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梳子养生操

标签:
转载 |
普通人看来,梳子除了用于梳头外,似乎没有什么其他作用,然而在一些养生学家看来,梳子还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张明主任医师把用梳子养生的方法编成了一套养生操,我们一起来学学吧!
第一节:头梳五经耳目清
梳头先要梳五经,
督脉膀胱和胆经;
额前发迹始梳起,
提神醒脑益神经。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人体的重要经脉和多个穴位以及多处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此。经常梳头可以刺激这些经络和穴位,起到疏通经脉、活血化淤、宁神开窍、升发阳气的作用。
中医有一种独特的梳头方法——拿五经。将五指微微张开,中指位于正中(督脉),分别从前额“梳”至后脑勺,可左右手交替。这样一来,五指就能对头部正中的督脉以及两侧的膀胱经、胆经分别进行按摩,因共有5条经脉,所以称为“拿五经”。此外,也可以每天用梳子从前往后梳3~5次,每次3~5分钟。
第二节:梳刮颈部一身轻
先梳风府到大椎,
再梳天柱至大杼;
最后风池达肩井,
肩上从此无重负。
准备一把砭石梳子,在颈后和肩膀均匀涂抹刮痧油,先从上至下刮风府穴(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至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再刮天柱穴(后头骨正下方凹处)至大杼穴(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最后从风池穴(头后颈部两侧凹陷处)刮至肩井穴(肩部最高处),左右各一。
需要注意的是,每条线都要分段刮,每一下刮的长度为3~5厘米,刮的同时要向肌肤深部按压,遇到疼痛、肌肉僵硬、不顺畅的部位要重点刮10~20次。已经出现颈肩疼痛者,建议每周刮1次,待疼痛缓解后,可2~3周刮1次,以巩固疗效。
第三节:腹部梳梳身材好
梳理腹部绕神阙,
逆时为补顺为泻;
微微发热最适度,
促进消化好排泄。
明代医家龚居中在其所著的养生专著《福寿丹书·安养篇·饮食》中曾对饭后的养生细节有这样一段描述:“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这里的“讫”意为结束。
现代医学也证实,餐后按摩腹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减少腹部脂肪堆积,还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
具体方法是:以神阙穴(脐部)为中心,用梳子慢而轻柔地按顺时针方向按摩,以腹部微微发热为度。中医认为,津液的生成源于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按摩腹部就是一个帮助水谷津液在人体内更好地被消化、吸收以及排泄的过程。
第四节:腰背梳推防衰老
腰背不适梳肾俞,
以点带面肾阳补;
舌顶上腭目微闭,
腰膝酸软日渐除。
常用梳背或梳柄拍打、按摩背部,可以起到促进背部血液循环、预防背痛的作用。位于后腰部的肾俞穴是补肾要穴,肾俞穴周围手掌大小的区域都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当感到腰酸背痛、肾区虚冷的时候,可以试试用梳子按摩肾区。
具体方法是:舌抵上腭,双目微闭,双臂后展,用梳子背面摩擦双肾俞穴及周围区域,至出现酸胀感,且腰部微微发热为宜,一般每次5~10分钟。散步时,也可用梳柄轻轻击打肾俞穴,每次30~50遍,可延缓衰老,对腰膝酸软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第五节:梳理双臂疾患少
六条经脉布双臂,
从臂至指梳理气;
有益心肺大小肠,
护肤防衰更有益。
中医认为,人体手臂分布着六条经脉,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阴心经。
用梳子刮拭这些经脉,可促进经络的气血运行,使其保持顺畅,而且对心、肺、大肠、小肠等脏腑也有保健功效,力度以刮至皮肤稍红为度,经常刮有助于保持皮肤弹性,增强肌肤活力。
第六节:指压梳尖百病消
手持梳尖按指尖,
六穴同达功效翻;
少商商阳到中冲,
关冲少冲少泽连。
左手持一把梳子,右手五指指腹及指尖用力点按梳尖,有节奏地反复点按64次,力度以指尖稍感酸胀为度;右手做法同左手。不少人都听说过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的“六脉神剑”,这其实是以中医的六个穴位命名的,分别指的是少商剑、商阳剑、中冲剑、关冲剑、少冲剑和少泽剑。现实生活中,这些穴位自然不会有武侠小说中那些威力,但的确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详情请见2017年3月14日《家庭保健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