建设性意见在工作中加以了采用。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充分发挥了法律顾问的法律咨询等作用。
5、扩大了社会效益。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与县城连为一体,旅游区的开发和各种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为县城10万居民提供了节假日和早晚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绝佳去处,大大改善了居民的休闲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县内就业问题,整个旅游区内新开设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品销售等经营店
家,新增就业岗位 个,解决就业
人,且从业人员全部为本县人员,90%以上为区内居民,使旅游业实实在在成为了富民和民生产业。
(八)增强了资源环境保护
认真落实“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方针,切实整治环境,保护资源。
1、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对旅游区内特别是周子古镇和相如故城及周边建设项目实行了严格控制。按照旅游规划的要求,从体量、层高、风貌、材质、装饰等几方面进行了统一和限制,对古建筑和文物,按照“修旧如旧、复新如古”的原则,进行修缮和复建,确保了建设项目不影响整体环境,风格协调一致。
2、严格实施环境整治。对旅游区内不协调的建筑物全部进行了风貌打造,尤其是对周子古镇的古民居,从屋面、墙体、街面以及门窗等方面进行了风貌的统一;对各种管线,能入地的实行了地埋,不能入地的实施了隐蔽处理;对店招店牌进行了特色设计和规范制作;督促餐饮店餐饮用具全部使用了环保型材料;采取改造机动船使用无污染能源,不直排污水,取缔网箱养鱼等措施保护了嘉陵江水质,旅游区整体风格体现出古朴、典雅、原生态的韵味。
3、严格落实各项保护。分门别类明确了保护人员和职责,完善了保护制度,发出了保护漫滩湿地生态、禁鱼期禁止捕鱼、禁止电打嘉陵江野生鱼,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禁止砍伐林木等公告,对旅游区内
种植物、
种动物实施了有效保护。对古建筑物添置了灭火设施,对古树名木实行了挂牌保护,对破损的文物进行了修缮维护、立牌和落实了“四有”。大面积绿化和补植补栽景观苗木
亩,含嘉陵江水体在内的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旅游区景观、生态、文物、古建筑、古树名木等得到了有效保护,空气质量和噪声指标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地表水质量达到了国家级标准,全面保持了文物古迹和景观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环境质量良好,空气清新自然。
(九)大力提升了景观质量
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不仅资源种类众多,而且具有如相如故城、漫滩湿地、百牛渡江、周子古镇等历史、文化、科学以及观赏游憩价值都极高的独特资源,其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随着创4A工作的展开日益提高,受到游客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我们对相如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整理,进一步丰富了旅游区的文化内涵。编排的大型历史歌舞剧《相如长歌》、蚌舞、水龙舞、草龙舞、板凳龙舞以及嘉陵江船工号子等特色精品剧(节)目,在蓬安和南充多次演出,各方面反响极好。嘉陵江船工号子还参加了成都第二届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展演,《相如长歌》被省文化厅遴选到成都参加了庆祝建国60周年向祖国汇报的献礼演出,并获得了综合性的优秀新剧目大奖。这些剧(节)目在旅游区内的片段展示和演出,以及专门打造的特色民俗表演、川北灯戏、婚嫁习俗、千叟银婚宴、川剧座唱等旅游文化主题活动和互动性活动,进一步突出了旅游区的文化主题,深受游客好评。
(十)树立了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形象。复建了财神楼、濂溪祠、画江楼等嘉陵江流域唯一的一些历史建筑;修缮了古码头、周子茶楼、爱莲池等历史景观;新建了桑梓广场、画圣广场、乡友林广场、诗碑林、搏弈台等观景活动场所;雕塑了吴道子巨型头像和渔、耕、桑组雕等文化景观;实施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组织了濂溪祠、画江楼等特色布展,开展了多种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充实了内涵,提升了品味。共完成景观建设项目
个,建成了龙角山景区、周子古镇景区、滨江文化休闲区等三个高品味景区和嘉陵江水上游览区,形成了可供2日游的游览范围,充分展示出了嘉陵江最后的码头古镇的迷人风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工作,始终得到了省、市旅游主管部门以及大批专家的关心和帮助。正是你们的大力支持,才使我们的创4A工作在任务重、压力大、标准高的情况下,取得了扎实成效。当然,截止目前,创4A工作仍然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游客接待中心的内部装修,由于时间紧,只进行了简装,我们计划在省检后、国检前再进行全面精装。我们也恳请省评定组领导和各位专家,对我们还不到位的方面给予指导,我们将按照你们的意见迅速认真整改,确保高标准迎接国家检查评定。同时,恳请你们进一步关心嘉陵第一桑梓创4A工作,及时帮我们衔接国检事宜。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蓬安检查指导嘉陵第一桑梓创4A工作。诚祝大家在蓬安期间生活愉快、工作舒心、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