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学业自尊
(2012-10-15 15:36:07)
标签:
杂谈 |
自尊也称自尊心和自尊感,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自尊在个体自我意识中占重要地位,在个体生命历程中起重要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自尊心不仅能够改变对自我的评价,指引和确定儿童的行为方向,而且能够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小学生的自尊分为学业自尊、社会交往自尊和身体自尊。
研究认为,儿童自尊发展的年龄特征是:10到12岁呈 上升趋势,13到15岁呈下降趋势。也就是说儿童自尊的发展最重要在小学阶段。小学生自尊水平最高,到初中阶段降至最低,然后从高中开始回升,并持续到大学和成人阶段。
二 、影响小学生学业自尊的因素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儿童学习非常主动,上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每天都能独立完成作业;而有的儿童却被动的学习,虽然很聪明,但家长不看着就不学习,作业不按时完成,考试不及格也不在乎,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根本不往心里去。这两种儿童之所以有着莫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学业自尊水平不同,第一种儿童有较高的学业自尊,而第二种儿童则具有较低的学业自尊,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学业自尊呢?
(1)父母的教养方式;(2)社会文化因素;(3)学业成绩因素学习成绩好的一般学业自尊也就高(4)儿童曾经经历过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影响着孩子的学业自尊,其中在学校里的成功体验是影响儿童自尊的重要因素。
二、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业自尊 ?
(一)在家庭教育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自尊
(二)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自尊
1、帮助儿童分析学习成败的原因,建立合理的期望目标,培养儿童积极的自我观
2、要经常让儿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成功的体验能够增强儿童的自尊,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3、尊重儿童的理智与情感,防止不当的褒贬与偏爱。教师要避免褒贬失之过宽或失之于无常,否则会使儿童建立错误的自我观念,
(三)在交往活动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自尊
一个人自尊的强度与其自信的强度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只有适当的自我评价才会有利于自尊的形成;相反,儿童如果自信不足,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自尊的正常发展。由此可以推论,提高儿童的自信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提高自尊的重要途径。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可在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给学生以表现个性特长的机会和环境。一、书法绘画活动。绘画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因此在课外小组活动中,首先要组织学生开展绘画活动,可在班内搞一本集体创作的“图画册”。每周可发给学生一张图画纸,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最喜欢的东西画下来,然后交给老师装订到“图画册”里,定期进行展览。其次还可搞一本集体书写的“生字本”,鼓励学生周周为班集体写一张工整的生字。这样活动,学生会为此而感到光荣。二、读书汇报活动。读书汇报既能促使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又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的好机会。因此,到了小学中段,就可组织学生开展自编故事和童话活动,要求同学们都讲一点,或者讲他亲自经历过的事,或者讲他的幻想,还可讲他虚构的东西。学生对这种活动最感兴趣,每个人都会感到思考和讲述是一种道德的尊严,同时还可定期组织学生举行“读书晚会”,鼓励同学们大胆讲述自己的读书内容和读书收获,朗读读物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