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裴端卿:从尿液里找到了“长生不老”的奥秘?
他是世界顶级的生命科学家,人类未知领域的探索者。他的研究让人匪夷所思:100岁的老人有可能“返老还童”?从尿液里找到了“长生不老”的奥秘?答案是震惊世界的!
2013年,他的团队用尿液在小鼠体内,培育出了人类的再生牙齿。2015年,他又宣布发现了,细胞在结构上“返老还童”的关键机制。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或许还可以,将这些细胞培养成其他器官,移植到人体,用于治疗和延长寿命。
现在,裴端卿的团队正在进行一个新挑战,用从尿液中获取的多能干细胞,在人体外制造肝脏组织。
中国占了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我们不该也不能永远,在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竞赛中缺席!让我们一起期待,人类寿命再一次被改写的那一天!
2、 吴甘沙:未来汽车是什么样的?
虽然吴甘沙的头发已经花白了一半,但他只有42岁。他曾是英特尔中国研究院的院长,这位在英特尔工作了16年的科技精英,因为“无人驾驶”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他变得野心勃勃,决定作出改变!
吴甘沙的想法十分疯狂,他要彻底颠覆人们对“无人驾驶”的概念,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心投入,制造一辆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
这辆车就像一个舒适的移动包厢,没有方向盘、刹车、仪表盘,只有一个屏幕,只需告诉汽车你要去哪里,剩下的,你就在汽车里享用自己的时间。
吴甘沙和他的团队,开始将无人驾驶汽车带到景区、园区、机场、停车场等地方反复试验,这些有着重复路线的地区,一定会首先实现无人驾驶。
在停车场,无人驾驶车带客人准确找到车停在了哪里!
吴甘沙和他的团队坚定地认为,中国在无人驾驶上,一定会比发达国家实现得快!中国将做到直道超车,而不是弯道超车,因为这条路,全世界还没有!
因为无人驾驶,人们在车内的时光将发生改变。你能想象吗?或许汽车将跟手机一样,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移动终端!而这样一个新世界的可能性,或许20年,没准只要10年!
3、魏思: 智能翻译正在“逆天”
35岁的魏思已经是科大讯飞研究院副院长,他领导着一个被称为“超脑小组”的团队,将人工智能中的语音智能,做成了“全球无敌”!林志玲嗲嗲的导航声音,就是用科大讯飞语音合成模仿而成。
现在,科大讯飞的翻译机已经强大到逆天,它能把东北方言“干哈呢”,河南方言“咦(读四声),恁弄啥呢”,准确地翻译成“What
are you doing”,翻译准确率达到90%以上。中英、中日、中韩、中德、中法等,甚至连印度口音的德语,都能准确无误地翻译出来!带着这台遥控器大小的翻译机,哪怕是只会说中国方言的老年人,也可以无交流障碍地走遍世界。但魏思他们依然不够满意,希望能够制造出可以思考的机器,翻译机能够像人类那样,察言观色又可以聪明地说话。
不久前,美国一家权威杂志,评选出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在中国入选的8家公司中,科大讯飞名列第一。上帝用一座“巴别塔”阻碍了人类的交流,但中国人正在用语音人工智能,推倒这座“巴别塔”!
4、张弓:前美国NASA科学家,让卫星照进中国的农田!
张弓,40岁,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大数据科学家。张弓团队的年轻科学家,都是曾在美国航空航天局工作过的,在空间、气象和农业领域杰出的中国人!
两年前,这些年轻中国科学家们决定:离开硅谷,回到中国!他们要利用科学技术,做一件改变中国的大事:用大数据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难题!利用卫星和航拍,数清每一棵树上苹果花的数量,而且要精确到每一朵!
张弓说,不要小看对苹果花数量的评估,这个数据预示着未来的产量。
张弓和他的团队,正是通过对一系列大数据的分析,为农场提供种植面积测算、作物长势监测、生长周期估算、产量预估、自然灾害预测、病虫害预警等服务。张弓说,不要小看对苹果花数量的评估,这个数据预示着未来的产量。打开iPad
上的耘境,就能科学管理农田,农民可以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端,及时看到清晰的数据呈现,帮助他们及时了解作物的长势,并快速找出解决方案。中国的农业古老而传统,张弓正在用技术革命,用中国自己的农业大数据,让中国老百姓,从看天吃饭,走向知天而作!
5、邓自刚;超高温磁悬浮, 未来高铁将时速1000公里!
最近几年,中国高铁屡屡刷新纪录。那么,未来高铁会是什么样?邓自刚会回答我们。
这位年轻的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温超导磁悬浮应用基础研究。如果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以先看看他做的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360度的自稳定的悬浮。整个悬浮不需要通电,只需要注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特殊材料制成的小车,瞬间变成了超导体。车子一会儿悬浮在轨道的上面,一会儿又悬挂在轨道的下面。同级相对的两块磁铁互相排斥,磁悬浮列车最基本的原理就这么简单。
悬浮起来后,列车与轨道脱离接触,摩擦力降低为零,理论上“飞行”速度将超过每小时500公里。但邓自刚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加上了“真空管道”的概念,进一步减少空气阻力。邓自刚的目标速度是每小时1000公里!日本正在研究低温超导磁悬浮列车的商业运行线,而美国正在做超级高铁,速度瞄准时速1000公里。但邓自刚相信:更多的技术创新,一定可以让“中国制造”,在世界轨道交通的未来,再次走在前列!
6、陆朝阳:35岁的博导,操纵光子的巫师!
他叫陆朝阳,虽然只有35岁,但未来十年,他一定会是改变世界的人!或许你跟我一样,根本无法想象,玻璃罩下面有着密密麻麻零件的,就是世界首台“超越级”光量子计算机。而这台初具雏形的,光量子计算机的研制者之一,是年仅35岁的博导陆朝阳教授。他留着寸头短发,眼镜片藏不住眼中露出的聪慧,西方权威科学媒体赞誉他是,“操纵光子的巫师”。
当一个灯泡被点亮,你看到的是一束光,看不到的是万万亿计的光量子!经过12年的努力,陆朝阳终于控制住了10个光子,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才就此诞生!
量子力学听起来很高深,陆朝阳说,如果没有量子力学,今天人类使用的计算机、移动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都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今天的计算机,随着芯片的集成度不断提高,计算速度越来越快,
现在,一个晶体管的尺寸竟然比一个流感病毒还要小。CPU已被逼至物理极限,
人类还如何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陆朝阳团队的年轻科学家们,就是要利用量子世界特有的规律,不断提升光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如果成功,几十万年的运算时间,将缩短为几秒钟,运算速度将是超级计算机的百亿亿倍,他们的努力,必将改变世界!因为他们,今天,在量子科学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领先者!
7、王坚: 给城市装上“大脑”
他叫王坚,一个不会写代码的心理学博士,却领导着一批最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他们要做一件“无中生有”的事,给城市学会思考,让城市变得聪明!他很有自信地说,中国可以给世界做创新,因为在数据这件事上,全世界都没有搞好,而在中国恰恰确是最丰富的。我们每天睡觉、运动、交通……无时无刻都在产生数据。如果能让数据听从指挥,便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他们率先在城市交通领域开始试验。通过大数据,第一时间发现拥堵和事故。他们要通过人工智能,让机器识别车辆,机器渐渐学会认识,什么是事故?什么是拥堵?
在杭州,城市大脑每15分钟就能根据摄像头,数据调节红绿灯资源,对道路和时间资源再次分配,王坚和他的团队做到了。城市大脑让交通变得更聪明,让老百姓早一点回家。非程序员出身,王坚常常被当成骗子和疯子。阿里云从诞生到发展都备受质疑,但王坚却坚持把它做下来,直到成功。王坚和他的团队坚信,当互联网像电网一样发达的时候,数据将会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的生活!
8、老魏;退休老者(手机、微信;18911981555)余在清宫医案中偶然发现一秘方,据记载其确实具有返老还童之神效,与康熙和乾隆成为为数不多的长寿皇帝大有关系,并且据记载治疗癌症的效果也能达到百分之八十,后来在此秘方的基础上,我穷尽40年时间深入研究并进行加减实验,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使其具有的返老还童之效更加明显,头发开始由白变黑,治疗癌症的效果也由当初的百分之八十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可是据估算如付诸实施至少还需要投资100万元,我乃一介布衣,实是无力承担。所以目前尚未正式启用。如今我已年愈七十,不知生前还能否实现夙愿,然眼下正在努力,千方百计加以实施。希望能够得偿所愿,以造福众生矣!只是虽步入仕途十几年却坚守洁身自好而绝不随波逐流,遭官场逆淘汰后仍两袖清风,一生清贫。目前只因缺少区区百万资金而暂缓付诸实施抱负。
但余仍感谢历史,让我们能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