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钟表》评课稿

(2011-12-10 11:41:09)
分类: 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评课稿

木林静

吴瑞瑞老师执教的《认识钟表》一课,从整体上看,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纵观本课有这样的特点:

1、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选择教法,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吴老师根据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使用了直观教具,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导入时利用猜谜语,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交流钟表的作用,从而揭示课题。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准备好的钟表实物和模型,认识钟表上的数字、分针、时针。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吴老师在这节课上,给学生观察、操作、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钟表后,让学生在钟表模型上调好4时,6时,12时。

3、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吴老师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例如在认识整时时出示小女孩起床图,引出这是几时的数学问题。为了使学生熟练地认读整时,并会用两种方法来表示同一个时刻,吴老师让学生回忆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1000(电子表示法),学生立刻回答在手机上、电子表上。

教学是门精彩的艺术,但精彩中总会有遗憾,我对这堂课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学生观察、动手的时间少。在认读整时时刻时,让学生探究几个钟面的共同特点,进而总结出认读的方法。接着可以设计三个层次的游戏:教师拨钟面,学生读时间;教师介绍时间,学生拨钟面;学生介绍时间,另一方拨钟面(互换)。这样学生在操作中学会方法,学懂知识,给他们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的练习少。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拨一拨自己几时起床,几时睡觉,自己喜欢的时刻,这样会使学生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