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网络(Semantic
Network)是Quillian根据人类联想记忆的一个显示心理学模型提出的。他主张在处理稳居时,将语义放在首位。1970年Simmon正式提出了语义网络的概念,槟讨论了它和一阶谓词逻辑的关系。语义网络是一种带有标记的有向图,最初用于表示命题信息,现被广泛用于知识表示的专家系统。语义网络有别于语义网,语义网络早于语义网出现,20世纪70年代被作为一种知识表示的手段和工具提出。语义网络和语义网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语义网是W3C提出的,其又被称为web3.0,语义网的相关内容参见再识语义网。语义网络上的节点表示物理实体、概念或状态,连接节点的“边”用于表示实体的关系。语义网络中对节点和边没有其他特殊规定,因此语义网络的描述对象比较广。语义网络的优点:1)重要的相关性得以明确表示;2)相关事实可以从直接相连的节点推导出来,不必查边整个知识库;3)可以建立属性继承层次关系;4)可以对继承的属性进行演绎如三段式推理;5)可以建立状态和动作的描述。缺点:不能保证语义网络操作结论的有效性,我想这方面要在语义的语境里下功夫;2)对语义网络,对术语和约定的语义解释要依赖于操作的应用程序;3)对语义网络进行的搜索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原则。语义网络的建模不需要像本体那样必须有专家参与。
本体在再识语义网里面也有提到,这里主要是讲本体与语义网络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两者都是知识表示的形式,都可用带有标记的有向图来表示概念间的关系,并适合于逻辑推理。区别:1)本体是面向特定领域公认的概念,是规范的、明确的、形式化的、共享的、公认的;语义网络中描述的对象没什么特殊的限定,语义网络可以描述诸如:我的汽车是红色的,而本体呢!适合表达如:“组织内部的构成”,所以语义网络的描述范畴大于本体。2)通过5个建模元语:概念、属性、函数、公理、实例,来描述对象,这样描述的深度就远远大于语义网络。3)本体的开发比较困难,需要专家的参与;语义网络前面也提到过不必需要专家的参与。
语义网格(Semantic
Grid)我个人觉得其是语义网、网格及web服务相结合的产物
,目标是实现知识表示、知识获取、知识的可视化;在动态的虚拟组织中有效的进行知识传播和管理;实现知识的关联和集成;根据语义性衍生出新的知识。有人提出网络技术的未来趋势是web服务与网格的融合,我想语义网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