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变革寻求新突破
(2022-08-11 11:41:31)分类: 江西新课改(2021年秋季启动) |
应对新变革
——南城一中关于“三新”背景下高一“选课走班”教育教学的行与思
童金龙
所谓“三新”是指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就是对原有高考考试制度的改革,对现有考试招生制度的优化和改良。通过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针对“三新”背景下的“选科走班”,我校目前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学习新高考相关文件政策
江西省2021年9月发布《江西省新高考改革实施方案》,我们及时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与方案,并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刘金祥针对《实施方案》作了专题讲座,让大家先了解我省新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内容:
一是明确考试科目。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3门科目,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选择性科目由学生根据高校选科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历史和物理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即“3+1+2”模式。
二是明确考试安排。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和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考试均安排在每年6月份同期举行。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待条件成熟后实行“一年两考”。
三是明确分值和成绩构成。考生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卷面满分值各为150分,按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卷面满分值各为100分。首选科目历史、物理以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以等级转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亮点:“等级转换分”是一个新的概念,等级转换分改变了老高考唯分数转为论档位的重要举措,从而缩小再选学科难度不同造成的分数差异。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等级转换分的计算方法及重要意义。
四是明确招生录取方式。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按照历史、物理科目,分别编制专业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分开录取。高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要求,分专业(类)提出选择性考试科目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报考院校专业组对应的科目要求。进一步减少录取批次,优化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办法。
二、组织教师对新教材培训
今年暑假我校按照省市要求对高一全体教师线上线下全面轮训一次,年级也组织了三次专题研讨讲座。通过培训与讲座,让高一“新教师”明白高考新政下,学校将围绕学生转动,通过学生对高考科目、任教老师以及具体课程的选择,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学习风格,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得与个人能力相适应的成长。
让全体教师明白学生的选科将会影响到整个备课组有多少个教学岗位。由于学生有选择任课老师的权利,所以在同一个教研组内究竟特定老师能否上岗,上岗后可以教高考学科班还是学考学科班,每个班会有多少学生,都是由学生的选择决定的。真正做到像患者选择医生一样的以人为本。
三、开好学生生涯规划课
目前此课的承担者主要是班主任,班主任每周利用班会课一个课时给本班学生讲授新高考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生涯规划课”的主要内容及开设的重要意义,初步掌握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心目中有了大概的职业决策。让学生明白:认识自我就是要让中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和价值观,并根据这些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树立“学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理念,并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实现自己职业目标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认识职业是指中学生要通过探索职业和体验职业的过程,了解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在哪里可以得到相应的教育,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作等等。通过探索职业和体验职业,亲身感受自己是不是真正喜欢并适合这样的职业,并在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查找资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是指认识如何将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并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合适的学校或机构接受教育。
其次,高一蹲点副校长童金龙先对全体班主任进行“三新”背景下的高考综合改革相关知识及再选学科的特点、12种选科组合的优劣势培训,以便教师指导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四、进行两次初步盲选
首先通过网络问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年级已经组织了两次盲选或叫初选,情况不是很乐观,与老高考文理科比例相差较远。
五、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
目前取消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用《高考评价体系》取代,备课组活动尤为重要,例如: 对考试题型的重新认识,语文、英语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和对语言运用、表达的内容,数理化生增加多选题等;对考试试题的立意的重新认识: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学科知识的运用等…学校召开多次教研组组长会议,强调高考新政下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及具体的工作要求,具体做到:
“五定”即每周定时间、定地点、定计划、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开展一次备课活动。
“五统一”即同层次要求基本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教学资料、统一复习模式、统一必做作业,实现备课组内资源共享。
“三多三不”即要求各备课组内倡导风气和谐向上、积极主动、百家争鸣、反思研究新教材新课标的良好风气。组员间多研讨、多提建设性意见、多主动分担任务;不违规违纪、不沉默寡言、不逃避推诿。
“挂牌到位”即年级领导小组成员挂点的备课组要在挂点组办公室门前张贴公示牌,并将每周参加挂点备课组活动,对挂点备课组的活动全程参与并检查人员是否按时到位、确认是否全组按时开展集体备课、是否围绕主题研讨备课。尤其是“三新”背景下的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研究要渗透到活动中。
六、几点思考:
1.高考综合改革的目的是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学校不再制定文理科,让学生学习有兴趣的学科,但是通过两次盲选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走了老路,11月份我们参加了全省上进联考可以看出还是大文大理占了绝大部分:
这是近全省十万学选科统计表,我校情况更不容乐观:
仍然走了老路,个性化选择还是少之又少。
2.选科走班困难重重:一是学生选科后,有些科目教师严重不足,有些又有剩余;二是硬件设施缺乏,不能走班,我们的教室面积是按原来行政班设计,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个教师或某些教师的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三是下课时间很短,学生要走班对管理带来很大的麻烦,上课后学生不能及时到位;四是学生出勤管理难度大,学生都是陌生的,教师不可能每节课点名,会出现学生缺勤现象。
3.高校录取采取“院校专业组”,在以后学生填报志愿时带来“机会主义”,老高考是平行志愿基本做到优秀学生不落榜,但是“三新”高考背景下的志愿填报会让学生眼花缭乱,志愿又多,高分不录取的可能性增大。
4.从目前盲选及别的省市填报志愿情况看,建议由“3+1+2”选科改为“3+2+1”即:3为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必选科目;2为“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两种组合选择一种组合;1为在所有六科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一科完成6科的组合。既到达改变老高考的一种模式,又给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例:
物理化学组: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四科选一
历史政治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科选一
这样班级相对固定,只有一门学科走班,学校实施起来更容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