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原创)

(2012-04-28 21:02:18)
标签:

学习方法

物体

带电体

分类: 教学反思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的去学习、合作的去学习、探索的去学习。

现行的物理教材中有很多显而易见的内容,学生们能通过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己弄懂、学会。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脑想、动手做。与教师一道完成教学任务。比起“摩擦起电”现象,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玩过这个游戏,摩擦塑料尺可以吸引小纸片,但很少有人想过其中的道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玩特玩”,用各种各样的东西互相摩擦,在靠近轻小物体、观察现象,从而总结出什么叫“摩擦起电”在“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为什么有时两物体摩擦不吸引轻小物体等等。这些“麻烦”又可以激励学生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也为下节课“摩擦起电的原因”买下了伏笔。又如教学“验电笔”的构造时,教师出示实物后,不用多加介绍,学生就会根据事物的形象和命名习惯很自然的说出每部分的正确名称。再如“静电与人们的关系”一课,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列出静电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麻烦”,当然也有学生列出“静电喷漆”等应用例子。不知不觉中学生就知道了,其实物理知识就蕴藏在生活中,生活处处皆学问。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自己是聪明的,只要认真观察,动脑思考,就可以解释很多身边的物理现象,得出很多科学结论。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自然会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面对物理教学中面对的重点、难点,最聪明的办法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把“包袱”推给学生。即教师提出问题或由学生质疑,大家讨论猜想结论,再根据教师引导提示的方法自己设计可行方案,实际操作验证猜想。在收集证据、分析论证的过程中,难点被戳破,问题迎刃而解。再以“摩擦起电”这节为例,本节难点为“两种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学生都有“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想法,如何证明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制造”带电体。剩下的方案学生会很快讨论出来;让带正电的两个物体靠近、带负电的两个物体靠近;现象为“排斥”,带正负电的两个物体靠近现象为“吸引”。在实验探究时,有些调皮的学生还拿其他的一些带电体进行实验,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于是难点突破!

在学生集体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分工协作、取长补短、增进友谊、团队精神得到充分体现。这种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新时代的青少年喜欢新鲜刺激,愿意迎接挑战,证明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了合作探究的经历,学生会对结论识记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

新时期我们的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口号、一句空话。更要在每个学科、每册教材、每节课、甚至在每个教学细节中体现。全方位调动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探索新知识,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教师该做的是正确的引导、培养、推波助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