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国藩: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2018-12-25 11:13:53)
“事情没来就不要主动去寻求,事情来的时候一心一意,心无杂念,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想着它。”这是论做人之法。

出自清代曾国藩、胡林翼《曾胡治兵语录》:“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语出《曾胡治兵语录》:“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意思是,活在当下,真正的活在当下。 做事情的时候专注于事情本身,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忧虑,也不沉浸在过去的痛苦里,亦不被时下的外界环境所牵绊,按照当下自己的意志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就足够了。

  当你真正理解了的时候,你会发现先贤们在各个地方都在说这个道理。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什么“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什么“从心所欲不越矩”,都是在说不被外界所困扰,各种外界情况。  

还看到一个关于活在当下的小故事,算是寓言吧: 一个小和尚问得道的师傅:“您得道前后有没有什么变化?”老和尚说:“变化很大。”那到底有什么变化呢,老和尚告诉小和尚:“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不理解:“师傅,这不是一样吗?”老和尚说:“不一样,在得道之前,我每天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我每天砍柴的时候只想着砍柴,挑水的时候只想着挑水,做饭的时候只想着做饭。”  

这套心法确实能在生活中指导你的行为,并且让你变得平静,让你保持客观的态度。  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前几天我的领导让我帮他改文档,就是调整下词句顺序和表达不当的地方,并对专业内容做修正和补充。我开始没太当回事,就开始干活。文档大概15页,我改了两页之后心里就不平静了。一方面想是不是自己调整和修改的地方太多,会显得领导之前写的没水平,领导会不高兴;另一方面想如果我改的少了,会不会体现不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认真的态度?我开始纠结和矛盾了,不好把握这个度,开始被当下的人际关系所束缚和绑架,进入了当时杂乱的心态中。 

后来我平复了一下心情,想到了“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往不恋”这种心法和态度,然后就开始安心做事了,就按照我的能力水平认真地修改,别人的态度不影响我客观的做事。结果也不错,我改的每一处都有理有据,够细致也无矫揉造作,领导也比较满意。  除了“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还觉得另一种做事的态度也非常有益,就是“日拱一卒” 不要幻想什么突变什么绽放的成功,每天拱一下卒。 宁可一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人要耐得住烦,忍得住不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