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

(2012-03-19 15:37: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每周推荐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
王晓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http://s2/small/9b0c154dtbb93afacaa01&690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教师的思维方式入手,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帮助教师“认识自我”。分两部分,上篇主要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下篇则主要是讨论教师应持的思维方式,重在“立”。本书是开启教师思维的一本佳作。也是一本新教师、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指导读本。
作者简介
    王晓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退休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等。著有《今天怎样做教师》、《教育智慧从哪里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走进孩子的心灵》、《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家长的位置》、《孩子,我们一路同行》等10余部。应邀为学校、家长作报告百余场。
目  
  上篇
  迷信管理
  案例1 王老师轻视了管理在教育当中的作用
  案例2 班主任的职责究竟是什么?
  案例3 图书角里的“阅读花”
  案例4 说被欺负,不愿上学
  案例5 早恋走火入魔
  迷信“师严”
  ……
  迷信说教
  迷信师爱
  迷信“信任”
  迷信“集体力量”
  应激反应
  偏颇
  越位
  认错主义
  不妥协主义
  完美主义
  溺爱主义
  细节主义
  下游教育
  自我中心
  泛道德化
  态度挂帅
  与现象搏斗
  全线出击
  草木皆兵
  急于求成
  因小失大
  过分自责
  复制思维
  固化思维
  简化思维
  整体思维
  封闭思维
  短线思维
  叙事思维
  外因思维
  漂浮思维
  非逻辑思维
  伪思维训练
  下篇
  涵养科学精神
  全面了解情况
  追问“为什么”
  提出假设
  反驳
  知已知彼
  应对疑难问题
  提高专业水平
  
精彩书摘
前 
  聪明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指思维倾向、思维脉络、思维策略、思维习惯等。
  思维方式对于教师太重要了。
  比如,“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是教师中很流行的说法,它说出了一个常见的事实——问题学生可能破坏班风。
  可是,我看到这句俗语的时候,脑子里几乎同时(注意,几乎同时)就跳出了另一句意思与其相反的俗语——“火大无湿柴”。这句俗语也说出了班级建设中一个常见的事实——好的班风能转变问题生。
  那么到底哪一句是真理呢?都是,也都不是,要看具体情况。
  而我所发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教师们在谈问题生的破坏作用的时候,就引用“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而在赞扬集体舆论的巨大作用的时候,却很少提到 “火大无湿柴”这句话。也就是说,问题生与班风本是相互影响的,这是一个双向的复杂过程,而教师们思考和叙述问题的时候,只喜欢朝一个方向走,这叫单向思维。
  同样的例子还可以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也是教师使用频率很高的一句话。比如说一个好学生忽然和某问题生交往增加,教师就提醒这个好学生:“你小心学坏(近墨者黑)。”教师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这位好学生可能使那位问题生“近朱者赤”呢?很奇怪,他绝不往这个方向想。又比如说某老师忽然想帮助某个问题生进步,他就安排一位“立场坚定”的好学生和他同桌,然后告诉他,“你一定要向同桌学习(近朱者赤)”。教师也不想想,万一这位“朱者”被“墨者”“黑”化了,可如何是好?
  再比如,有些老师听说“赏识教育”很神奇,就一厢情愿地想能把学生个个“夸”成人才,结果难免大失所望;另一些老师听说“挫折教育”很重要,于是就盲目给学生设置障碍,或者盲目批评,一厢情愿地想把学生个个“压”成人才,结果常常是发现学生被“压”成了 “炸弹”。还有的老师先后迷信这两种教育思路,结果发现都不灵,终于绝望了。奇怪的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把这两种各有一定道理的思路同时放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整合,融会贯通。
  现实生活中,事情往往包含多种可能性,可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时候,常常只是主观地幻想单一的可能性。
  多数教师很不习惯在矛盾中思考,很不习惯在事物的互相联系中思考,很不习惯刨根问底的思考,很不习惯假设多种可能性,很不习惯在思考中反驳自己。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表面的,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单向的,线性的,独断的,非讨论性的。
  我说过,我看到“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句俗语的时候,脑子里几乎同时就跳出了另一句意思与其相反的俗语——“火大无湿柴”。我这是在反驳自己。这样同时面对两种对立的看法,就很自然逼出一个新的问题:在何种情况下“一粒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在何种情况下,“火大无湿柴”呢?于是我的思考才真正深入了一步。没有这种矛盾的思考,我的思想将永远停留在两种对立说法“平行而不相交”的状态。实际上这两种观点只不过是两个“说辞”,用哪个对我的眼前目的有利就拿起来用,用完就扔掉,其实哪句话我也没细琢磨,我在班风与问题生的关系问题上,认识水平没有丝毫提高。
  恕我直言,这可能就是当前多数中小学教师的思维状态。
  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外乎两个方面:客观世界的研究(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对象的认识等)和主观世界的研究(教师的自我认识)。应该说我们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很薄弱,而第二个方面尤其薄弱。教师普遍缺乏反思意识,恨少有“解剖自己”的认知冲动,结果就是严重缺乏自知之明,不是盲目自信,就是盲目自卑。有一个著名的口号:“认识你自己。”愚以为这个口号深入人心之日,才是教育走向科学之时。本书的宗旨就是从思维方式角度切入,和老师们一起学会“认识自我”。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比了解学生还重要。
  我喜欢通过案例讨论问题。本书就是通过90个案例讨论教师思维方式的。
  本书分两部分。上篇主要剖析了教师的各种常见的不良思维方式,重在“破”;下篇则主要是研讨和推荐我认为比较科学的思维方式,重在“立”。
  案例都是网上选来的,几乎都来自“教育在线”和“k12教育教学论坛”两个网站中我的专栏,文中案例后的点评均为我的一点浅见,与老师们讨论。到我的专栏来咨询或讨论问题的老师很多,光是“k12教育教学论坛”上“王晓春交流平台”一栏的点击率,一年来就已经突破了10万。这样我就能见到很多最新的典型案例。我要因此感谢所有这些网友。
  为了节约读者时间,我行引用的案例,收入本书时,多数做了精简,就不一一说明了。
  教师思维方式问题,我见到的研究不多。这是一种尝试,难免有很多缺点,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王晓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