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顾城诗歌《许多时间,像烟》
(2015-12-20 11:44:28)
标签:
杂谈 |
解读顾城诗歌《许多时间,像烟》
文/凌语子
《许多时间,像烟》
顾城
有许多时间,像烟
许多烟从艾草中出发
小红眼睛们胜利地亮着
我知道这是流向天空的泪水
我知道,现在有点晚了
那些花在变成图案
在变成烛火中精制的水瓶
是有点晚,天渐渐暗下来
巨大的花伸向我们
巨大的溅满泪水的黎明
无色,无害的黑夜的泪水
我知道,他们还在说昨天
他们在说
子弹击中了铜盘
那个声音不见了,有烟
有翻卷过来的糖纸
许多失败的碎片在港口沉没
有点晚了,水在变成虚幻的尘土
没有时间的今天
在一切柔顺的梦想之上
光是一片溪水
它已小心行走了千年之久
“许多时间,像烟”时间如烟,也只有顾城这位童话诗人想象得出,“烟”飘渺不定来去无踪,把有着固定轨迹的时间和它连接在一起,诗人是在暗示什么呢?“许多烟从艾草中出发/小红眼睛们胜利地亮着/我知道这是流向天空的泪水”这几句更像是诗人在描述一种触发灵感的场景。艾草点燃之后,当火苗消失,留在空间的就只有星星点点的如小红灯一样的燃点,一闪一闪的如天上的星星,烟从燃点浮起,飘向天空,似在诉说一种只有星星才懂的心事,在天际的繁星看来,就如那艾草从红红的眼珠里,流出的断断续续的泪水。场景很空旷,甚至有些幽静,这个时候,很容易让人的思绪放飞出去,想过去……。“我知道,现在有点晚了”这句在诗中出现多次,隐约的读出诗人追悔的情绪,也难怪,“烟”又如何抓得住?“那些花在变成图案/在变成烛火中精制的水瓶”,“凝固的美丽”这应该是前面场景描述的延续,“烛火”点燃是在讲时间定格太阳下山之后。野外,燃烧的艾草,已经到了尽头,草灰伴着零星闪烁的火星,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在点亮照明用的烛火中,映出一番印在水瓶上的精美奇幻,面对如此末端的“美好”,诗人的心里充满了犹豫——欢乐即将过去,就如这渐渐熄灭的艾草,留不住也无法延续,“烟”的感觉首次出现。“是有点晚,天渐渐暗下来/巨大的花伸向我们/巨大的溅满泪水的黎明/无色,无害的黑夜的泪水”,“有点晚”又一次出现,这里有催促返家的意思,也同时隐含着对刚刚过去美好时光的眷恋。“天渐渐的暗下”天空又一次回归了群星闪烁的时刻,天灰蒙蒙的就如那刚刚燃尽的草灰,只不过,此刻那曾经放射出微弱光亮的火星,变幻成这天上繁星的眨眼,好大,好壮观啊,就连人们、村舍也被它笼罩住了。黑夜即将过去,黎明终会降临,到那时,植物草叶上缀满的露珠,就是那夜离去留下的泪水,不忍离开,可又无可奈何。
“我知道,他们还在说昨天/他们在说/子弹击中了铜盘/那个声音不见了/有烟/有翻卷过来的糖纸/许多失败的碎片在港口沉没”,到了这里诗人开始点明自己的主题。人类的天性,他们都在安静的时候,尤其在夜深之时,开始回忆过去。子弹击中铜盘的巨大声响,此刻,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如烟。翻卷的糖纸,暗示着曾经的甜蜜,当然,更多的还是挥之不去的痛苦和思念,都去了,被时间碾压成了碎片,在“港口沉没”。“有点晚了,水在变成虚幻的尘土/没有时间的今天”,这一次出现的“有点晚了”,是在诗人点明主题之后的释然,一切都将幻化成尘埃,就连今天也会在时间长河里消失,又何必在意那如烟一般飘渺不定的残存记忆。
“在一切柔顺的梦想之上//光是一片溪水//它已小心行走了千年之久”,这三句话,是三个小节。过去的已经如烟般散去,然而,却是美好的,就如那烟的朦胧和神秘,总是会引得人们去透过烟雾的笼罩,寻觅隐藏在浓雾后面的秘密,即便是耗费了诸多精力也无怨无悔;然而,它又是无形的,不定时的,不知在哪一刻,哪一场面,突然爆发,就像从地缝里钻出的怪物,萦绕在你的周围,让你遐想,让你追忆,让你感伤。“许多时间,如烟”终究会从我们的面前飘走,去向远方,一个极其隐蔽的地方,然而,有些记忆是挥之不去的,却又时时难以把控,想它时,不知踪影;无暇或者懒散时,它会来主动找你——叙旧。时光已经走过了上千年,融入的人和事都变成了一条清晰的溪流,流淌着,欢笑着,聚集着,梦想也罢,回忆曾经的过往也好,时间的溪流终究不会停留,不要再去感叹“有些晚”,或许,明天,后天……,清新的时间之流,总会带来崭新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