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科学五下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2012-04-06 11:23: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常识备课 |
|
备课内容: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备课日期:2012年4月 |
|
|
项目 |
单 元 备 课 记 录 |
|
|
单元教材解读 |
本单元由《种子发芽了》、《种辣椒》、《植物的花》、《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植物的分身术》、《生物繁殖新技术》六课组成,主要研究种子、花的构造、果实是怎样形成的、生物繁殖新技术等内容。 |
|
|
教学资源分析 |
《种子发芽了》:需要用水浸泡一天以后的植物种子、放大镜、刀片、镊子、瓷盘、纱布等。 《种辣椒》 :1、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辣椒的种植方法。2、师准备:小铁铲、喷壶、花盆、土壤、辣椒种子(浸泡过的)等。 《植物的花》:植物的花若干朵、尖头镊子、雄蕊、雌蕊、单性花、两性花图片或模型、植物的雄花和雌花若干朵及影像视频等。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果实、有关传粉的资料 教师准备:水果刀、木板、多媒体课件(蜜蜂传粉的视频资料、花的传粉和受精的视频资料) 《植物的分身术》搜集有关植物繁殖的文字及图片课件,准备月季、大蒜、甘薯、秋海棠等植物,准备细沙、水、草木灰、剪刀、花盆、土等 《生物繁殖新技术》收集一些关于克隆的资料。 |
|
|
单元教学目标 |
科学探究: 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 2、能用简单工具对物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 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 2、认识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珍爱生命。 4、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 6、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7、意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 科学知识: 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2、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3、知道花的作用。 |
|
|
教学重点难点 |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明确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植物的花的组成部分和主要功能;了解果实的形成过程;认识植物的繁殖方法,知道常见的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等繁殖;了解克隆技术及可能带给我们的影响。 难点是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动手观察能力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态度的培养。 |
|
|
|
|
|
第三单元实验及知识点
一、
实验材料:常见的种子(如大豆、绿豆)40粒、清水、棉纱布或餐巾纸、瓷盘(碟、或培养皿)、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
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盘里,放入一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大豆,置于室温环境(如阳台上)。
(2)在第二个盘里,放入一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置于室温环境(如阳台上)。
(3)在第三个盘里,放入一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置于室温环境(如阳台上)。
(4)在第四个盘里,放入一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置于低温环境里(如冰箱里)。
注意事项:(1)水不宜过多。
(2)过程中要根据情况不断加水,尽量使瓷盘中水保持不变。
(3)选择粒大饱满、胚完整、有生命力、不处在休眠期的种子。
实验结论: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通过观察,发现1、3、4号盘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盘中种子发芽了。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0课《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
主备人:郑冬艳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能对自己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2.养成认真细致、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3.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教学重点
知道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营养等条件;了解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如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教学难点
能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能设计简单的二维图表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活动准备:
有关种子发芽的音像资料,种子构造的图片,用水浸泡一天以后的植物种子如大豆、玉米、花生种子等,放大镜、刀片、镊子、瓷盘、纱布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播放春天里种子发芽的视频片段,引出问题:“春天来了,种子落在土壤里开始发芽。这说明了什么?”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引入课题,师板书《种子发芽了》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师:我们来探究“种子发芽”这个现象,你想研究关于这个问题的哪些内容呢?
生提出问题,师适时板书
2、认识种子的结构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不少,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种子里有什么,也就是种子的内部结构。
师:你们打算怎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生思考,并交流。
师:我们不但要研究,还要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才行。你们又打算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记录呢?
生思考,并交流:记录、画图等方式。
师:现在开始你们的探索之旅吧!
(师提示学生掌握切割的方法,要注意安全。)
各组学生观察、讨论、运用工具进行研究。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师根据巡视的发现,请有代表性的同学到前面来汇报,并随着学生的汇报,说出种子内部的构造。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种子的内部结构,那我们来猜测一下:种子哪一部分能发芽?
生大胆猜想
【组织活动时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启发学生积极动脑,通过观察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
3、设计探究实验。
师:一个健康的种子能不能发芽,还依赖于外界条件。你们觉得需要哪些条件?
生思考、交流。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那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设计、制定你们的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猜想吧。
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定实验方案,师巡视指导。
(要提示学生跳出课本,不要局限于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上面。)
设计出研究记录表(师可提示)
学生汇报交流各组的实验设计
学生可能提出的研究问题不同,也可能提出的顺序不同,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播放课件,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想。课件内容为“不同环境下大豆发芽的情况”。
4、交流探究成果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延伸拓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