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隶书一定要重视马王堆帛书

(2012-02-06 11:28:35)
标签:

文化

分类: 乱侃

   http://s1/middle/9ab22d2bhb8434d236190&690            http://s13/middle/9ab22d2bhb8434b611efc&690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1973年湖南马王堆帛书的出土,是书法史上的大事。正如魏碑的出土带来书法的革命一样,帛书书法也会给当前的书法界带来革命。

    一、马王堆帛书书法在书法史上的重要意义。

    马王堆帛书填补了书法史上一段空白。马王堆帛书抄写的年代大致在秦始皇统一六国至汉文帝十二年(168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中国文字型体大变革时期,即从篆到隶转变的时期。马王堆帛书以丰富的书法资料,完整地再现了这一时期的发展路程,对我们理解书法发展轨迹,修正某些模糊认识有重要作用。

以前,一说篆书,大篆就是几个盘,小篆就是李斯,再以后就是李阳冰。一说隶书,就是汉碑。看到马王堆帛书,才知道成熟的汉隶形成之前,竟然还有如此丰富生动的发展历程;才知道李斯的小篆并非大篆发展的唯一站点,大篆发展的过程中,就孕育着草书、隶书,甚至楷书的萌芽。由于秦代过于短暂,李斯“书同文”,“同”没“同”值得怀疑,所以,小篆是否作为流行的书体是很难下结论的。另外,姿态各异的汉碑也未必就是汉隶的通行书写方式。马王堆帛书提供的诸多的信息,使我们的眼界大开,旧有的观念得到颠覆。汉碑精品很多,各具奇态,但所共有一点,就是笔画呈现的蚕头燕尾,使得蚕头燕尾成了隶书的代名词。我们看马王堆帛书,即使成熟期的隶书,也不过仅有少量的蚕头燕尾,大多还是直画。让我们懂得,隶书原来也可以这样写。再加上新出土的汉简资料,窃以为大概民间一般性书写隶书,并不强调少蚕头燕尾,只是在比较庄重的碑版上,才特意装饰的。

    二、马王堆帛书的书法艺术水平。

    马王堆帛书共分两次出土,第一次是1942年,建国前就流入美国,国人难以见到。第二次是1973年,共10多万字。均以墨书写,多数有乌丝栏。正如屈原的《离骚》充满奇瑰雄秀的魅力一样,马王堆帛书也尽具奇瑰雄秀之美。马王堆帛书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篆隶类,保留着较多的篆书形体结构,但已经有了隶书笔意;一种是古隶类,形体介于篆隶之间,笔画比较丰富,类似秦隶;一种是汉隶类,构型比较规范,用笔也比较有规律,已经是成熟的隶书了。不论哪种类型,都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平,都是大美,毫不逊色任何法帖。不像其它地方出土的汉简残片,因为写手水平层次不齐,更多地只具备史料价值。

    三、马王堆帛书的书法学习意义。

    以前,我们学习隶书,主要是学汉碑。较之汉碑,马王堆帛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其一,马王堆帛书是真迹。其二,马王堆帛书字数较多,便以全面学习。其三,马王堆帛书具有区别于汉碑的独特性。其用笔秉笔直书,方便快捷,结构收放自如,大开大阖,章法竖成列横不成行,天真自然,具有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其四,马王堆帛书上迄大篆,下通汉隶,旁涉章草、楷书,具有很大的生发性,以此为介入点,可以左右逢源,在各个书法领域纵横驰骋。其五,目前书法界的创新,多以书体之间的嫁接为主要方式。而马王堆帛书就是现成的篆隶结合体。学习帛书,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学习马王堆帛书唯一的难点在于识字。由于马王堆帛书未脱尽篆书遗迹,许多字难以辨识,给我们学习带来一定难度。魏碑由于不存在这方面的难度,故一出土就形成潮流。我想,帛书学习未成燎原之势的原因大概就在于此吧。

    我想,有识之士,不会无视马王堆帛书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谈执笔
后一篇:谈用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