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顾城诗歌《我承认》
(2019-05-18 21:27:51)
标签:
情感文化休闲 |
解读顾城诗歌《我承认》
文/凌语子
顾城的这首《我承认》,写于他行将而立的时期。在我初读的时候,有种茫然感,这种感觉在阅读某些网络平台发表的诗歌时时有发生,当时感觉特别无助,不知该从哪里下手,完全是一种不知所措的发呆。这些让我很是吃惊——竟然出现在我一直引为偶像的顾城身上,毕竟相比较于那些网络写手而言,不论从现代诗歌方面的造诣,还是知名度,他都是绝对的大师啊,如此这般实在是让人难于接受。
我最初喜欢上现代诗歌,是从阅读顾城的诗歌全套诗集开始的。它是我从书市淘来的宝贝。当时我就有种感觉,这是上帝馈赠于我的机遇,我如获至宝,甚至没有打量一下分为上下两册的昂贵书价,心里由内而外透着一股子激动的热流,这种情绪完全可以驱散任何的阻碍,便欣然全款买下了他的诗集全册,在那里买书是可以和商家讨价还价的。
开始研读他的诗集,从第一首诗开始,给我的感觉除了亲和之外,就是自然、清新的诗风。比如他早期的作品《早晨》“穿过长满冰霜的玻璃/晨光已铺满大地/万盏灯火结束了工作/明亮的太阳正在升起。”一位正值黄金年龄的小诗人,描绘出干净、清新的画面,透过他稚嫩的双眼,让人看到了那幅晨光中走来清纯少年的优美画卷。这种画面感,一直陪伴着我穿梭于他所营造的诗情画意中。从他的诗集里,伴随着诗人年龄的递增,一直到上世纪82年代,他的作品,干净、清新的画面,就一直出现在我读其诗的那一刻。然而,好景不长,就在我阅读他后期作品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压抑感,让我感到猝不及防。
那首著名的诗篇《穷,有个凉凉的鼻尖》,就让我领略了什么叫当头一棒。“穷,有个凉凉的鼻尖/他用玻璃球说话/在水滴干死以后//四周全是麦地/全是太阳金星晃晃的影子/全是太阳风吹起的尘暴/草棵蓬起了/很热,很热/粉红色的妇女在堤坝上走着/田鼠落进门里/落进灰里/灶台上燃着无色的火焰//穷,有个凉凉的鼻尖”。读完全诗,曾经在脑中闪现的画面感并未出现,眼前一片空白,我努力着又去精读第二遍,第三遍……,结果依然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只是隐约感到诗人那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这让我想起了他早期类似题材的作品《杨树》,“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形象、生动的画面,将“希望在痛苦中诞生”的主题,渲染的淋漓尽致。回过头来,再看他这首成年时期的作品,相比他早期的风格,内容更丰满,场景更复杂,只是作者力图表达的诗意,理解起来就不是那么的直观。无奈之下,我开始求助于外力。
一位诗友的建议,让我打开了心结。按照他提供的网址,我找到了由著名学者“陈仲义”老师解读这首诗歌的版本。“陈仲义”当代著名诗人和理论家,他的理论著作《现代诗语:张力论》,对现代诗语的发展影响很大。通过阅读他对这首诗的解读,画面感又一次回到了我的世界。其实,诗人的童心依然没变,如这首诗的首节“他用玻璃球说话”,“玻璃球”童年的印迹,代表一种童话般的色彩。只是诗人进入诗歌的角度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以往坚守的亲身体验,而是采取不断变化的手法,或独立于场景之外,或干脆就处在虚幻的画面里。如果读者,仍然习惯于他早期的写作模式,再来理解他后期的诗歌的确困难重重。于是,出于和诗人保持统一步调的考量,我不得不尝试着以他成年后视角和思维方式,走入其后期作品当中。这首《穷》,作者选用一个第三者的角度,来描绘整篇诗作。“一个凉凉的鼻尖”或许就是在讲,诗人自己体验穷时的一种感觉,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暗示。首节后两句,是在讲童心而已,玻璃球的话,又有谁知晓?第二节,是讲作者看到的一种场景,“堤坝”“妇人”和掉进尚有零星火星的灶台里田鼠,暗示出因为穷,人们表现出的无聊和懒散心理,最后一节就一句,表明最终的结果。
领会了陈老的解读技巧,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渐渐的勾勒出诗人成年后创作的一些特征来。比如,运用象征和暗喻手法更加深入,场景描绘更加趋向虚无等。现在,我带着这种改变,试着解读顾城成年作品《我承认》。
首节以“我承认”开篇,“看见你在洗杯子/用最长的手指/水奇怪地摸着玻璃”,似乎首句和后面的内容有些脱节,“我承认”什么?不是很明了,只是看到一个人在清洗玻璃杯而已,又有何隐藏的秘密?“最长的手指”、“水在奇怪的摸”又看到了童话诗人的风格。有种感觉,如此细致的观察,还有隐藏的“玉手”,应该是“偷窥”一类的钟情游戏,洗杯子者应该是个形象俊俏的女子。“我承认”是对暗恋的表白和公开,既然是内心的秘密,如果不是到了最后关头,又如何有勇气表白呢?
第二节,“你从那边走向这边/你有衣服吗?/我看不见杯子/我只看见圆形的水在摇动”,这节描绘的场景有些虚幻,让人感觉到抽象,就如观看一幅现代抽象画卷,内延的意思大过具体的画面,我猜这位令“偷窥”者迷情的女子,似乎没把对方放在眼里。看看后两句“你有衣服吗?/我看不见杯子”直观上看,似乎是那位佳人在“偷窥”者眼里,如透明人一般难于抓住,就连她所使用的杯子也无了踪影,只有属于清洗物的水,才显露倪端,那么,如此虚幻的场景,诗人又在暗示什么?我的猜想是准确的吗。
第三节,“是有世界”,印证了虚幻的存在,“有一面能出入的镜子/你从这边走向那边/你避开了我的一生”,注意到前后两节相互照应的诗句“你从那边走向这边”、“你从这边走向那边”,从中我们看出“偷窥者”悲凉的遭遇,她来来去去的往返,在其眼里她只是一个透明人,又如何摸透她的心思。不然,他的悲哀不止这些,真正的痛苦是来自佳人的冷漠。真实的画面是这样,那个在一旁盯着看佳人来去的身影,爱意的表达已经再明显不过,然而,真实透明人是他——守望的人,他在佳人眼里就是一个不需要看见的“透明人”。这样的解释,也就应了“我承认”的无奈和最终说出的缘由。“有一面能出入的镜子”镜子只能照到现实的东西,虚幻或者不存在的情感是显露不出来的,守望的人看着她出入“是有世界”,在那面照实的镜子里面,只有他自己的存在,暗示其悲苦、孤独的心灵。“你避开我的一生”,一种解脱,暗示她和他虽然同属一个物质世界,然而,在精神和心灵虚无世界里并不在一起。
附:《我承认》
我承认
看见你在洗杯子
用最长的手指
水奇怪地摸着玻璃
你从那边走向这边
你有衣服吗?
我看不见杯子
我只看见圆形的水在摇动
是有世界
有一面能出入的镜子
你从这边走向那边
你避开了我的一生
20150525初稿,20190518修改
前一篇: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