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2012-03-03 12:10:0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学反思 |
《求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求未知加数》是一年级上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一内容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又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来看,需要逆向思考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教学前我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实现了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呈现了不同的思路:“看图”、“用分与合想”、“用加法算”、“用减法算”。在教学中,我并没有去总结、提炼哪种方法最优化,而是鼓励学生:“你喜欢用那种方法?”“你还可以怎样算?”,允许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探索不同的算法,相互交流、比较、创造新的算法,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复习导入中的猜数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求未知数的有关知识,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在铅笔图的教学时,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7+(
这节课的教学也出现了让人爆笑的一些细节,在学生说出可以用数的分成来算出括号中的得数后,我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它想法吗?有的学生说可以用耳朵认真听,也有的小朋友说还得用眼睛仔细看……当时就觉得小朋友怎么会这样想呢?后来思考,小朋友并没有理解我的问题,因此在提问时,我们还得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问。其实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去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