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
感冒愈重,渐成咳嗽,估计又要折腾数日。知道吃中药很慢,但还是想摆脱对西药的依赖。
住在路边,睡梦中难免嘈杂相闻。凌晨四五点钟的扫夜声,小情侣夜深人静,路边的拌嘴吵架声,以及男人打女人,女人凄厉的呼叫声。这个世界很乱,有些人很疯狂。不用起床,世间百态已尽收眼底。刚搬来时,不习惯,经常两个卧室来回倒。原来的家极静,幽如世外,睡在临水之室,如古井深潭,常有鱼游蛙鸣。若下雨,便呈另重境界,水落水中,生成花朵,有种轻愁。或缠于枕畔,滴滴答答,打在爬山虎茂密的叶子,屋檐垂下的大片多肉植物上,总是好听之极。
现今已习惯这样的市声,亦觉安静,并不烦。窗台上的玫瑰每天都在凋谢,红影一闪,无声滑下,只是一个镜头,便有旷世之美。日子总是轻袅袅的,闪着白光,这就是春天。也许是病了,也许是雨声,室内多了“红叶晚萧萧“”的况味。许浑的诗还是不错的,最起码我喜欢。他生于晚唐,已是落叶之秋,文字多山水,故“湿”意纵横。尽管有人讥他过繁,但“鱼沉秋水静,鸟宿暮山空” 这样的句子,还是很动人的。我一生简淡亦浓丽,许多事都可接受。
性灵派的公安三袁也好,邮箱里有篇朋友的讲稿,提到小修的日记《游居杮录》。“杮”字妙,木头削下的碎片之意。非主干、精华或成品,但谦的好。思想刮落的碎片,随风飘散,离开了母体,有了自己的翅膀,但不失主木的清香和纹理。人生何其不是聚杮,一点一滴,形成自己的流动的思想、脉络图案和审美。
微圈里有两个大明星,国际型的,让我很不堪。年轻时,多少有点喜欢,现在实厌!除了鸡汤就是美照,没别的,毫无心肝,并屡在对话框打扰,发些垃圾。小学生都比其可爱,至少萌至少有点真味,过两天一并删除。
喜欢过徐静蕾,从《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开始。觉其干净,一脸灿烂,即便饰演风尘中人,亦可人,晃动的水面下总有些许真意。
江一燕是个很懂爱的人,知道如何提高自身重量和质量,有通达畅意之美。抛开九年义务支教,总是能用最自然原始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本真,深味人生要义。那样的笑容,亦可涤肠,便不会怀疑,于热闹的春天,人们忙于涂脂抹粉时,她的内心依旧明净开阔!
昨晚花很久的时间看了袁立的视频,从她说话的语气,便知是个倔强之人,和江一燕属两种类型。但真的很感动。她在做,在思考,而不是急于走红毯、上封面、聚人气。她是个基督徒,不是边缘人,不是盲从者,不是左的不得了的拒绝者。她有大爱,有宗教信仰,知道每个个体生命都是平等和需要尊重的。几千米下的暗道里需要尊严,她在为一些弱者发声,故敬爱!我不怀疑她作秀,若是作,希望多一点人来做。
还有很多话讲,今天就到这里。去年的兰已不在,花盆都不见了,不知去了哪里。生活如此潦草,自己不禁莞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