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2012-05-09 09:27:34)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常识备课 |
|
备课内容: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
备课日期:2012年4月25日 |
||
|
项目 |
单 元 备课记录 |
||
|
单元教材解读 |
|
||
|
教学资源分析 |
《未来的交通工具》《未来的交通工具《未来的交通工具》: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到车站或车辆销售的场所进行实际调查,了解自己周围交通工具的状况;教师做好各种相关材料的搜集准备,如音像资料、世界上先进交通工具的资料等。 |
||
|
单元教学目标 |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知道利用机械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的使用方法。 |
||
|
教学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是能了解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滑轮、齿轮的应用。 |
||
|
|
第五单元实验及各课知识点 实验: 一、 实验材料:测力计、长短不同的木板、小木块若干、小车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竖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 2、在长木板的一端分别垫一、两、三、四块木块搭斜面,在斜面上用测力计向上匀速拉小车,记录示数。 3、换做短木板,做相同实验,记录读数。 4、对比分析所得的数据。 实验结论:竖直提起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的力越大。 二、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支架 实验步骤:1、把杠杆尺挂在支架上,调节两边的螺母,让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的地方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的地方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的地方挂两个钩码,右边20厘米的地方挂1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与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实验现象:杠杆尺平衡。 实验结论: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三、 实验材料: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测出竖直提两个钩码的力。 2、把定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绳子绕在定滑轮上,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向下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3、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绕过动滑轮,挂上两个钩码,用测力计,记录力的大小。 4、在滑轮组上挂两个钩码,用测力计拉动,记录力的大小。 5、把2、3、4的数据作比较。 实验结论: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只是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时,省力,但没有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滑轮组时,既省力有改变了用力的方向。 四、 实验材料:齿轮(大、中、小各一个)、支架 实验步骤:把三个带轴的齿轮固定在支架上,并让齿轮之间相互咬合,用手拨动一个齿轮,观察齿轮转动的方向、速度。 实验现象:当转动其中一个齿轮时,会发现:
1、
2、
3、 实验结论:齿轮的作用是:传递动力,改变转动的速度,改变运动的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主备人:郑冬艳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 2、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斜面实验用木板二块(30×10×1.5cm;50×10×1.5cm)、铁架台、实验用重物圆木块(应有足够重量,最好为100g)、测力计(250g)。 2、演示用材料:螺丝钉螺纹的斜面示意摸墨,斧头,劈。 3、挂图或投影片──引桥图、盘山公路图、楼梯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准备几个重物,让学生想办法搬到另一高处。 怎样既省时又省力? 引入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指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斜面,并认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指出实验要求。 (用铁架台和木板组装好斜面,高度为15cm、斜面长30cm。) 用测力计,将实验用圆木提高到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 再利用斜面,将圆木拉上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 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将二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讨论:这块斜的木板有什么作用?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实验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这块斜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斜面。 小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活动二: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如果让斜面更省力,这个斜面应是什么样的? 希望学生能设计出加长斜面,使斜面更加平缓。 活动三:在铁架台上架起另一斜面。比较二个斜面有什么不同? (一个斜面长,一个斜面短;一个坡度小平缓,一个坡度大。) 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汇报实验结果,比较三个数据。 (垂直拉起,坡度较陡,坡度平缓。) 讨论:这说明什么? (说明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活动四: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讨论: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分析引桥、楼梯、盘山公路。 出示引桥、楼梯、盘山公路图 (引桥是典型斜面,楼梯是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是环绕式斜面,但它却利用了斜面省力的原理。) 讨论:盘山公路环绕式斜面有什么优点? (斜面加长,坡度平缓。) 讨论: 根据盘山公路的原理,分析螺丝钉是一种什么样的简单机械? 分组讨论,汇报。 演示(螺纹是斜面变形示意) 教师出示演示器,拉开螺纹成为坡度平缓的斜面。 螺钉是利用斜面省力的原理制成。螺钉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出示:劈、斧头。 指出这二种工具什么地方是斜面? (三)总结收获: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延伸拓展: 1、斜面虽然能省力,但有什么缺点? 2、高楼中的电梯,虽然费力,但有什么优点? 板书设计: 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