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说壶有理——日本老铁壶之探秘一

标签:
艺术生活香道文化 |
分类: 艺术家张翔得之艺术活法 |
一种勾起现代人对传统文明探求奥秘无限好奇心的煮水煮茶器具——老铁壶。不论是壶上绿水烟波上掠过的飞鸟,还是一抹如黛远山下静卧的几处草屋,
也不论古拙质朴的饕餮纹饰,还是赋予美好的梅兰竹菊或吉鸟神兽,凝聚了多少金工多少艺人的智慧与汗水,流淌出的是,水与茶性之美。
兰蟹壶——极美品,高浮雕
知识链接——日本铁壶的历史:
大约1200年前的平安时代,茶从中国传入日本。那时主是发酵茶,主要是僧侣们当作药来使用。接着在镰仓时代,一位法号为荣西的僧人,从中国的宋朝带来茶种子到日本,后逐渐成为高官、贵族等上流社会的一种嗜好。
室町时代期间,出现了专门用来泡茶的茶釜,以关东的天明釜与筑前的芦屋釜特别有名。
日本茶道是在安土桃山时代,由千利休正式确立的,那时出现了专门制做茶釜的“釜师”,以京都为中心。到了江户时代中期,为了方便注水,将小的茶釜加上注水口与把手,就是铁瓶(铁壶)的基本设计。最早制做铁瓶的京釜师,是十代大西净雪的弟弟奥平佐兵卫,名古屋的加滕忠三郎,也是很早就开始制造铁瓶。
本来是为了“煎茶”而产生的铁瓶,到了江户时代末期,因为可以一直放在炭火上烧,任何时候都可以喝到热水,所以大受平民喜爱并广泛流传。当时最早用脱蜡法制造铁瓶的是京都的初代“龙文堂安之介”,“龙文堂”铁瓶的名声经过明治、大正、昭和初期后,在日本广为流传。
http://s3/middle/9aa8be47h7a8dfc8cb892&690
日本茶釜——铁瓶(铁壶)的前身
第二代龙文堂的弟子有近江的“龟文堂正平”跟京都的“秦藏六”,这两位都是脱蜡法铸造的名师,以精致细腻的做工好评于世。特别是龟文堂铁瓶在当时被视为铁瓶的最高峰,是一般平民难以入手的贵重品。
另外,在京都还有“金寿堂”、“金光堂”、“光玉堂”、“金龙堂”等几十家制造铁瓶的名店,尤以“金寿堂”金银镶嵌的铁瓶相当优秀堪称艺术品……
日本铁壶几百年历史,另有许多堂号及各釜师,例如:金龙堂、睛寿堂、祥云堂、云
色堂、龙寿堂、龙云堂、清光堂、省铸堂、长寿堂、松云堂、金清堂、光龙堂、紫金堂、住
龙堂、独乐菴、精金堂、泰山堂、佐佐木彦兵卫、佐藤净清、金谷五郎三郎、仁左卫门、名越家族、菊池政光、宫崎寒稚、名越昌晴、铃木盛久、增山馨铁、中川净益、般若昭三、角谷一圭、铃木盛久、佐藤清光、木越三右卫门等等。
茶釜侧身图
知识链接——
龙文堂简介
京都龙文堂时代跨幅从江户末期至昭和初期,堂主为安之介,是日本铁壶的创始堂号。其作品风格多样,以俏丽端庄的个性特点博纳众人偏爱,常在盖底留堂款及花押,少量在壶身落横、竖款。龙文堂最早使用蜡铸法的铸造工艺制造铁壶,开创了铁壶铸造法的先河!同时,龙文堂还以做工精细的铜盖著称,甚至有收藏者只收铜盖,可见其极具代表性的工艺高度和时代影响力。
龙文堂铁壶款
龟文堂简介
龟文堂的时代跨幅从江户晚期至昭和早期,几乎含跨了京都铁瓶的生命周期,堂主为波多野正平。龟文堂制壶多在壶身环下方和壶底落款,并擅长使用贵金属装饰铁壶,展现精湛的金工技艺,针对较明显的各项特征,龟文堂铁壶系列可分成三大区域:从江户到明治晚期的正平系统;明治晚期到大正晚昭和初波千鸟系统;大正晚期到昭和中期的后龟文系统。其中最经典收藏佳作为正平、梅泉、光重款。
龟纹堂铁壶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