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糖尿病前期
高血糖
高血压
高血脂
健康
|
分类: 糖尿病防治 |
糖尿病前期俗称“糖尿病预备队”,是指血糖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中间状态。一旦“转正”,心梗、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将极大上升,甚至影响寿命。通过健康饮食和加强锻炼,可以延缓或降低糖前期人群的“转正”风险。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必须推迟多久才能有长期的健康获益。近日,《医学公共科学图书馆》上发表了大庆研究的又一新发现:糖前期人群保持4年不进展为糖尿病,就可以长期降低死亡和糖尿病相关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研究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中心李光伟教授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四大慢病之一。医学界通常提倡治疗这类疾病要“关口前移”,因此,从源头预防糖尿病最理想。
这项新研究采用了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的540名糖耐量异常(IGT)参与者的数据。研究人员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试验(涉及健康饮食、加强锻炼或两者兼有)。试验结束后,研究者对死亡、心血管事件和微血管并发症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随访监测。
结果发现,4年内未进展为糖尿病的人,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和微血管并发症风险显著降低:与同期发展为糖尿病的人相比,推迟糖尿病4年可以在其后20年减少26%的全因死亡风险、37%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如果能推迟糖尿病6年,其后20年间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都降低了40%。李光伟说:“这说明,进入糖前期之后,应当最少维持4年的非糖尿病状态,才能降低长期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维持非糖尿病状态时间越长,心脑血管健康获益越多,就越长寿。”
李光伟解释,人体内血糖持续超出正常范围,会使得全身蛋白发生糖化反应,进而引发氧化应激,在此过程中,会使得血管内的脂质更容易被“捕捉”,沉积在血管内皮,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产生了一条“糖化-氧化-动脉硬化”的心血管事件链。而控制住糖前期人群的血糖和病程,就相当于从源头打断了这个“链条”的进展,由此带来心血管方面的长期好处。
“该研究成果是大庆研究30年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提示大家要重视干预年限。糖前期人群必须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相信预防糖尿病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病、健康长寿的有效途径。”李光伟建议,“糖前期人群要每年查血糖,严格监测病情变化,同时需特别牢记‘管住嘴、迈开腿’,坚持,再坚持,终能获益。”
具体来说,糖前期人群最好每顿就吃七八分饱,注意控制进餐速度,多吃新鲜蔬菜,少吃肥甘厚味的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每天抽出至少30分钟运动,优先选择跑步、游泳、自行车、健身操、太极、乒乓球、羽毛球等中等强度(运动时有点费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的有氧运动。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使血糖回归正常,可以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