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2012-02-01 12:10:23)《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 》
课题实施方案
一、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需要备学,即预习。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读自悟的自主学习过程。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主要是针对如何让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基本内容:
低年级语文预习是针对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设计出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易于操作的预习任务,通过一定的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使预习有效,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真正事半功倍。因此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研究:
(1)预习方法研究: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生善于质疑、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针对不同体裁的课文选择合适的预习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不仅文质兼美,而且体裁丰富,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预习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体,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预习方法上也会有所错差别,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
(2)预习内容研究:
一年级预习的主要任务是: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看清笔顺,想想记忆字形的方法。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划出词语。标好小节。
二年级的主要预习任务是: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想记字形的方法,并借助字典,给它再找一个朋友(即组词),养成自觉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⑵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并读一读《小学语文课文同步拓展阅读》,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预习的度是一个比较难于把握的问题,有时会预习的比较肤浅,意义不大,有时会预习的偏离学习重点等等,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有时需要教师设计一定的预习作业,那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作业使预习有效,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也是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内容。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
应如何检测预习情况,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
因为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怎样选择有效的预习方法是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关键。
三、课题的界定:
1、课前预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功课。
2、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是指教师在预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科学细致地指导,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叶圣陶先生有关指导预习的论述: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一文中说:“指导预习的办法实施了,上课的情形就将和现在完全两样。学生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指导补充,不再是一味讲解。”课堂教学的整个进程,围绕着“预习”展开,就成了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3、心理学观点: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主动的、自发的学习,而不是教师传授的学习。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
五、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预习方法、预习状况,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等信息。
2、文献研究法:
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情况。
3、案例分析法:
结合课例,具体指导学生该如何进行预习,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4、行动研究法:
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每个阶段出现的问题,结合理论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并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反馈的信息,最后对研究中获得的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形成经验材料。
六、课题实施步骤和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1.10)
1、将《小学低年级语文预习方法的研究》列入计划之中。
2、收集相关预习的资料,开展理论的学习。
3、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4、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的情况。
5、拟定研究方案,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修改完善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11—— 2012.4)
1、预习方法研究:对教材梳理归类,研究不同的预习方法。
2、预习内容研究:预习时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3、预习作业设计研究:教师应设计哪些作业引导学生具体预习。
4、预习内容检测研究:教师应如何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预习之后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5、预习方法指导研究:指导学生选择有效的预习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5——2012.6)
1、整理分析实验过程中的资料,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汇集课题研究成果。
3、形成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汇报活动。
七、课题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调查报告。
3、论文、案例集。
4、撰写课题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