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省博专家解读曾侯乙编钟“复原之旅”

(2012-11-09 16:22:32)
标签:

塔里木

大羽

曾侯乙编钟

复原

中国音乐学院

文化

分类: 聚焦湖北

http://www.1shoucang.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211/09/090626qkl6k66zc0r4054i.jpg

蜡模修整

http://www.1shoucang.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211/09/090639xtrdsgxs7xs4rrro.jpg

 打磨编钟

http://www.1shoucang.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211/09/090653th6dc5drxhsestd5.jpg

仪器校音

http://www.1shoucang.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211/09/090706zof3eteo39u3ftet.jpg

    专家测音

     中国音乐学院“古乐器复原研究”系列活动上月底在京闭幕,会议宣布,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教授带领的“中国乐器博物馆筹备组”,以编钟之上所标示的铭 文为依据,从音律、形制及工艺等多方面,首次成功复原了距今2400年历史的曾侯乙编钟原设计者的铸造构想与理念。

     昨日参与此项目 的湖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张翔对这次编钟复原进行了解读。他介绍,从形制上讲,新增了一口“大羽钟”,取代了之前的镈钟,同时将悬挂编钟的第二根横梁加长了 40多厘米,将其外侧的两个编钟挪回原位。从音色上看,“大羽钟”的出现,让复原编钟多了一个最低音6(la),同时对某些音高做了升高或降低,使编钟演 奏时转调更灵活,音律体系更自然和谐。


  【复原·形】

  拿走“楚王镈” 新增“大羽钟”  

  横梁加长40余厘米   

http://www.1shoucang.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211/09/090955xdvqv54y64wxy6xx.jpg

摆放于中国音乐学院的复原编钟。

  作为国际博协乐器专委会成员、中国博协乐器专委会的发起人之一,张翔长期从事音乐考古研究。他介绍,此次中 国音乐学院的编钟复原,“原”不是指下葬时的样貌,即不是省博物馆展出的出土曾侯乙编钟原貌,而是指当年宫廷使用的情况。据张翔介绍,通过对出土编钟的铭 文等作研究,发现出土编钟在下葬时曾被改动过,此次复原主要有以下两处。

     一是编钟长架最下面一层最中间的大钟俗称“楚王镈”,上有 铭文记载此镈钟乃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本不属于这套钟的编列。但曾侯乙入葬时,为了放置这口“楚王镈”,它右侧的所有大钟都往外挪了一个位置,这导致最外 面的一口大甬钟,即此次复原的“大羽钟”未出现在出土编钟中。而此次复原,让这口“大羽钟”再现并归位。

     新增的“大羽钟”,没有现成形制尺寸参数的史料和钟模,是如何复原出来的呢?张翔解释,学者们计算了整套曾侯乙编钟的音高以及音高分布的规律,并根据铭文记载,推测出“大羽钟”的音高为最低音6(la)。

     此 次复原的另外一个变动是,悬挂编钟的第二根横梁的长度比原件加长了40多厘米。在出土的编钟原件上,横梁最外侧挂着两个编钟,而其余所有的编钟都是挂在木 框内侧的。“当年曾侯乙入葬时,编钟太长放不进去,工匠们把右边第二根横梁切短了一部分,导致这部分的编钟排列太紧,只好挪出了两个编钟放在外面。”此次 复原,将两个编钟挪回了它们本来的位置,横梁也加长了。http://www.1shoucang.com/article-642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