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场奇迹——关于《碗孩子》的创作体会
(2012-11-28 15:00:50)
标签:
三联绘本馆范薇碗孩子新书发布会创作体会 |
分类: 作者动态 |
生命是一场奇迹
——关于《碗孩子》的创作体会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的这本新书《碗孩子》的发布会。可能很多朋友今天是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或者想了解一下绘本这种图书形式的创作过程,那么我想用这个简短演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碗孩子》的故事和这个绘本的一些创作花絮。
前言
这个故事可以说是一个童话故事,采用了拟人的叙事方式。主人公是一个出生在厨房里面的小虫子,所以叫“碗孩子”。整个故事以舞台剧的结构来展开,分为7幕场景。它们都发生在一栋小小的公寓房子里面,这7幕故事前后相连又相对独立。
在这个故事中,我尝试用这只小虫子的一生来做一个生命的追问,我的问题就是这7幕故事,关于幸运,机遇,诱惑,真相,愿望,自由和圆满。
源起
这个故事的灵感其实来源于一个秋天,我无意间在家里的厨房看到,一只碗里面有一只正在挣扎着向碗口爬的小飞虫,这个场景可能很多人都见到过,但是那一瞬间,我突然就由这只小虫想到了自己。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的生命也和这只小虫一样的脆弱,一样的挣扎,不同的只是我挣扎在一只更大的碗里面吧。
所以这个小虫子就成了这个故事的主角,他就是故事里面的“我”。
我和别的孩子一样出生在碗村,不同的是我有一条很难看的尾巴,但是有一只小虫子她不嫌弃我这么难看,还是愿意和我做朋友,这就是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她”。
关于幸运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条奇怪的尾巴会使我变成碗村的焦点,因为有一天我的尾巴会发光了。
这个小小的光芒让我赢得了所有人的喜欢,我并且认为是这个奇特的光芒,让我最终赢得了她的爱情。
这就是我这只小虫的幸运,我想可能每个人生来都是幸运的吧,
但是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很多幸运都会变成不幸呢?因为我们往往并不怀着感恩的心情来对待这个幸运,而是让这些幸运变成了骄傲,来不断地膨胀自己。我们会不会有时候认为所有一切得来都是因为一些与众不同的骄傲呢?或者在学业中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于自己的聪明,每一次职场上的成功都是由于自己的超人的才能,包括找到自己最幸福的另一半,也都是因为自己是如此地与众不同呢?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过人之处,“相信自己”也是这个社会教给我们的信条,在这个信条下面我们坚信自己有朝一日会变成一个拯救世界的英雄,这也是很多美国电影里面教给我们的。
但是,这种自我认知的不断膨胀和越来越多的可能性背后,生长出来无限的渴求和欲望。欲望就是一个永远不能满足的黑洞。
我的小虫子也被自己的光芒迷惑,他和所有人一样无法抵御外面世界的种种诱惑,他的内心因为这独特的光芒而迅速地膨胀,他想要飞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所有的故事都因为这个幸运的光芒而开始了。
外面的世界
关于外面的世界,我用“诱惑,真相,愿望和自由”这四幕来讲述,大家可以在这四幕里面同这只小虫子一起经历华丽的飞蛾扑火的盛宴,误入冰箱却完全不自知的那种尴尬,与假山上的陶瓷老人的一番对话,和被人类先捉后放的各种大悲大喜的心情。
大家待会儿可以在展览上面看到这些情节的原画儿,或者在书里面看到更多的故事情节。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这些小故事的创作过程,以下这些经历我也更想和即将创作绘本的或者正在写作绘本的朋友们共勉。这个过程让我懂得了怎样去准确地传达出一个美丽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的初期我并没有想过具体地去描述这些。开始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小小的叙事的诗歌,当我把它拿到我的编辑刘扬手里的时候,她曾经满脸疑惑地问我:“那外面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有怎么样的冒险故事?没有看到这个冒险过程的话,这个故事看起来不合理诶!”我开始觉得她这个问题真的很无聊,具体地描述冒险的过程,感觉就像为了页数而做故事。
但是在这之后我有一个机会去了西藏。在那里我改变了对“过程”这个词儿的看法。
西藏的冬天和其他的季节有些不同,游客比较少可是藏民比较多,他们都是农闲以后磕着长头到拉萨来朝圣的。在羊卓雍错边上有很多朝湖的藏民,当我看到羊湖的时候,我心里感到无比的失望,那不是照片上面美丽的样子,其实我也早该想到。
那里风非常大,但是这些藏民依然保持着百分之二百的热情在堆玛尼堆,转塔。
回去一路上,我一面高反一面就在想,这完全不合理呀,这个地方这么荒凉又这么冷,景色完全不是风景照片上的样子,没有任何神圣的样子。
之后我又先后到过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哲蚌寺等一些寺庙,泡藏民们喜欢去的茶馆儿,终于我想明白了一点。这些藏民在羊湖边上朝拜的是一片与他们日夜相伴的土地,他们从小就听着关于圣湖的传说,每日沉浸在神圣的氛围里面成长,所以眼前的这片荒凉的湖就是他们心里面的圣湖。
这样,一件完全不合理的事情就因为了解更多细节而变得非常的理所当然,并且他们那种朝拜不但不再显得荒谬,反而充满了美和震撼的力量。
所以我想,怎样去传达一个美丽的故事,是应该让它有更多的细节和更完整的情节。
所以西藏回来以后我在故事情节和画面细节上都做了很大的调整,力求为大家带来更加细致的美感。
虽然现在看来故事还比较幼稚,但是我已经很感谢我的编辑和西藏的蓝天帮我把这个故事完善了许多。这也是我的一种幸运吧。
人类的世界
这一幕叫做“自由”,讲的是最终这只小虫被捉住了,在人类的世界里,他体会到了深深的被爱,还有轻易地被抛弃。
他被男孩抓起来当做礼物送给心爱的女孩,这时候他失去了自由,但是这个女孩当他是最好的礼物来珍视,他虽被牢笼困住却心甘情愿。
当新的礼物出现后,他被抛弃了,此时他虽然重获自由却也在自由的大门前迷失了。
会讲关于自由的故事,是因为我本人一直对于“自由”这个话题很有兴趣,可能大多数的心里有点叛逆的年轻人都会有这个困惑吧,自由究竟要怎么才能得到。
我也是一个有点叛逆的人。在学校里面的时候是会翘课,工作以后又不停地跳槽,因为总觉得自己在被很多事情束缚着,难以得到完全的自由。这也是我在自己的画作里面很多地使用翅膀这个符号的原因。
不同年龄和不同处境的人对于自由可能都有不太一样的解释,几年以前,我曾经认为自由与爱和责任是一对矛盾,或者以为自由是一种刺激的体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自由可能是一种精神状态,在艰难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获得自由,在甜蜜的日子里也可能会失去自由。
今年我在泸沽湖住的一段时间让我对自由有了新的看法。
到过泸沽湖的朋友们可能与我有同感。在看过很多大湖小湖之后,初见泸沽湖,也并没有觉得泸沽湖有什么特殊的让人惊艳的美。
然后我就只是在湖边儿上那么住着。一星期之后,我就越来越觉察到这个湖的好处。因为我熟悉了一条湖边的一条小路,晚上总去一家烤肉店,然后认识了烤肉店的老板,习惯了坐在无比安静的湖边看书……这些熟悉使我感到这个湖与其他的从眼前一晃而过的湖是这样的不一样,因为我在这儿感觉到了舒适。
如果就这么生活下去,就像瓦尔登湖边上的梭罗,我想我会在这里感到自由。
这次泸沽湖的行程,使我创作了这次画展上面的三张“湖”的作品,在这三张作品里面我想说的是,关于自由我现在觉得那是一种对人生游刃有余的感觉,它与沉重的责任或者爱与不爱也许关系不是很大。它是一种自在的状态。
圆满
在故事的结尾,这只小虫子经历了一场灾难,最终回到碗村与他的真爱重逢。
在最后这一幕,我希望能给出一个圆满的结局。更希望这个结局能够安慰到每一位读者的心,因为我认为真正的圆满就是心的安息。
在这一章节里面有一个灾难的情节,小虫在获得自由以后,正在彷徨的时刻,这个灾难降临了。
我没有真实地体会过重大自然灾难发生的时刻,但是我觉得人生除了天灾人祸可能还有很多心灵的灾难。和一场地震或者是一场大海啸一样,灾难也许是一场失恋或者一次职场的挫败,更有可能是一个朋友或者亲人的离世,甚至于是一个陪伴我们的小动物的离去。
所以这个灾难的情节我觉得他是什么灾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灾难以后留给这只小虫子的思考。或者说在一场生离死别以后,我们往往会对生命的价值有完全不同的理解。所以灾难也是上天的恩赐,我们应该感谢这些坎坷。
这只小虫在经历了种种坎坷之后终于得到了属于它的圆满,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这是一个非常狗血的结局。关于这个结局我不想说太多,大家可以在看书的时候有自己的理解。
但是我想借这个结局来谈一谈创作时候的一些感受。
最初我设置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小虫子在灾难中失去了碗村也失去了爱人,在画这个结局的时候我感到了深深的悲伤,也想到许多曾经离去的亲人朋友。
这个结局出现以后我的编辑当然是不同意,因为这个结局显然是不够阳光嘛。当时我非常反对她对结局的建议,但是出版的需要我还是进行了修改,重新构建了一个结局。
在这里,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结局是怎样的,因为到目前呈现的状况也还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我想说的是在重绘这个圆满的结局的过程当中的体验。在画笔落到纸面上,小虫子这两只小虫在我的笔下仿佛重逢,我感到一种释然和快乐,这种快乐带着满满的治愈的力量。
一个美好的画面不仅仅可以治愈观看者,更可以治愈创作者。我在微博上有一个关注的朋友,每天都在用绘画来治愈着她曾经抑郁的心灵,或者现在时髦的的词汇叫灵修吧。绘画确实是具有这个作用,我也鼓励身边的朋友都拿起画笔来试一下,绘画所起到的作用与绘画者的技法完全没有关系。当你真的沉静下来,几个小时地去观看一样你所画的东西,也是同时在排空一切地关注自己的内心。
所以我觉得其实绘画或者绘本创作不仅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内省。
绘本是更加具体的绘画,它更加容易被更多的人理解和认同。画与文字的区别,就在于它更加柔软更加含蓄。很多人认为绘本比单纯文字的作品更加直观、容易理解,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图画里面确实也隐藏了更多的情绪,需要我们用更多耐心和更加敏感的神经去体会。
一件斗篷
到这里本来应该结束了,但是我还是想说说“斗篷”,在我离开碗村的那天晚上,我的妻子为我缝制了一件斗篷,她并没有告诉我这是什么,直到我真正失去了自由想要挣脱的时候,我才知道那件斗篷是用来遮住我的光芒,让我逃生用的。
这件斗篷是一份爱,是家人对于我这只小虫子最无私的支持,给他自由,也为他设想到了每一个危险。
而这只小虫子,最终为了这份爱,愿意从此以后永远披上斗篷,让爱他的人感到安全和安心。
彼此相爱说的就是如此吧。
结语
这本《碗孩子》的故事就完全讲述完了。我希望这个故事的简单讲述能让大家和我一起经历一次绘本的创作。并不是每个绘本都是这样创作的,但是每个绘本背后必定都有一段非常动人的故事。
这本书贯穿了我对人生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尤其是“珍惜”这两个字。
我认为在这次创作中最感动我自己的创作故事就是,这两年艰难的创作,铸就了我和我的编辑刘扬之间非常默契的友谊,她一直随时无条件地给与我支持,这是我最感幸运和倍感珍惜的事情。非常感谢刘扬。
在目前我们这个年人均读书4.3本的时代,我和很多作者还有三联绘本馆依然坚守这片阵地,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个世界会有奇迹,生命应该为了爱而发光。
最后:绘本是一种慢慢的生活方式,创作绘本更是一种安静的治愈。绘本里面可能没有网络那么大的信息量,但是却有更多的情绪和思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