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学科素养检测分析报告

全县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共12841名,参加了本次语文素养的测试。
根据本次期末各所学校的成绩统计表和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为70%以上,从小学生语文素养达标来看,我县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较往年有所提高,我县语文教育教学在稳步发展,但和我国发达地区的语文教育、与发达国家的母语教育还有一段距离。以下是各年级学生各分数段得分分布情况
http://s3/mw690/002PFe0Wzy78Kl0LeYW62&690
http://s12/mw690/002PFe0Wzy78Kl18r8f1b&690
http://s9/mw690/002PFe0Wzy78Kl1nUOA58&690
以三年级语文试题为例,本次抽样查阅了民办学校、村级完小、城区学校等五所学校三年级学生的语文检测卷若干份。以下是三年级学生答题情况信息表。
题号 |
题型 |
满分 |
均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标准差 |
一(1) |
正音 |
8 |
6.89 |
8 |
0 |
1.30 |
一(2) |
字词书写 |
14 |
9.1 |
14 |
0 |
4.26 |
一(3) |
字义 |
8 |
5.29 |
8 |
0 |
2.49 |
一(4) |
词语运用 |
16 |
13.48 |
16 |
0 |
2.71 |
一(5) |
词用 |
8 |
4.27 |
8 |
0 |
1.99 |
一(6) |
句子 |
8 |
5.28 |
8 |
0 |
2.70 |
二 |
口语交际 |
5 |
2.7 |
5 |
0 |
1.65 |
三 |
阅读理解 |
13 |
5.05 |
13 |
0 |
3.25 |
四 |
习作 |
20 |
11.28 |
20 |
0 |
4.4 |
⑴城区学校学生答题的卷面干净、整洁、字迹工整、说话写话能力较好、从口语交际看出学生习惯养成较好、做题的正确率高于90%,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了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
⑵民办学校、村级学校小学学生答题的卷面整洁度不高、汉字书写欠工整、不规范、阅读习作能力有待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基本达到了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
⑴部分阅卷教师在评卷时能够灵活、机动的处理学生的答题,并给予中肯的评价,给予恰当的分值。
四、问题诊断及解决策略。
(一)存在的问题。
⑴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透彻,学段教学目标不清晰,在课堂教学中存有拔高现象。
⑵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编排缺乏深入研究,忽视了教材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课堂教学未注重学生的语用。
⑴多数农村学校学生答题的卷面不够整洁、书写不规范、识字与写字的正确率不高,缺乏较好的学习习惯。
⑵从学生解答阅读题型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普遍不足,理解能力欠缺,课外阅读量不够。多数学生只会死搬硬套、老师讲过的阅读会做,没讲过的就不会了。
http://s13/mw690/002PFe0Wzy78Kl4kUVu4c&690
http://s4/mw690/002PFe0Wzy78Kl4zC2723&690
⑶三年级第一学期是初次进行片段习作,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普遍还需有待提升。
根据对本次语文检测情况的诊断和信息反馈,为了激励教师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本人给予以下建议供参考,主体思路以学习、备课、上课、研课、磨课、总结六点贯穿于校本研修这条主线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1、学校要从多方面加强德育教育,努力构建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2、学校建立起可实施的、可操作的,教师与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并付诸于实施。
3、各校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建设,形成长效新机制。
4、各校组织好教师们将校本研修、网络研修、集中培训等培训与语文教研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⑴每学年组织教师参加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
⑵在教师深入了解课标后,制定可操作、可实施的学年度教学进度计划;
⑶并组织全体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到集体备课中,共同完成教前周备课预案。
⑷组织同学科教师相互听课,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5、提倡采用学生成长记录的方式;制定评价设计,评价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家长和社区机构(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居委会)等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整改课堂教学和课间管理的评价。
6、倡导教师们撰写个性化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育教学随笔。制作微案例、微课例、微故事。
五、具体建议:
语文各大板块教学教学指导思想
1.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要贯彻多认少写的识字教学原则,讲究教学方法,以减轻学生负担。
2.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3.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4.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5.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二)阅读教学
1.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3.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4.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5.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6.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见修辞格),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抓重点词语、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
7.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三)习作教学
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2. 第一、第二学段可从写话、习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3.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4.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5.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四)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2.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3.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教学
1.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2.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3.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