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2日上午,在国家大剧院新闻中心,应邀参加知名演员史可和导演沈亮谈美国戏剧之父,史上唯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戏剧作品奥尼尔版的“雷雨”《榆树下的欲望》的创作体会,并说到其与曹禺的《雷雨》相似之处。该剧已经全国巡演,在2月16日至19日作为国家大剧院10周年纪念亮相。在与沈亮交谈中本人告诉她,恰巧曹禺的《雷雨》也是2月16日在北京人艺的首都剧场进行本年度的首演,其中周仆园与凯伯特一样都娶了三个老婆。她说,太巧了,两个剧有许多相似之处。沈亮说,所有知道《雷雨》的人看完《榆树下的欲望》之后,就会知道曹禺先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创作,《雷雨》借鉴的非常多,从人物的设置到剧情的结构,当然《雷雨》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本土化,包括他对中国人思维的界定。人物关系的设定和情节的设定并不是戏剧最核心的东西,人的思维的不同才是作品风格题材的最大的风格。
沈亮说,很多对比文学会把《榆树下的欲望》和《雷雨》、把繁猗和艾碧在一块进行对比,越对比就会发现人的思维模式是造就他们行进的最重要的东西。谈到戏剧变化时,她说,我们看戏好不好,最简单的就是看它整个脉络,开场这个人物是这样,结束还是这样,一定是排错了或者剧本写的另外风格的东西。她说,演员从人物18岁演到80岁,这是时间的流失造就的老去,但是生命中老去是瞬间的,或者生命中的成长是瞬间的。这个戏跨度只有一年的时间,但这一年里边天翻地覆的变化,整个人生的扭转,这就是戏剧的力量。艾碧从奥尼尔笔下最性感的女人,占有欲那么强,目标那么明确,竟然要地、要人,到最后纯洁的象一个少女,这是因为她得到了爱情。伊本那么有恋母情节的、那么孩子气、那么不成熟的、那么冲动的、那么自私的一个男孩,跟艾碧有了关系到回来求救赎,到精神上共同担当的男人的成长。被爱是最大的欲望。
http://s6/mw690/002PyedXzy78M0iDFsh6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