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山游记
砚龙
我家住在光禄山脚下,小时候在山上往北瞭望,看得最真切的就是紧挨着的两座山,高度差不多,但东边的一个很尖,显得灵巧;西边的一个像一堵墙,显得敦厚,即东西林山。林山四外平坦空阔,特别引人注目。“奇哉光禄对林峰”,为平山八大景之一。东林山去过两次,西林山一次也没去过,商棠哥一说要去爬西林山,欣然愿往。
早晨6点半出发,两辆车一行9人,浩浩荡荡直发西林山。东林山从三汲乡上山,西林山得从两河乡上山。首先迎接我们的,是一树一树的槐花,白色的小花开得正盛,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再看各种草木,枝叶鲜绿,欣欣向荣,一派朝气。我们说,相比城市空气的污浊,这样的环境,真益于身心啊!
增文哥头前带路,她家的小女儿张诗雨和李波家的小公子李志远,活蹦乱跳着,紧跟在后,我们尾随着,开始往上爬。跟东林山不同,东林山游人相对较多,路径已经开发出来了,而西林山还是山高路险沟深。增文哥介绍说,他们爬过好几次,因为路不对,都没爬到顶峰,他这次找的这一条路,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直通绝顶。
爬山不能走山坳,因为荆棘遮路;只有走山梁,沿着光堂的石头走。乱石还好说,踩结实就行,遇到整块大石就很难爬了,我们几个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艰难行进。增文哥有先前的经验,说石头看着光滑,其实很涩,踩上去绝对不滑,于是首先噌噌几下就上去了。我们几个说,还是小心点为好。当妈的不断吆喝孩子,嫌他们太快,尤其李波,总是跑到最前面。我们笑谈,这可是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的好苗子啊!我对于上山不太担心,只担心下山,这样的路,连扶的地方都没有,万一下不来了呢!再一想,有增文哥带路,怎么也有办法,横下一条心跟着上吧。
先到儿女石,大家稍事休息。商棠哥讲了一个笑话,说是焦庆生老先生讲过的:一个人回到家,看到一堆屎,怒骂,谁吣的?妹子说,别骂了,是外甥拉的屎。他马上改口,“哦——,我说怎么就像鸡蛋花一样!”,商棠哥学焦老先生这声“哦——”宛转悠扬,绘声绘色,大家都笑了。商棠哥大概越想越有趣,一路不断“哦——”几声。
焦先生是平山的传统文化专家,掌故特别多。前几天。和增文哥,石家庄的张福堂先生曾爬过西林山,只是未能登顶,壮志未酬。但他指出几个标志性的地点,就知道爬到多高了。比如女儿石,算是第一驿站。
女儿石是一块比较方正的大石头,上面有点斜。据说往上扔石头,能停在石头上面的,会生儿子;不能停住的,当然是女儿了。我扔了好几次,都滚下来,笑道,怪不得生女儿呢,真准!后来搬了一块大的,往上一扔,停住了。说,想生男孩,偷懒不行!
继续往上走,有的石头是夹层的,两边跟中间石质不一样,两边如血肉,中间如牙齿。大家说中间的是磨镰石,或火镰石。到有台阶的地方,增文哥介绍说,以前是一个小庙。上去一看,只有一个低矮的小棚子,中间有香炉,有烧过香的痕迹。李波大喊,捡到文物了!一问,原来是捡到了一块瓷碗底片,我捡起一块瓷砖,肯定是近几年的,也开玩笑说,这百年之后也是文物。
中间驿站又休息过两三次,登到一处山坳的顶端。山风一吹,浑身爽快。往四下张望,雾气还没散,朦朦胧胧的,看不太远。近处的山村错错落落,梯田弯弯曲曲,好像一幅山水画。往远处看,连东林山也看不清。要是天朗气清,极目远眺,效果会好得多。
往南看到一个洞口,增文哥说是万佛窟。大家沿着山梁,横穿过去。石窟四壁密密麻麻全是佛像。小的有两寸多高,大的有一尺左右。大小不一,排列倒很整齐。佛像损坏很严重,好多佛像眉眼只剩个轮廓了。不过仅是轮廓,也显得极富美感。我细看佛像,发现横框上有字,“XX供养”字样。就喊增文哥过来看。增文哥说,要是做出拓片,就能看清了,这些佛像,文革时期用水泥封住过,后来才有把水泥除去。用水泥封住,保护了文物,但对文物损伤也比较大。我们感慨文物损毁,文革罪莫大也;当前城镇建设,不重视文物保护,损毁的文物也不少。http://s10/middle/9ab22d2bhbef720594329&690
http://s5/middle/9ab22d2bhbef71ea72484&690
http://s5/middle/9ab22d2bhbef71f6d7d84&690
从石窟出来,南边更险。李波夫人陪三个孩子留在石窟门口休息,我们几个绕过石窟,前往险峰。走到一处平整地带,东面一块危石横空而出。增文哥径自跑过去,站立在石头上。我们大惊失色,说太冒险了。石头不大,只能容一个人站立,下边是无底的深渊,两侧是幽深的雾气,感觉稍微一不留神就掉下去。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商棠哥拿出手机给他拍照。我们都说,这个位置拍出的效果实在太好了。依石而立,画面只有人一位和危石一块,非常干净,气势不俗。李波也照了一张。增文哥说,要不是你们喊,我就爬到石头上边了。我心里说,别玩命啊!
北面是一块高大的巨石,斜面很陡,增文哥噌噌又上去了。受到感染,我陡然勇气大增,也跟着爬了上去。上面有个平面,坐着或躺着感觉十分舒服。南边也有一块巨石,很难爬的,可能受到我们激励,商棠和夫人,李波,也上去了,在上边对着我俩照相。我们说,大家都成了英雄壮士啊!
下来时,增文哥倒是很轻巧。我却遇到了困难,半截上有一段,脚没处用力,手也没地扶。那时真有无助之感。真正体会到上山容易下山难了。先是躺着下,试了几次,感觉没把握,试着面向石头,横着移动,好在石头特别涩,脚底不会滑,最终竟然下来了。至今回想起来,还觉得后怕。
我们的目标是北边一块斜插云霄的巨石。那是西林山的最高点,能爬到那块石头上的人不多。既然大家斗志如此高昂,今天的任务就是争取征服最高峰。大家就仍然沿着山脊往北攀爬。先是往下走,两个孩子问,怎么要下了?我说,往低处走是为了走得更高,这是策略。
半途又发现一个石窟,是千佛窟。里面佛像比南边的少了许多。损坏也很严重。
终于到了巨石下面,往上看,巨石就像竖放的一排书籍,又像斜插的枯木。斜面很陡,上边有好心人凿出的脚窝。原以为很难上,结果却没费多大劲大家都全都上去了。这块巨石叫棋盘石,上面很平整。我们或坐或卧,任山风拂面。这时,李波的大女儿唱起歌来,抑扬动听,许多飞虫在环绕着我们飞舞,感觉真如神仙一般。飞虫越来越多,也有掉下来就死的。大家疑惑,为什么有死的飞虫?我们猜测,是否跟繁殖期雄虫争斗有关?再一想,飞虫越来越多,是不是感觉我们侵犯了它们的领地?我说,赶紧走吧,要不全山的飞虫都聚集过来了!
下山倒是没预想的那么难,大家很快就下来了。中间增文哥指点着一棵大树,说这棵大树也是焦老先生说过的一个标志性地点。远看大树,枝叶也很繁茂,是槐树?或是榕树?谁也不敢确定,只好存疑了。
上山时大家都热汗涔涔气喘吁吁,下山只感觉腿累而已。一路走,大家都认为今天是一次自我的极限超越,以后这样的机会也不会多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