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
低血糖
健康
|
分类: 糖尿病防治 |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2.6亿,其中超过30%为糖尿病患者。近期,《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指出,我国老年2型糖友低血糖主要呈现出3个特点——严重低血糖报告率低、夜间低血糖风险大和六成患者因进餐过少发生低血糖。
老年2型糖友的病程长、并发症较多,同时还存在脏器功能减退等原因,对低血糖的反应能力更差。而严重的低血糖会引起心血管事件、认知能力下降、跌倒伤害等不良事件。
以下4类老年糖友更容易出现低血糖
腰围较小。有研究发现,中心型肥胖患者的低血糖风险较低,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田慧表示,较瘦的人会合并肌少症,对体内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的调节能力不足,低血糖发生时就更明显。
糖化血红蛋白较低。糖化血红蛋白较低的糖友,特别是因为使用了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将整体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控制得较好。这类糖友不要忽视对血糖的日常监测。
药物联用治疗。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虽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但能提高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间接达到降糖的效果。因此,有研究表明,该类药物与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联用时,也会有低血糖风险。老年糖友如果同时服用一种以上的药物,要关注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频发。研究指出,近1年发生过3次以下、3~6次,6次及以上低血糖患者再发低血糖的风险,分别是未发生低血糖患者的2.9、4.4和7.4倍。
总之,想要防住低血糖,老年糖友需重点做好生活方式管理。首先,保证一日三餐按时按量,先吃高纤维食物和蛋白质,后吃主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控制血糖回落速度。其次,如果因用药导致夜间发生低血糖,必要时监测夜间血糖、增加睡前血糖监测频率或睡前适当加餐。另外,对低血糖的恐惧感,反而可能成为老年糖友血糖管理的障碍。这种情况可以定期找医生看看治疗模式是否合适。通常,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可以互补短板,让血糖更平稳。最后,老年糖友也要多学习控糖知识,注意饮食、运动和降糖药的三点平衡,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才能控好血糖、健康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