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之《装在口袋里的爸爸》
(2013-04-11 16:31:12)分类: 下水文 |
好书推荐之《装在口袋里的爸爸》
亲爱的孩子们:上午好!
你们知道老师工作之余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吗?那就是捧起孩童时代的书籍细细品味一番,里面的情景犹如发生在昨天,他不时让我捧腹大笑,不时让我陷入沉思,种种滋味让我回味无穷。不信你就仔细听听,保准你听了一定再难忘记。
片段一
一.爸爸为什么会变小
每天早晨上学之前,妈妈都要问我:
“橡皮带好没有?家庭作业带好没有?家长签字的考卷带好没有?红领巾戴好没有?坐电车的月票带好没有……带好没有?……带好没有?……带好没有?……带好没有?……”
在一百个“带好没有”之后,妈妈就会问我:“爸爸带好没有?”
我从橡皮、家庭作业开始检查,检查到第一百零一件――爸爸,放在我的口袋里了,妈妈这才放心地让我上学去。
我的爸爸确实只有拇指那么大,一天到晚坐在我的上衣口袋里,督促(这是妈妈的用词,其实是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爸爸过去其实和其他人的爸爸一样大一样壮,是个胖子,
可后来是怎么变小的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据说爸爸和妈妈结婚的时候,还是体壮如牛。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我上小学一年级,也就是爸爸和妈妈结婚八周年的时候,情况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
一天下午我放学回家,妈妈和爸爸发生了我出生以来的第一次争吵(严格地说,是妈妈在训爸爸)。妈妈指着爸爸的鼻子喝斥道: “你瞧瞧人家陈雪虎的爸爸,比你小五岁,文凭也不如你,现在被提为总公司的董事长了。看看你,到现在还是一个小职员,你不如撒泡尿淹死算了……”
爸爸被说得脸红耳赤,身体顿时矮了一截。正好第二天他们单位体检,爸爸量身高的时候,发现自己短了十公分。
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晚上,爸爸在洗碗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盘子,正在看电视的妈妈勃然大怒,双手叉腰训斥爸爸: “你这个没用的东西,除了吃饭还会干什么。看看人家周亚琴的爸爸,和你是同学,现在是清华大学著名教授,住的是三室一厅的房子。看看你,到现在还让我们娘俩住筒子楼… …”
爸爸惭愧得脑袋恨不得低到地上去。这场风波之后,过去比妈妈高一个头的爸爸只到妈妈肩膀那么高了,和妈妈说话时脚上必须先垫上两块砖头。
再后来,妈妈的训斥更为频繁,从每月一训变为每周一训之后又变成每日一训……说的话也越来越刻薄难听。爸爸每挨一次训,身体就缩小一些,一直缩到像玩具熊那么小了,妈妈这才有所警觉,努力克制自己不再朝爸爸发火。
片段二
糟糕的是,那首大江不知东去还是南去的词,我压根儿就没背过它。当我被老师点名站起来时,我将手伸进口袋里,捏了一下爸爸,小声地就:
“爸爸,帮帮我……”
“可我不会背。”我咕哝着。
“不会背也得背,年轻人,可不能事事都依赖着父母,父母总不可能一辈子都跟着你吧!”
又是大道理。
“杨歌,你到底会背不会背?”
老师看着我站在座位上发愣,着急地问我。我抓耳挠腮,于是使出了最后一着“杀手锏”:
“爸爸,我真的不会背,我要出丑了……”
“陈雪虎会背吗?”
爸爸动心了。
“会,人家背得可利索了。”
“好吧,我教你,第一句是: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
“浪淘尽……”
“浪淘尽……”
爸爸背着背着,突然不出声了,难道爸爸也不会背了?老师的眼睛虎视眈眈地看着我,我若无其事地望着天花板,故作思考状,手却伸进口袋,去捏爸爸。
这时,口袋里传来轻微的“呼噜”声,糟糕,爸爸睡着了!他肯定是昨天晚上做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一大堆作业累坏了,怎么也推不醒。
唉呀,我的老爸,你早不睡晚不睡,偏偏在这个时候睡,不是存心给我难堪吗?
“卷起什么?”
老师逼问我。
我自然是答不出来了,乖乖地挨了老师的一顿训斥,然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闷头闷脑地在心里责怪老爸。
爸爸在变小之后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而又离奇的故事,想知道经过如何就请捧起这本——《口袋里的爸爸》细细地读出来吧,保管你看了还想看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