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快速型心房纤颤有哪些特征?

(2024-02-12 14:53:41)
标签: 

冠心病

 

心房纤颤

 

心律失常

 

华法令

 

健康

分类: 医生日志
                   心房纤颤心电图特点表现在P波、QRS波、R-R间期上。P波:P波消失,取而代之的
               是小而不规则的锯齿状小F波,频率大约在350-600次/分钟之间。 QRS波:QRS波形态
               正常,如果合并室内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QRS波的形态会发生改变。R-R间期:心室
               率不规则,R-R间距绝对不等;如果房颤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R-R间距可能会规整。

病例摘要

73岁的杜婆婆,近1周来,咳嗽、喘气版心慌、胸闷,于2024年1月14日门诊以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收住院。患者1周前感冒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夜间为甚,咳白色泡沫样痰,伴心慌、胸闷、气喘,休息时可缓解。继续服用药物治疗无效。

既往有高血压10余年、冠心病和脑梗塞4年病史,长期服用美托洛尔、托拉塞米、螺内酯和抗凝药物治疗,平时活动时喘气现象。

体检:T36.4、P86次/分、R22次/分、BP102/64mmHg。神清、精神差,无缺氧症候,心率150次/分、心音强弱不一、快慢不一,各瓣区无杂音。两肺可闻哮鸣音和湿性啰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均正常。PRO-BNPN末端B型钠尿肽原升高(1386.4pg/ml)。胸部CT:双肺纹理增粗、心脏增大。心脏彩超:心律不齐、EF 59%。心电图:心率150次/分、诊断结果心房纤颤伴快速心室率,ST-T改变。

诊断:快速型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脑梗塞。

治疗:立即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去乙酰毛花苷、平喘、利尿等治疗,30分钟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率90次/分左右,脉搏80次左右,继续抗凝、美托洛尔等治疗,5天后病情稳定出院。

专家点评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有统计显示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心房纤颤时,由于心房跳动毫无规律,并且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从而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那么心房颤动心电图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心房颤动会有什么危害呢?

1.临床三大特征:快速型心房纤颤,是指房颤并伴有心室率加快,心率一般超过100次/分,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快速型心房颤动的临床三大特点主要包括心音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

(1)心音绝对不齐:指用听诊器听诊心音,会发现心音绝对不整齐,忽快忽慢。但心音的绝对不齐常不容易观察到,当出现快速型房颤时,因患者本身基础心率较快,所以节律不整齐的现象,可能会随着心率的绝对增快而被忽略掉;

(2)心音强弱不等:指因室上性的房颤传导到心室时,心室进行收缩的频率不同,所以患者可以出现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即有时而增强,时而减弱的情况;

(3)脉搏短绌:指患者的脉率和心率不对等,心率要快于脉率,因为部分房颤的患者,并不能引起心脏有效地收缩,所以在快速型房颤的患者当中,脉率会低于心率。

2.心电图三个特征

(1)P波(正常心跳有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及时限不规律的颤动波。

(2)R-R间期绝对不齐

(3)房颤波频率350~600次/分之间。

3.心房颤动的三大危害

(1)引发症状:心房颤动发生时,患者往往会感觉心慌或者胸闷症状,有些患者甚至出现胸痛发作,引起患者不舒服的感觉;

(2)血栓并发症:心房颤动时,容易在心房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可堵塞血管,引起栓塞疾病,比如脑栓塞或者肾动脉栓塞;

(3)诱发心力衰竭:当心房颤动尤其是心率快的房颤发生时,常常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导致患者需要入院治疗。

 因此,临床上,当医生怀疑患者有心房颤动时,往往会建议做心电图尤其是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明确有没有心房颤动可能。

4.处理

快速型心房纤颤治疗上首先使用药物控制心室率,包括洋地黄制剂,如去乙酰毛花苷,或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胺碘酮等;合并心力衰竭者应用强心剂、利尿剂和平喘药物;同时积极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对患者房颤心率进行转律,从而降低房颤的危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