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392醉翁欧阳修220825

分类: 散文 |
醉翁欧阳修
作者:伊通沩江
《千古风流人物》纪录片第三季最后人物是欧阳修,至此告一段落,总体而言,看完对其作品了解不多,却对他们的人生简历都有个大致了解,然后心生感叹,这是中国历史的幸?还是不幸?
欧阳修当然是北宋读书人中的骐骥翘楚,同那些时代典型的文人那样,他们滚瓜烂熟于孔子编撰的《诗经》、《礼记》、《周易》、《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春秋》等儒家经典,又广泛涉猎、博文强记于《史记》、“诸子百家”等,既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又活学活用、融会贯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长年的儒家文化熏陶浸润,他们从内到外已经脱胎换,成神成圣,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顽强的生存进取意识,进退的收放有如,匡扶君王社稷和救济苍生百姓的使命,个人道德修养的自律,等等。
但科举之途从来就不是坦途,科举之路也从来不是那么公平。唐也好,宋也好,鲜有藉藉无名者,也鲜有无名臣或权贵举荐栽培者能最后登堂入室。即便如此,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者只是庞大的文官官僚体制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凤毛鳞角者有一部分人官至宰相、副宰相、各部尚书、侍郎,有机会参与部分朝政,推动皇帝新政和改革等,但整体上对政治的影响并不大,不如世袭权贵,甚至外戚、太后、宦官等,他们中的部分佼佼者,倒是以文名传于后世。从汉唐、两宋,到明清,两千年的中国文明就这一次次重复和循环,当这种自以为完美的“圣学”被固化下来,中国的文化似乎走到了巅峰,实际上逐渐在退化和衰落。被北方草原游牧部落的越来越频繁的破袭和征服,早就证明这个文明的腐朽和脆弱。唐宋的这些风流人物,是帝国最优秀的人才,是最清醒最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他们看到了帝国的破败和凋弊,因而有范仲淹“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遗憾的是,并没有根本上憾动和改变历史的思维和惯性。这个民族和文明注定还要经历更多的困惑、痛苦、挣扎、绝望和求生。
欧阳修当然参与了北宋改革,范仲淹和他亦师亦友,王安石、苏轼、司马光等都是他的门生或学生,他们的政治经济改革也许没有成功,但他的文学改革却取得了成功,也由此奠定他在文学史举足轻重的地位。
前一篇:散文391梨树偏脸城220825
后一篇:散文393路过航展22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