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男人的目光
宁 白
清晨的亚历山大城海岸,空旷而安静。
我和翼飞兄走在海滨大道上,看浅蓝色的洋面,有无边的雪白的排浪向我们翻卷而来。不远处的礁石上有人钓鱼,是几位年青的埃及男人。他们面对大海,不时有浪花飞溅到他们身上。我第一次见到在波浪翻动的海中垂钓,惊奇的声音可能惊扰了他们,他们回头看了我们一眼,又转身去专注自已的海面。然而,这回望的目光,却让我一下子记住了,这是一种平静而忧郁的目光,好象带着专注的思考。满眼波涛,缘何还能如此平静,且带着深沉的忧郁?
海滨大道出现了早起的行人,迎面走来了一位高大的中年埃及男人,身穿浅咖啡色传统阿拉伯长袍,步履稳健,目不斜视。我特别注意了他的眼睛,也是那种平静而专注的目光,他的忧郁显得更加深沉,传达着一种思考的痛苦。不像是早起练身的人,也不会是来欣赏清晨的地中海景色,而更象是一位散步的思想者。
这让我有点好奇。我知道,沿着这条海滨大道往前走,是著名的亚历山大新图书馆,这座巨大的白色球体建筑,在2002年建成时,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再往前追溯到公元前四世纪,在这海边,就己出现了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当时,欧洲的一些著名科学家来这里做研究,在这个海边,就出现过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第一个测定地球大小的埃拉托色尼、绘出了第一张星空图表的希帕卡斯、制造出第一台原始引擎的希洛等人的身影。人们称之为亚历山大上空群星闪烁的时代,成为当时世界科学和思想的交流中心。几千年前埋下的思想种子,现在仍在传承么?几千年前的思想灵魂,至今没有消散么?否则,埃及男人的目光里为什么有这样沉静的思索?
我带着这样的问号,继续在埃及的旅程。那天在金字塔边,见到一位持枪的青年男子值岗,又是这样深沉而忧郁的目光,我忍不住上前与他合影。朋友帮我照完后,我就想离开,马上有人提醒我,要付他一些钱。我即转身,在他岗前放了几块钱。但是,无论在拍照前和拍完后,这位年青人都没有过多的表情,我把钱放在他前面,也没有高兴和感谢。那难以察觉的微笑里,无法掩盖忧郁着的、若有所思的眼神。
没有人告诉我,埃及男人这种目光的缘由。后来在开罗国家博物馆,我似乎找到答案了。
己经有100多年历史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显得有点狭小。进入展厅,没有宽敞的走道,那些千年以上的展品,都没有“资格”享受玻璃罩的待遇。道两旁,随便置放的物品有点妨碍行走,一看却是三千多年前的。不同年代出土的法老雕象,矗立墙边,默然注视着不同肤色的瞻仰者。行走在这样拥挤而历史物件遍地的博物馆,我突然悟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看到过太多的岁月沧桑,他们的眼界深远而广阔;这样一个国度的人民,不会再被海浪惊嚇,不会对着金钱妩媚。他们只在思考,一个几千年前领先于世界的国家,为什么长久地落后于世界前沿?曾经辉煌过一百多年的亚历山大城,是什么原因随着托勒密二世的去世,信奉的科学、理性,很快被宗教、巫术所替代,进入漫长的封建暗夜中。千年思考,代代不息,改变了埃及男人的生理基因?使我们看到了埃及男人这样的目光。
走出博物馆的大门,我对翼飞兄说,其实,我很喜欢这样的目光,有着这种目光的男人,让人想到使命、责任、不轻浮;想到遇事不惊、淡然处置的坚定。当然,这种淡淡的忧郁,还有一点点男性的迷惑。
有这样的男人支撑起的国家,还会发生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