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树宝宝》展现了简洁的无可抵挡的魅力,展现了细微中的无限可能。作为一本以铅笔为主要创作工具的图画书,它甚至可以令颜色感到惭愧。
刘杨第一次拿原版的《树宝宝》给我看的时候,我简直想抢过来据为己有。那精致独特的开本,素洁优雅的封面,简净有力的笔触,萌感十足的手写字体,好像在对人说:“求抱抱!”而那些憨态可掬、胖乎乎的植物种子宝宝,简直让人心都要化掉了。
读到张惟翻译的文字时,我们再次被打动了。这里每句话都包含了极丰富的信息。从文学的角度,它自然、质朴,有着典型的日式风格。从科学的角度,它对植物的观察如此细致。就是在这时,我们决定要做一本《树宝宝手册》,为生活在城市里、对植物不那么熟悉的读者建立一个小小的纸上植物园,让大家更了解书中讲到的植物,也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这本小小的手册,我们断断续续编写了两三个月之久。刘杨和张惟辛苦收集了许多资料。大家或许知道,我们平时使用的植物名称,无论中文、日文或英文,其实都是通称或俗称,只有拉丁文才是准确的学名,这就可能造成一些混淆。举一个有趣的例子:书中说到“菩提树宝宝”,我们最初的简介是按照“榕树”来写的,这在中国并没有错。可是我们发觉,日文维基百科中“菩提树”的拉丁文名称,和“榕树”的并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称“榕树”为“菩提树”,是佛教的说法。榕树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在印度和中国南部都有分布。可是日本的纬度较高,气候较寒冷,是没有榕树的,日本的佛教只好以“南京椴”作为“菩提树”了。
最后,我们决定的方法是:必须将植物日文名称对应的拉丁文与中文名称对应的拉丁文相对照,如果一致,再从专业植物图库中搜索这种植物的照片和简介,与书中的图画、文字特点相对照,确认没有矛盾,才能采用这个中文名称。
这是一个如同拼图般的工作,每一块图片严丝合缝地对上时,都给人一种愉悦的成就感。我们发现,作者的每一个形容、每一句比喻都不是无的放矢。她对植物的特点捕捉得那样精准,描写得那样恰当又别出心裁。《树宝宝》真是一本令人忘记了工作疲劳的书啊!
最后,我又找到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热爱植物摄影与分类的好友王继涛,请他帮我们审核《树宝宝手册》。有了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把关,我们才能对这本手册更加放心。
《树宝宝》的美术编辑朴实也付出了很多心血。我们看到图书那生机盎然的封面、调皮可爱的手写汉字,还有手册那干净漂亮、与原书风格高度一致的设计,都是她的劳动成果。做这种优秀的引进版权图画书,对原版设计的改动程度是很难把握的,但是刘杨和朴实一起把这件事做到了“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效果。
《树宝宝》是一本可以放在手边,随时拿来安抚一下心情的图画书。它每一条铅灰色的笔触中都隐藏着无限的绿意,每一页纸、每一个字也包含了我们对中国读者的心意。然而,我想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还都不会满足于此——因为它会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思念与向往,会引导着我们的脚步,让我们擦亮眼睛,拾起微笑,走到真正的大自然中去。
司南 2013.07.08.于纽约豪园
司南:三联童书馆特约编辑,资深童书编辑,翻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