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黄帝内经:一切疾病,皆起于这五点!

(2022-06-14 14:21:17)
标签: 健康 分类: 养生宝典


《黄帝内经》讲: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怒是发怒,喜是高兴;
悲则气消,悲是悲伤;

恐则气下,寒则气收,

炅(jiong,即热)则气泄;

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这些话,说尽了人所有疾病的来源。



01

病生于气候当心空调和人造气


《黄帝内经》上讲: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身外的气候会导致疾病。

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时代有了变化。


我们现在的“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热”除了夏天自然的热,还有冬天过高的暖气。


这些人为的东西,虽然好像让我们感觉更舒服了,但是很多都是“逆天”而行的。逆天,就会造成身体的问题。


《黄帝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人体内在也有四季和节律。天热的时候阳气发散,就阳气发散,就会把里面的阴寒释放出来;天冷的时候阳气内收,我们养精蓄锐,来年才会更加健康。


人要吃五谷杂粮,受四季阴阳,人的身体状态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


我们身体里会有阴寒、湿气,阴寒湿气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借助天地的力量——夏天。

 

夏天来了以后人的汗毛孔都打开,大家要适当的劳作。虽然说“不妄作劳”,但是要“作劳”、要有运动,就会出汗。


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把很多的隐患排掉,这是肌体自己在调整。


自然需要热,人身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出来,人要“顺”。


所以《黄帝内经》里面讲到:

夏三月是“无厌于日”,

夏三月我们最讨厌太阳。


但是又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

这就叫作“从之”,

因为人类健康的活着,需要太阳。


可是,现在我们越来越习惯于图一时的安逸和舒服,夏天一到,很多人空调温度开的很低。


该发散的季节,外面温度却低了,那人的阳气往哪走?就往里走。这就叫做“逆”,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


越来越多的妇女痛经、宫寒、大人小孩手脚冰凉、气喘、肺病、头痛.....这些疾病都怎么来的?就是这样来的。




02

病生于阴阳夫妻关系和谐很重要



为什么《黄帝内经》讲生于阴阳?生于什么阴阳?最大的阴阳是男女。男女最大的关系是什么?夫妇。很多疾病怎么来?是从“夫妇”那里来的。


 孔子讲的:“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


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要和谐,也就是夫妇要和谐。现在有几对夫妻不吵架?


现在很多夫妇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


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互怨恨,这样阴阳就不协调。


阴阳不协调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疾病实际上是由这条路上来的,《黄帝内经》点的“生于阴阳”讲的就是这个问题。


夫妇不好,阴阳就不好;阴阳不和了,那么生出来的子女,又在这样一个阴阳不调和的家里生长,这个子女不可能好。


现在很多父母带小孩来看病,反复的看。中医也好西医也好,治好了以后又犯,实际上根源在哪里?在父母身上,在阴阳身上。


这点需要大家高度重视。


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这点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03

病生于喜怒情绪是健康的关键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


人为什么要法于阴阳呢?

因为人跟天地是一个整体,

人的情志实际上就相似于  

天地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


 生于喜怒,就是生于情志,

 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


情志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健康。“寒暑燥湿风”是外五行,外五行可以致病;“喜怒思忧恐”是内五行,内五行也可以致病。


王善人,是东北的一位老人,1937年去世,他生前是一位一字不识的农民,可是非常了不起。


他类似于中国禅宗史上的六祖,六祖也是一字不识,但是后来彻证本性。


在的学问里有一门很重要的学说:研究我们的情志、心性、心理行为跟疾病的关系。


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


将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归纳为五点:


 
第一是怨,喜欢埋怨人。

第二是恨。

第三是恼,恼火。

第四是怒,容易发怒。

第五是烦。


怨恨: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


恼:恼这个情绪伤的是呼吸系统,肺。


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等,这些在中医也是属于肝系统。


烦:女同志喜欢讲“很烦人”“觉得很烦”。“烦”就是肾上、生殖系统的问题,烦这个情绪直接伤肾。




04

病生于饮食冷饮会伤元气



饮食包括食量、饮量的问题,尤其现在饮酒的同志,“感情深一口闷”,这个对身体不好。

包括“寒温无节”,大量进食生冷、冰冻的东西,非常不好。尤其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冰冻的,会损伤人的阳气。


人的阳气对于生命来说太重要了,不要轻耗。救都救不及,补都补不及,你还老去伤害它。


另外一个就是荤素的问题。


我们的生理告诉我们,草食动物的肠和齿跟肉食动物的肠和齿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客观的指标。


肉食动物都是伶牙俐齿,都是尖的齿,我们的四个牙就是肉食动物的尖齿。素食动物都是平牙,我们除了这四颗尖齿之外都是平牙。


我们有三十二颗牙齿,二十八颗是平牙,四颗是俐牙,这就是我们该吃多少荤该吃多少素的标准,大家自己去计算。



05

病生于居处好好睡觉就是养命


居处对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居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风水。过去认为这个是迷信,是绝对错误的,有没有风水?肯定有。

 只要有中医就有风水,

 风水跟中医是一个道理:它们都讲五行。 


怎么进气,门窗的走向,纳什么气,就是阴阳,就是五行,没有丝毫迷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


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环境,阴阳协不协调,五行相不相合,它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


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


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行、动、一切思维都在耗阳气,举手投足都在耗阳气。耗阳气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


所以睡眠几乎是养阳气的唯一方式,也就是养命的唯一方式。所以睡眠太重要了,大家不要等闲视之。


  养阳气的一大法宝就是要早睡早起。


为什么要早睡?居处要“有时”,睡眠要“有时”,为什么要有时?因为天地的阳气在这个时候潜藏,人在这个时候也是需要藏的。


我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

是睡眠。


在睡眠状态下就养精蓄锐,

阳气就会获得很好的补给,

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续发展。


中医讲肾是主骨的,骨生髓,髓生血,造血是在骨髓系统,骨髓由肾主,而肾什么时候工作呢?冬季工作,也就是一天的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钟,在肾当班的时候才造血。


肾在怎样的状态下才当班?要人体处在藏、睡眠的时候才当班,在这个时段里一定要睡觉,睡觉了肾就能够主骨、生髓、生血,阳气就能够得到补给。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睡觉,错过了,对不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当然你也睡八个小时,但是你的这八个小时跟我的不一样。


现代人习惯于夜生活,显然这个是有悖天道的。

 

 希望大家真正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

 调整自己的睡眠,“得道天助”。

我们很忙,怎么办?我们可以早一点起来干活。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你的双休日就拿来早睡,九点钟就睡觉,等于一个礼拜,五天在透支,总有两天给你补。


但是如果那两天休息了以后,就放纵自己熬夜到三四点,然后睡到十一、二点那更加完蛋。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人体神奇的自愈力

人一生病,就找医生吃药、打针,实际身体越吃越弱,下一次用药的剂量可能就要成倍增加,特别是抗生素效果还会递减……其实,人体有你想象不到的强大自愈力。

“自愈力是人体与生俱来的潜能,具有巨大的神奇力量,不会因年龄增大而消失”。
- 1 -60%的疾病都能自愈
德国《生机》杂志2006年刊登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员发现,只要注意调养和改善生活习惯,60%—70%的疾病都能够自愈。
这与洪昭光教授曾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到的不谋而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医生治病,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最终治好疾病的,不是药,而是人们自己。
自愈的原理
这是因为,人体内其实蕴含着一个大“药铺”——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激素,这些激素就是“药铺”的药材,将其排列组合,可以配出30多种药方来。  
不仅如此,人体内还配备了一位高度负责的贴身“医生”——自愈系统,这包括免疫力、排异能力、修复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内分泌调节能力、应激能力等。
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这位“医生”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体异常信号,马上调整人体的各种功能,并及时调动“药铺”中的各种激素,进行“配药”、“用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反,如果人体的这种能力遭到彻底破坏,即使华佗再世,也不可能挽救性命,艾滋病之所以成为“不治之症”,最主要的问题是免疫系统遭到了灭顶之灾。
- 2 -自愈力能从头治到脚
只要能和这些激素做好配合,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就能够捍卫好身体健康的大门。人生病即使不吃药也能好。
第一 ,感冒
当身体受到细菌、病毒的袭击时,自愈系统会迅速地组织免疫细胞来打一场防卫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感冒。
大多数感冒都可以不治而愈,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7天。事实上,没有药物能直接治疗感冒这种病,所有抗感冒药不过是缓解由感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状罢了。
感冒后,学会这样做:
多休息

大量服用富含维C的水果;

换个大水杯,保证每天喝2000毫升水;

远离肉蛋奶制品,因为这些食物较难消化,感冒时最好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因为人体消化食物要消耗能量,感冒时体内T淋巴细胞要消耗很多能量与病毒作战。


第二 ,小伤口
当身体受到了机械、物理的损伤,它会默默地修复伤口、促进痊愈。比如,不小心蹭坏了皮肤、出了血,过一会儿就会自然止住,这就是体内有天然的止血药——血小板。
除了身体表面的伤口,包括胃溃疡、口腔溃疡之类的“伤痕”,甚至骨折、脑部伤害等,当伤害一开始,机体会立刻自然地产生再生作用,分化出新的细胞,使受伤的细胞结痂脱落,转变成新的肉芽组织,完成自疗。
第三,轻度“三高”
当机体内出现了多余的垃圾废物,它又会有条不紊地通过各种渠道将其清除。
比如,肝脏、肾脏都可以为身体排毒;体内积聚了多余的脂肪热量,通过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脂肪肝、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等生活方式疾病在初期,不用药也可以控制得很好,只要定期监测就会扫清身体的隐患。
第四,失眠
很多情况下,一上来就吃安眠药无异于饮鸩止渴,事实上,放松心情、适当锻炼,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肠易激综合征,最根本的诱因就是过度紧张,因此调节好心理才是治疗的根本。  
第五,发烧
当人受感染时,体温升高是一种保护机制,可以抵御某些病菌的繁殖。因此,一般来说,低于38的发烧,多休息、多喝水就可以缓解,并不需要吃退烧药。
如果身体虚弱,还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
第六,上吐下泻
据《生命时报》报道,孕妇呕吐,是对胎儿的一种自我保护;很多时候,拉肚子也是一种自我防御。
当我们吃了有毒食物后,往往会上吐下泻,这样毒物才能及早地从体内排出,最大限度地降低“病从口入”的风险。此时,只要让肠胃充分休息,适时补充水分就可以了。
- 3 -如何激发自愈力?
自愈力人人与生俱来,但是,天然的东西最怕不合适的干预。如何正确激发、保护五脏自愈力,看下面为大家总结的吧:
*激发自愈力可以让我们少得病、不得病,但是不可以替代医疗手段哦。
激发心脏、血管自愈力
所有的血管都是和心脏相连的,心脏自愈力上来了,血管有点毛病,都可以自己恢复。
心脏每天运行,“激发”需要每天进行,上海瑞金医院副主任医师施咏梅说:
减点盐。为了增强心脏自愈力,不吃盐,可以找些高盐调味料的替代品,柠檬、山楂、番茄等。

加点钾,助排钠。钠吃多了,会降低心脏自愈能力,造成胸闷、心悸,高钾食物(香蕉、海带、菠菜)有利于排钠,增强自愈能力。


加点钙,护血管。每天吃黄瓜籽和黑芝麻等高钙高的食物,激发血管自愈力。


激发骨骼自愈力
发生骨折时,骨骼中的活性成分骨细胞就会被自动激活,它对骨头修复发挥着关键作用。
谈到骨骼大家就会想到维生素D,其实这种观点比较陈旧,真正锁定骨细胞的,是维他命K。
激发方法:每天要吃一次菠菜或西兰花,它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
温馨提示:骨折发生6周后,应适当活动以刺激骨细胞,加速骨骼修复。

激发肝脏自愈力
肝脏是唯一即使切除部分坏死组织,也可自我修复的器官。
激发方法:平常可以多吃含叶酸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用大枣煮水长期喝,以激发肝脏的自愈力。
激发肾脏自愈力
很多人不知道,人类的肾脏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
谈到肾自愈力的问题,“国医大师”、肾病研究专家郑新教授提供了一个方子:
激发方法:黄芪熬汤煮饭。黄期先熬水,然后煮饭,一天的用量在100克内。
激发胃肠道自愈力
胃肠道细胞是人体更新速度最快的细胞,平均一两天就会更新一次。抓住这个时间:
激发方法:早餐吃全谷物食品,就是老玉米和燕麦,全麦面馒头。
这样用食,为胃部自愈力的激发提速。
激发肺部自愈力
烟雾等严重污染会加重肺脏负担,破坏它的自我修复功能。视黄酸有助于肺脏自愈力激发。
激发方法:胡萝卜、红薯和芒果要每天吃,量不应低于900毫克。

激发大脑自愈力
其实,我们的脑子并不是老了才会老化,人的大脑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就停止产生神经元,走下坡路了。但不要绝望。
激发神经元生成,充分唤醒沉睡的大脑自愈力:
激发方法:快步走。每天至少30分钟,每周2—3天。
你看那些不幸老年痴呆的朋友都是整年不运动的,这种行为就是给自愈力捣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