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2023-11-30 22:09:17)
标签:

生活

分类: 《杂记》


在鞍山期间,每次聚会之后,我都自愿地为大家制作一份电子相册,将所有的照片和视频收录到相册当中,为大家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有时候也会在相册的开头和结束语中,将参加聚会活动

的心声以文字的形式体现在其中,有时候也会将心声用文字的形式流淌在群里与大家共同分享。

回鞍两个月中,多个圈子的聚会活动比较频繁,仅电子相册就做了8个(有我们班级同学相聚的、有插队知青点同学相聚的、有鞍山七中学校大聚会的、有大聚会中我们班级同学聚会的、有小学同学相聚的、有重返第二故乡的记录、有我姐姐的老朋友相聚的、有我家亲属相聚的)。

无论是相册的开头语还是结束语,还有流淌在每个微信群里的心声,都是我自己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其中:

2023.6.2日:鞍山七中纪念上山下乡五十五周年聚会的时候,我因外出旅游未参加,但群主将我们班同学的照片和视频转发给我了,希望我为大家制作一份电子相册,我欣然接受,并将我的心声流淌在


相册的结束语中:

五十五年前,

我们怀揣父母的叮咛,

豪情满怀地奔赴广阔天地新环境,

从此,

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

春耕的画面里有我们的身影,

播下的种子饱含我们的深情,

我们边学边做用心加灵性,

获取的是社会实践的文凭。

我们与新中国同龄,

回首上山下乡的经历,

我们对自己肃然起敬!

2023.9.15日:我们班级组织的插队55周年纪念活动制作的电子相册开头语是:

金色九月秋高气爽,

丰收佳节渐入心房,

国庆日期随机而至,

知青名字再度响亮。

岁月磨砺印刻脸庞,

插队经历埋藏心房,

五十五年纪念之日,

同窗畅想夕阳篇章。

920日:我们知青点组织的纪念活动制作的电子相册结束语是:

五十五年前大家同吃一锅饭,

五十五年后清风寨里再聚餐,

知青之家全球限量绝无再版,

集体生活味道如同再现当年。

 

流淌在知青点微信群里的心声如下:

清风寨里故事多,

露天支起大铁锅,

齐沙知青炸虾段,

黙契配合一起做。

 

同学情谊纯真无比,

青年之家排列第一,

集体生活封存脑际,

夕阳之年随想随忆。

1010日:我们学校组织的纪念活动制作相册中的开头语是;

我们是全球限量版的知青,

我们应该对自己肃然起敬。

相册的结束语是:浓缩的知青经历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

昨天:

五十五年前的那一天,(1968.10.10

时代赋予了我们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识青年,

我们朝气蓬勃地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路线,

意气风发地奔赴广阔天地提前步入社会实践;

今天:

五十五年后的今天(2023.10.10

我们历经沧桑任劳任怨将家国重任担负在肩,

交相辉映的人生经历丰富了知青名字的内涵,

如今卸掉了压在肩上的重担步入了暮年阶段;

明天:

今后的每一天(2023.10.10日之后)

我们要善待自己视健康为生活中唯一的重点,

我们要自我鼓励向前走向前看常给自己点赞,

我们要追求有品质的生活让自己活得像神仙。

1024日:我们齐沙河68届部分知青重返第二故乡活动制作的电子相册的结束语是:

1968年到2023年,时间跨越了55个春秋,齐沙河三个字已经植入了我们六八届知青的心田。

    想当年我们是刚出校门的学生娃,如今都已是年过七旬的老人,可是,无论时间过去多少年,在我们的记忆里,插队的这段经历永远都不会忘记,齐沙河永远都是我们怀念的第二故乡。

    在纪念下乡55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相约回到了齐沙河,意在看望齐沙河的父老乡亲!同时也想回来寻找当年我们留在这里的足迹,我们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是最有意义的纪念方式。

    古往今来,只有我们这一代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知青”,我们是全球限量版的知青,我们感恩齐沙河这片热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养育了我们。在这里我们学会了春播秋收、学会了田间管理,学会了烧火做饭、学会了挑水担柴,这段经历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我们感恩齐沙河的父老乡亲,是他们在生活的实践中教会了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五十五年长路漫漫,相聚之时感慨万千,感恩之情万语千言,我们常说相逢如歌,那是因为快乐相聚益寿延年啊!

齐沙河六八届的知青同学们,让我们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开心快乐地生活吧,夕阳路上我们相约结伴同行!

 

流淌在微信群里的心声:

 

终身难忘一九六八,

青葱岁月少小离家,

田间地头摸爬滚打,

足迹踏遍中小齐沙。

 

齐沙情结心中珍藏,

五十五年不曾遗忘,

照片记录青春容貌,

朝气蓬勃志在四方。

 

五十五年多次向往,

再次重返第二故乡,

今日终于梦想成真,

情感热度温暖心房。

 

齐沙大地穿街走巷,

情感热度逐渐变凉,

同辈老者只见一人,

虽有预料也觉失望。

 

返乡归来一星期,

全程细节常回忆,

画面封存在脑际,

记忆埋蔵在心底。

 

五十五年前我们:

同吃一锅饭,

同耕一片田,

同饮一缸水,

同与天地战。

五十五年后我们:

同时回头看,

同忆想当年,

同回齐沙河,

同把乡亲探。

五十五年弹指一挥间:

青春转暮年,

生活旋律变,

品质列首位,

健康重泰山。

 

离鞍返沪之时,我在列车上在微信群里与大家说的告别语:

齐沙河知青点的战友们大家好!

今年回鞍洽值我们插队55周年,在纪念活动中,我们相约走进了《清风寨》,在那温馨的院落里,我们自己动手煎炒烹炸,仿佛又找回到了55年前知青之家的感觉,唤起了我们对齐沙河知青点生活的回忆。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齐沙河是一个重要的站点,所以我们称其为第二故乡,因为在这一站的停留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也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走出《清风寨》,我们又踏上了第二故乡《齐沙河》的土地,返乡情景虽在意料之中,却也难掩伤感之情,岁月流逝,故人不在新人不熟。但此行让我们得到的心理安慰是,我们做了一件自已想做又做成了的一件事,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同时也提示我们自己,如今我们已步入暮年,要珍惜当下保重身体,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即使有与疾病为伴的那一天,也要经常鼓励自已,常给自己点点赞,在精神上让自己活得像个神仙。

想起跨世纪的那一刻我写过的一篇日记中至今不忘的结朿语:“我希望并期待着所有的亲情和友情,都能够以其浓浓的情谊互相搀扶着走向未来。”期待如愿。

此时,我已经踏上了返程的列车,在这里跟大家说一声:再见!让我们共同珍惜当下多多保重,夕阳路上我们相互搀扶着结伴同行!

1027日:我们分别了60年后的小学同学再次相聚制作的电子相册的开头语是:

分别在六十年前,

相聚在六十年后,

奔忙在六十年中,

情谊在六十年间。

 

相册的结束语是:

六十年长路漫漫,

相聚日感慨万千,

夕阳年品质为重,

生活中随遇而安。

 

流淌在微信群里的心声分别是

秋风秋雨秋风凉,

大家莫忘添衣裳,

提前预防很重要,

平安健康度夕阳。

 

视频录入相册,

照片一张不舍,

方便收藏记忆,

欣赏相逢之歌。

 

五十五年风雨兼程,

事务繁多欲罢不能,

大家小家精神紧绷,

夕阳路上放松追梦。

 

如今的我们争取做到:

三餐乐趣自己找,

煎炒烹炸少不了,

面食花样网上找,

手脑并用缓衰老。

 

生活乐趣自己找,

找到乐趣开心笑,

笑口常开心情好,

好吃好喝无烦恼。

 

返沪之时发到微信群里与大家的告别语是:

此次回鞍能与分别60多年的小学同窗18人见面聊天,是我没有想到的,更有两位盖州和营口专程回鞍参加聚会的同学,可见同窗情谊之浓。

感谢志新的召集和盛情款待,感谢志新爱人的全力支持与配合,感谢大家谈笑风生的交流氛围给我留下的美好记忆。

此时想起跨世纪的那一刻我写过的一篇日记中至今不忘的结朿语:我希望并期待着所有的亲情和友情,都能够以其浓浓的情谊互相搀扶着走向未来。

60年前,我们那清纯稚嫩的脸庞如今已定格在脑际,保存了60年的五小姐妹的老照片足以证明儿时那封存在心底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

此时,我已经踏上了返程的列车,在这里跟大家说一声:再见!让我们共同珍惜当下多多保重,夕阳路上我们相互搀扶着结伴同行!

 

我在微信群里将自己的心声通过文字表述出来,得到大家的赞同,这也说明我们这一代人的脉博跳动的频率是相同的,我们与新中国同龄,我们有着共同的经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奔八的日子里,经常给自已点点赞,让自己开心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我们是绝版的知青,也是新中国最勤奋最耐劳、最优秀的一代人!

选几张照片留作未来回忆时的启示。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杂记》(285)流淌在聚会活动中的心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