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脑梗塞
脑出血
抗凝药
溶栓治疗
健康
|
分类: 心血管病 |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由于脑部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造成损伤或坏死,导致偏瘫、口角歪斜、言语不利等。在某些情况下,脑梗死后可能会出现一种并发症——出血转化。
出血转化是指在脑梗死后,原本缺血的脑组织区域在血流恢复的过程中发生出血。这种出血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由于溶栓、取栓、抗凝等医疗干预措施后引起的。多数自发性出血转化发生在脑梗死7~14天内,溶栓后出血转化一般发生在溶栓后36小时。出血转化有的无症状,但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1.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
(1)大面积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会导致梗死区内的小动脉通透性增高。当侧支循环开放,血液再灌注时,小动脉可能因压力增高而破裂出血。
(2)心源性栓塞型脑梗死:多存在心房颤动病史,心脏脱落的栓子阻塞脑血管引发的脑梗死更容易出现梗死后出血转化。
(3)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在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后,血管再通可能引发脑再灌注损伤,以及溶栓药物的影响,从而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4)卒中急性期血糖、血压水平:血糖及血压过高者更容易出现梗死后出血转化。
2.出血转化的表现
(1)再发头痛或头痛加重:突发且剧烈的头痛,可能伴有恶心、呕吐。
(2)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如意识障碍、瞳孔改变、肢体偏瘫加重,或出现新的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3.出血转化的诊断
出血转化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核磁扫描。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血的部位和范围,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这也是为什么患者脑梗死急性期症状加重时得去复查影像学的原因。
4.治疗
出血转化的一般处理原则与自发性脑出血治疗类似。
(1)停用抗栓或抗凝药物:对于症状性出血转化,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溶栓或抗凝治疗。
(2)纠正凝血障碍:必要时可给予纠正凝血障碍的药物。
(3)脱水降颅压:颅内空间有限,多了出血,部分患者颅内压就会升高,此时需给予脱水等治疗,以降低颅内压,避免挤压正常脑组织。
(4)外科手术:如果出血量过大,应考虑外科手术清除血肿。
(5)严密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变化、生命体征等。
5.出血转化的预防措施
(1)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这些疾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2)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合理的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