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博苑成大幼儿园
博苑成大幼儿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579
  • 关注人气:5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研活动主题:浅谈幼儿早期识字与书写

(2013-04-26 21:14:5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研主题

   教研时间:2013年4月24日

   教研主题:浅谈幼儿早起识字与书写

   教研地点:博苑成大幼儿园大厅

   教研人:宋晓萌

   参会人员:各班主班及主要负责人

   内容:(一)幼儿的早期识字   

 一、早期识字的好处

世界上只有汉语和其他很少几种象形文字能促进右脑发展。所以,教孩子识字不光可以提高宝宝语言智能,对于他们大脑总能力和效率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3—6岁是儿童学汉字的最佳年龄段,让孩子尽早识字,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大为有益。 

每个出生时健康的婴幼儿都有着极强的语言发展潜能,而且还具有使其全面充分发展的本能欲望。3岁是整体模式识别能力和自然记忆能力的最高峰,也是学认汉字的关键期。3—6岁的儿童学习汉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而右脑的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据了解,英国的心理学家曾对英、美、法、德、日本五国儿童智商进行测试发现,欧美四国的儿童智商平均为100,而日本儿童平均智商为111,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日本东京有多所教幼儿识字的幼儿园,研究显示,5岁开始学部分汉字的孩子智商可达95,4岁时开始学的可达120,而3岁时开始学的可达130。曾有所幼儿园从中班起对孩子进行识字教育试验,经过两年学习,一般能认识1200个字左右。专家分析,如果儿童在6岁前学会2000个汉字,一般就无阅读障 

二、教幼儿识字的误区

(1)贪多求快。

     不少人认为,孩子识字越早、越多就表示孩子越聪明,就是“神童”。于是,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孩子识字,盲目地追求识字的数量和速度;还有的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让一两岁的孩子就认识四五千字。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虽然孩子的潜能很大,但过分追求识字的“量”,必然会有强化的成分,必然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这就违背了早期识字教育的初衷和原则。识字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早期阅读。教育不是速成的,应该注重潜在效应、积累效应和长期效应。

   正确的识字态度应该是,在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没有压力和负担的情况下,让孩子自然地识字阅读。首先教孩子认识一些眼睛能看到的、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自身能感受到的常用汉字比较合适。对于那些距离孩子的现实生活环境很遥远或很难理解的偏字、难字及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连词等,都不宜过早教孩子认识。早期识字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因为中国汉字最常用的只有560个,常用的有802个,次常用的有1033个,总计才不到2400个,而它们却占了一般报刊用字的90%。所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只要教育者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每个四五岁的学龄前幼儿都能轻松掌握这些常用汉字,都能够毫不费力地脱盲阅读,实在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识字的数量和速度。

(2)枯燥灌输

教幼儿识字不同于传统的小学生识字,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儿识字主要以环境濡染、生活识字、游戏识字、随机识字为主,没有计划,没有进度的要求,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并且只要求会认会说,不要求书写。很多成人不懂科学识字的方法,以自己传统学习的经验来教孩子识字:让孩子像小学生一样坐好,一遍遍地重复,直到孩子认识为止。这种违背幼儿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填鸭式灌输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3)把早期识字等同于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应该是全素质教育,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人生的奠基工程。早期识字阅读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但绝不是全部。但是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施教者,把早期识字当做早期教育的全部内容,认为教孩子识字了,就是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了,孩子将来就一定能成功。这种观念是非常片面的。

(4)把早期识字等同于语言智能发展。

     智能分为: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人的语言智能也是多方面的,早期识字阅读不是早期语言智能发展的全部内容。孩子认识了许多汉字,可以读书看报,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语言智能水平很高。早期识字阅读仅仅是语言智能的一方面,不能只重其一,而忽视了语言智能其他方面的发展。

三、用科学的方法教孩子识字

教孩子识字,如果不注意孩子的年龄特征,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带来许多后遗症,使孩子不再愿意学习。如果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和识字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孩子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很快学会许多汉字。

1、猜谜游戏

在猜谜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联想、综合、判断,才能猜出谜底,这对孩子的思维能力是个锻炼。谜语的谜面大多是以孩子喜欢的儿歌或顺口溜形式出现,语言浅显、形象、生动,便于记忆,使孩子在猜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丰富了词汇量。

2、背儿歌

儿歌的作用有很多,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丰富幼儿的语言,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引导幼儿的想象等,在教幼儿儿歌的时候可以观察一下孩子的表情,你会发现孩子很专心,并不时地发出会心的笑,一首听完,仍然兴致勃勃。这是因为儿歌是专为幼儿创作的,它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琅琅上口,容易理解。幼儿一听就明白,不需要家长做过多的解释。这样幼儿在接受它时,不用刻意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孩子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自然就有了积极性。

有的儿歌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作为内容,让孩子在朗诵的同时受到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礼貌行为作风,接受正确的家庭教育。比如:“小板凳,真听话,跟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来了,我请妈妈快坐下……”、“花盆里,开红花,星期天,我在家,不撒娇,不霸道,在家也当好娃娃……”、“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夸我好乖乖……”等。这样幼儿通过诵读,不仅记住了儿歌,而且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正面的教育。

3、在一日生活中,渗透阅读识字

比如生活环境识字:在钢琴、门、窗等处贴上汉字“钢琴”、“门”。

在游戏中识字:想出了各种游戏识字方法——字物连线法、幸运猜猜看、听音找字游戏、小小明星朗诵会、照相游戏、文字画图等等,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运用汉字。

(二)幼儿早期书写

一、早期书写的涵义

    幼儿的早期书写与“真正的书写”不同,2~5岁幼儿所进行的模拟书写。它经常掺杂着潦草的笔迹、奇怪的线条和随意安排的可识别的字形,这些书写作品往往与特定的场景结合在一起,通过幼儿的口头解释才可被阅读和理解。这种早期的作品并不是语言的替代品,更确切地说,它是语言的伴随物,是一种扩展和精心的阐述。幼儿书写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书写的功能、使用和目的;二是书面语言的形式和特点;三是书写的过程。幼儿应了解书写可以做什么;他们应懂得书写是什么样子,即它的独特拼写和作品的不同形式;他们还应懂得如何书写,如何在环境中尝试书写。

二、幼儿身心发展方面

    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来说,幼儿期儿童神经抑制机能还很差,不能过久地抑制自己的行动,或者从事过分细致的作业活动;在知觉方面,常常表现出笼统、不精确的特点,他们较难区别相似的文字;在空间方位方面,幼儿尚无法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和角度,3~4岁的幼儿对上、下方位掌握还不很稳定;在手的运动感觉方面,幼儿手的骨胳肌肉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程度,手部关节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部肌肉的力量也很差,不能胜任需要持久用力的动作。 

而幼儿的手、眼、脑的协调能力也差,他们写字时,眼睛总要盯住笔尖转。为了能看到笔尖运动,便歪著身子,侧著脑袋,并尽量使右侧的肩、肘、腕向前。因此可以说,过早地要求幼儿以正确的姿势和笔顺(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书写文字是很困难的。         让孩子学写字是门大学问,孩子学写字,除了代表孩子心智的日趋成熟和生理发展上的一大进步之外,也是孩子多种能力的集合表现,如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空间概念辨识能力。根据调查,2~4周岁的幼儿,90%处于涂鸦状态,5周岁的幼儿,95%能准确地临摹画画,但却有75%的幼儿不能以正确的笔顺、姿势稳定地书写简单的汉字。由此可见,孩子学写字是需要多方能力配合的,并不是家长或老师认真教、孩子拼命练就一定可以做好的,如果生理与心理的准备不够,不但字写不好,连学习兴趣也没有了。调查还发现,6周岁以上的幼儿基本上能以正确的姿势、笔顺准确地书写简单的汉字。因此,写字基本上是孩子入小学以后的事,不宜在幼儿期就提倡。

对此各班负责人对幼儿早期识字与书写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托班徐老师:根据中国教育及其他各园的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适当提笔。

小班万老师:适应大环境,适当给幼儿留作业。

小蒙一班袁老师:可以每天贴小纸条布置作业。

小蒙二班房老师:幼儿年龄太小,提前书写对幼儿生长发育不好。

   总之,早期识字与书写语言是很复杂的事情,是一种自我意识和力量发展的象征。幼儿园和家庭应当充分认识到早期识字与书写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幼儿阅读与书写的生活环境,推动早期儿童识字与书写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