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埔的慈山寺

在香港,庙宇和道观随处可见,它们陪着港人成长,香灰烛光中映出的,都是历史。但香港还有这么一座禅寺,在一众庙宇中显得非常“小众”,却又那么出众——
它不追求“香火旺盛”:不烧香不烧纸,必须预约才可以进入,每天限额 400 人,只有佛诞、观音诞、新年等特别节日例外。
它追求细致入微:这里的建筑很宏伟,但每个细节都没有瑕疵。迄今为止,李嘉诚已经花费了 26 亿港币,用于这里的基础建设和日常运作。
它很美:义工阿姨说,这里的柱子就像一个个画框,透过柱子看,每个画框里都是一幅画,看着心情都会好起来。
它就是位于香港大埔的慈山寺。在官网上排队预约了接近 2 个月之后,我们才约到了入寺参观的时间。我们将这一天视为特别的日子,内心充满某种仪式感,或许只因期待了太久。
以下图片由 3 台不同的相机还有 iPhone 手机分别拍摄,所以画质可能不大一样,我们真不是在做相机的评测~
Part 1
这里真的很“豪华”
占地 4.6 万平方米的禅寺(要知道香港可是寸土寸金),76 米高的户外观音像,高 18 米的大雄宝殿,这些数字看上去就已经足够震撼。
禅寺采用双轴设计,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向外伸展,整体如一只展翅飞鸟。
这里的每一座建筑都用非常高标准的仿唐代设计,木材采用非洲进口的紫檀木。
游客不怎么留意的屋顶都照顾到了色泽均匀和雕花细节,连地上踩着的石板都造价不菲,真的一般人家里装修都不会用那么好的材料,纹路都美得很舒服。
大雄宝殿三尊佛像的莲花状宝盖镀 24K 金,四大天王的做工也是栩栩如生,屋顶则采用日本烧造银瓦。
殿内不允许拍摄,这里放几张官网图给大家感受一下~(可点击查看大图)
这里还有从敦煌莫高窟以精密仪器拍摄、复制的“弥勒经变”、“文殊经变”和“普贤经变”壁画,每一幅都价值连城。
这里还有据说可以防弹的安全禅房,但面向所有参学者开放。慈山寺更加注重保护和弘扬佛学思想,而不是一味的宗教崇拜,也不是单纯地供奉偶像和索要心愿。
Part 2
这里真的很“素净”
虽然各种“豪华”的元素加身,慈山寺却又像一座纯净的世外桃源。
禅寺本身真的做到了“依山傍水”,背靠八仙岭,面朝船湾淡水湖,四面都是美景。因为每天有限额出入,所以不用担心会人挤人,每个角落你都能找到一个人安静欣赏的时间。
慈山寺的山门还悬有“入解脱门”及“不二法门”两幅匾额,由国学大师饶宗颐所题。山门两侧的雕塑怒目圆睁,衣带飘飘。
走进这道门,心中也会抱着满满的仪式感。(可点击查看大图)
我们去的时间刚好下过了一阵雨,天气不会太热,还有凉风习习,幽绿的颜色又加重了几分。听着这里的菩提树摇曳的声音,足以抚慰人心。
在每个角度看高耸的美丽菩萨像,都能有不同的感受。这尊菩萨的造型类似宋代白瓷观音,据称塑像外表为航天专用的白色氟碳自净漆,只要有雨,就不怕变脏。
而洛伽池的四周地面,以石材铺装為同心圆,共 11 圈,池水流动的时候,地面的同心圆仿佛也都化作了涟漪,充满禅意。
大庭院的青铜灯笼,仿佛也能让人能静下心来,闻闻风中的清香味。
慈山寺最特别的是寺内不准烧香,佛像和菩萨像前也都没有香烛,只在玻璃罩内点灯芯,全寺上下奉行环保礼佛,改用木碗供水方式。
推荐的方式是:在普门侧的水池用木碗取水,然后缓步走到观音像前,将水倒入水缸中。这些水回收后,还会用来灌溉寺内的花木。
Part 3
每个细节都很用心
寺内每一处的细节都让人充满惊喜和感悟。
在这里,你会动用身上所有的感官,并且觉得每一个细胞和毛孔都在舒缓地伸展,好像——重新醒过来,重新感受鸟叫、虫鸣、风起、水动……
这里更是摄影的绝佳题材。每次转换一下相机的角度,就能捕捉到不同的惊喜。
寺内还提供免费的下午茶糕点,排队即可领取。此外还有透明的爱心伞,下雨天就可以领用。
也许每个普通中国人的一生中,会去无数的庙宇,做无数次祈福,但慈山寺一定是特别的一站。也许来过一次,你才会知道自己掌握了多少形容风景的词汇量~
实用信息
预约到寺:通过慈山寺电话、官网或者 APP 即可预约,不过要用香港的电话号码才行。预约成功后会有邮件通知,凭邮件里提供的验证码进寺。个人预约最多一次 6 人成行。
着装:不要穿无袖的上衣与太短的短裤。如果穿了短裤进门前会有人专门给你配丝巾遮挡,以示庄重。
交通:建议从福田口岸过关,乘坐港铁到大埔墟站。出站后转成 20B 小巴到慈山寺站,刷八达通就行(7 块钱港币)。或者直接打出租车上山(70 块钱港币左右)。现在香港很多出租车都支持支付宝啦~慈山寺不接受私家车进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