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拜会秘锡林记

(2012-05-10 21:15:33)
标签:

文化

分类: 书法人物



拜会秘锡林记

砚龙

    对于秘锡林,通过去年书协两次活动,已经牢牢记在心里了。印象里,他很低调,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办事很痛快。笔会现场,书法水平非常了得,大气磅礴,已经进入自由王国了。

    在人事局供职的本家叔叔跃平邀我去拜访他,毫不迟疑欣然愿往。同去的还有我县书画界的前辈秘春玺老先生。

    跃平叔是我小时候崇拜的偶像。他当年16岁考上大学本科,是轰动全村的大事;尤其他的书法,更是十分了得,本来他父亲,我叫爷爷的,给村里各家各户写对联,自从跃平叔开始写,我爷爷就不写了,说,自己的水平不行了。后来跃平叔因为工作繁忙,再加上身体原因,就把书法放下了。但他对书法的兴趣始终没减,尤其对我,更是百般扶持,希望我能写出成果。

    秘春玺老先生更是县里的泰斗级人物。早年放映过电影,跟秦望学习过绘画,是当时众师徒中的佼佼者。后来在县陶瓷厂专攻书画,并在保定美院、中央美院进修过,绘画、雕塑、剪纸无所不能。他跟秘锡林是发小,关系很不一般,今天去拜会秘锡林,他也算是引见者。

    在石家庄报业集团,秘锡林热情地把我们领进他的办公室,1506房间。稍事寒暄,喝了一口他给沏上的好茶,我便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带的作品,请他指点。先拿出一幅帛书作品,他仔细端详作品,然后没有一句客套话,直接讲问题,说总体看感觉太紧,就是写得不放松,写作品无意于佳,才能自然从容,老说要写作品了,就会过分拘束,用笔也节律就显得拘谨单一,不活泼。第二个问题是用笔,有的笔画不到位。拿出临写的苏东坡《寒食帖》,他更是指出好几处用笔不到家。他说,苏东坡其实是西学颜体的,所以学习苏东坡,就应该了解他的来龙去脉,对颜体字也应该好好学习一番,然后,从苏的小札开始,打好坚实的基本功。《寒食帖》是苏体里的大草,境界非常高,是最难学习的,应该放到最后学习。从我写的字看,好多用笔还不是很到位,可见还是基本功的问题。他指出,我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以后应该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假如确定以苏体为主,当然是可以的,那就需要以苏体为核心,旁涉各种书法元素,不断丰富自己对苏体的认识,在这个领域走出一条路子来。我拿出一幅临写的中山篆对联,他只说,中山篆形体很优美,但笔法就比较简单了,再没多说话。他这一番真诚的指导,使我有豁然开朗之感。最后他说,好的地方就不说了。我说好的地方说没实际用处,还是指出问题对我帮助更大,能听他指明以后的路子才是真正的不虚此行。

 

    接下来,大家请他写字,他痛快地答应了。给秘春玺写的是行书大字“厚德载物”,敦厚质朴,又不乏自然灵动,大家非常佩服。给跃平叔写了一首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草书。先用毛笔轻点清水然后蘸墨,书写时,把笔很稳,却不板滞,真正做到了枯润相间,浓淡合宜。结体开合有度,各具姿态。写了两张,感觉满意了才郑重落款。接下来给跃平叔的同学,在市里办厂的李厂长写了一幅“宁静致远”,感觉比给春玺老生写的那幅还精神。最后问我写啥内容。我说写黄庭坚的书论“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道乌丝栏”,他还是用擅长的草书,一气呵成,整幅作品酣畅淋漓,沉着痛快。

http://s5/middle/9ab22d2bhc059253b80d4&690

  http://s15/middle/9ab22d2bhc05926c28b0e&690

      http://s3/middle/9ab22d2bh79a283c21bf2&690     秘锡林这两年开始学画,他说到现在正好三年,但已经俨然大家了。他说不论书法还是画画,从没专门拜过师,都是自己摸索着进步的。他还谈了自己对山水画的认识,很有独到见解。我们说,主要是他见多识广,又是知名的书画评论家,理论指导实践,才不会走弯路。 

 

http://s2/middle/9ab22d2bhc05932864ca1&690     同去的  中午到保定会馆小酌,还有我们村另一位书家,谢增平。这两年好多人跟我提起过他,但我茫然不知是谁。跃平叔通过省中医院的檀金川,也是我的一位叔叔,联系到他。他现在在省人大供职擅长章草、隶书,小楷也十分了得。饭后我们去了他单位办公室606室,他的办公桌上铺着画毡,墙上挂满了练笔的作品,书架上摆满了字帖,一看就知道平时很下功夫的。他同样热情地给我们每一个人书写了作品。一看时间不早了,尽兴满载而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