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折腾,没啥用
高中时一位老师曾经说过,游览一个地方就一定要有与它独处的时间。在清晨黄昏或者去一些别人不曾探访的地方,待到游客散去,这里将以最最赤裸最最本真的一面迎接你。
在巴克塔普尔城中闲逛的时候我最爱干的就是找一个看着顺眼的街角拐进去,在那个迷宫一样的街道中迷失,于我而言是一种享受,这样我才有机会看到景点以外的有生活气息的地方,看到游客以外的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http://ww1/large/9a9dee49gw1eq38dk8bbhj20rs0ijqbv.jpg
在博卡拉时,我们打算遵从LP的推荐去博卡拉老城看一看,书上给的理由是去看一看商业化之前的博卡拉。“Old Pokhara
city.”我这样对出租司机说。没想到他一脸茫然地看着我们,好像不存在这个地方一样。可能是他英文不好吧?换一辆试试。连续几辆车的司机都表示不知道我们说的是哪里,只好掏出GoogleMaps给他指路。这一刻我也意识到了,问题其实出在我们身上。商业化之前的博卡拉老城?当地人哪有这么叫的!对于他们而言,所谓的博卡拉老城就是每天下班后要回去的地方嘛,游客所在的商业化严重的地方仅仅是他们赚钱的“工厂”而已,哪有什么新旧之分?
博卡拉老城,不会有人用蹩脚的中文对你说“这里的东西便宜”,也不会每个广告牌下同时标注着英语,更不会遍地都是小资情调的咖啡厅。有的只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真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http://ww4/large/9a9dee49gw1eq38bcvor7j20rs0ijgvx.jpg
http://ww1/large/9a9dee49gw1eq38blsujoj20rs0ijwnu.jpg
在帕坦在巴克塔普尔在加德满都,在每个我们到达的城市,懒觉好像与我们永远没什么缘分,六点多起床只为看看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的一面。每天清晨,尼泊尔人必做两件事:捧着一小盘子东西挨个寺庙参拜,另一件就是弯腰扫地,走到自家门外用小扫帚使劲扫去灰尘。这一幕让我想起阮义忠老师每天清晨同样要做的扫地。用他的话说,不仅是扫地,而且要扫的一尘不染;不仅要做到物理上的干净,更重要的是扫去心灵上的灰尘。这才有了我们在尼泊尔每个角落都能看见的当地人特有的清澈纯真而又淳朴的眼神。
http://ww4/large/9a9dee49gw1eq38bxg9f9j20rs0ijtib.jpg
“尼泊尔不用去我也知道,条件特差,生活特苦,但是奇了怪了,他们怎么就那么幸福,眼神都特清澈,笑容特灿烂,顿时衬的你心存邪念了,开始觉得你现在做的这一切都没有意义,要追求精神层面的存在感了。”我又想起《等风来》的这么一句台词,也真的很想知道他们的眼神怎么就那么清澈?
http://ww4/large/9a9dee49gw1eq38evixcgj20rs0ij13j.jpg
尼泊尔人活得特别豁达,好像什么事情都不用那么着急,但每件事又能办的让人满意。面对任何难题换做外国人早就毛了,要么早早放弃要么钻牛角尖进入死循环,但对于他们,可能仅仅是耸耸肩说一句“那又怎样?这或许是神灵的安排吧。”
这样一看就突然觉得我们不是不幸福,而是活得很忙,忙着为还未发生的事情操心。但其实呢,光想着还没轮到你的事情而没法把眼前做好,恶性循环就此生成。
其实吧,别瞎折腾,没什么用。
简单而又踏实的活在当下,这或许就是当地人眼神清澈迷人的秘密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