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近体诗的拗与救/文/老四川 读/春烟舒雨  周一 呱呱房间讲课

(2012-11-27 12:28:36)
标签:

空闭

小结

五律

于拗字

西楼

分类: 中华风雅颂诗词学院呱呱讲义

近体诗的拗与救

文/老四川 读/春烟舒雨 

 周一 呱呱房间讲课

 

近体诗中,符合平仄规则的句子叫律句,不符合的则叫拗句。拗,就是不顺的意思。但诗律的限制过于严格,因此诗人就不得不采用一些拗句,以便尽量不伤意,在写作上有更大的空间。由于采用拗句,打破了平仄之间的平衡,破坏了诗的音韵之美,于是就有了“拗救”用作变通,使其重新达到和谐平衡。“拗救”的基本原则是: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要在本句或对句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作平声;反之亦然。一个拗句经过“救”后,就算合律了。

拗救的句型,主要体现在前面所讲的①式句、②式句和③式句中,④式句不用拗字,也不产生救其它拗句的字,故与拗救无关。拗救有两种类型:一是本句自拗自救的方式;一种是出句用拗字,对句相救的方式。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1、所有的拗与救必须在一联内完成,不能在这一联拗,在另一联救;2、何处用拗字、何处用救字是有规定的,不能随意。一般说来,凡是用拗字的地方,都是节奏点所在,凡是用救字的地方,皆是可平可仄之处。

一、①式句的拗救

前面讲过,七言律句①式句的句型是“仄平平仄”。拗救的方式是:在①式句中的第五字或第六字改平为仄,形成拗句;在②式句“仄平平仄平”上的第五字改仄为平,作为补救。五言律句的①式句“仄平平仄”,则在第三字或第四字改平为仄,成为拗句;在②式句“平平仄平”的第三字改仄为平,作为补救。因为无论是五言律句还是七言律句,①式句和②式句都是经常连用,形成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所以①式句的拗救方式是:就是出句拗,对句救。依拗字和救字所处位置的不同,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拗救格式。

1.七言律句①式句中的第五字拗,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式中的拗字和救字用下划线表示):

①  平仄

②  仄平平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雨中草色绿堪染

②  水中桃花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①  妇姑相唤蚕去

② 闲看中庭子花(王建《雨过山村》)

由于①式句的第五字不是节奏点,改平声为仄声后,也可以拗而不救,如:

①  一身去国千里

②  万死投荒十二年(柳宗元《别舍弟宗一》)

五言律句①式句中的第三字拗,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

①  平仄

②  平平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一径花落

②  孤村水生 (杜甫《遣意二首一》)

①  寂寂何待

②  朝朝自归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同七言律句一样,五言律师句①式句的第三字不是节奏点,改平声为仄声后,也可以拗而不救,如:

①  复值接舆醉

②  狂歌五柳前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七言律句①式句中的第六字拗,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

①  仄平

②  仄平平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故乡门巷荆

②  中原君臣虎边(杜甫《昼梦》)

①  青苔寺里无

②  绿水桥边酒楼(杜牧《润州二首一》)

五言律句①式句中的第四字拗,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

①  送客飞

②  城头最高 (岑参《陕州月城楼》)

①  野火烧

②  春风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①式句的拗字,不论是七言还是五言,都在节奏点上,因此一定要救。

3.七言①式句中的五字和六字并拗,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

①  仄仄

②  仄平平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南朝四百八十寺

②  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①  水真绿净不可

②  鱼若空行所依(楼钥《顷游龙井》)

五言①式句中的三字和四字并拗,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

①  仄仄

②  平平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草木岁月晚

②  关河霜雪清(杜甫《送远》)

①  向晚意不适

②  驱车登古原(李商隐《乐游原》)

凡是用对句相救的,对句救了出句的拗,同时也使自己成了拗句,这样一来,出句和对句都成了拗句。将两个拗句合起来看,平仄也就对称了,因此有人叫“以拗救拗”。

二、②式句的拗救

②式句采用本句自拗自救的方式。拗的方式是在七言律句上的第三字、五言律句的第一字改平为仄,救的方式是在七言律句上的第五字、五言律句上的第三字改仄为平。大家有可能要说,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都不是节奏点,为什么要救呢?这是因为如果不救,对七言就变成:仄仄平仄平;五言就变成:仄平仄平,那么句中就只有一个平声字,犯了孤平之忌。因此就有必要在句中增加一个平声字,以避免孤平,保持平仄之对称。所以②式句的自拗自救以叫做孤平拗救。

七言②式句拗救后的句型为: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山雨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笑问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五言②式句拗救后的句型为: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素盘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欲妆临镜慵  (杜荀鹤《春宫怨》)

二、①式句拗句和②式句拗句的并救

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①式句和②式句拗后,都是用②式句中的第五字(七言)或第三字(五言)救。而①式句和②式句又常常连用,构成一联。所以,只要①式句和②式句都用了拗字,将②式句中的第五字(七言)或第三字(五言)改仄为平,一并救就可以了。由于拗字所处位置不同,①式拗句和②式拗句的并救,也有三种方式:

1.七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五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三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平仄

②  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水声东去朝变

②  山势殿高 (许浑《登洛阳故城》)

①  野桃含笑篱短

②  溪柳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

五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三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一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平仄

②  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久客无泪

②  及晨 (杜甫《促织》)

①  薄宦梗犹泛

②  故园芜已平 (李商隐《蝉》)

2.七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六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三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仄平

②  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舞阳去叶才

②  贱子少年 (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

①  宦游何啻路

②  归卧万重  (陆游《桐庐且泛舟东归》)

五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四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一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仄平

②  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对酒不

②  我衣 (李白《自遣》)

①  木落山

②  似高 (刘敞《秋晴西楼》)

3.七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五字、第六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三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仄仄

②  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南朝四百八十

②  多少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①  一身报国有万

② 双鬓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这种拗救的格式,被清人李少鹤称之为“一平字拗五仄法”。

五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三字、第四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一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仄仄

②  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待月月未

②  自流 (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①  向晚意不

②  古原 (李商隐《乐游原》)

以上是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结合运用的情况,大家从中可以看到救字都在②式句固定的位置,比较容易记忆。①式句和②式句并拗多见于首联,并在五律中用得较多,而孤平拗救则不多见。

四、③式句的拗救

七言③式句的句型为:平平仄仄,其拗救方式是第六字改仄为平(拗),第五字改平为仄(救);五言③式句的句型为:平平仄仄,其拗救方式是第四字改仄为平(拗),第三字改平为仄(救)。这也是本句自拗自救的句式。这种句子之所以要救,是因为七言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改平为仄后,如果不在此字之前将一个平声改为仄声,就会出现四个平声字连用的现象,所以就在本句的第五字(七言)或第三字(五言)改平为仄,在其中插进一个仄声字,以保持平仄交替。

以上是一种解释说法。但我细细分析一下,要避免四连平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改平为仄,同样也符合平仄交替的原则,那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为什么不可以呢?因此我就产生一种想法,是不是七言③式句中的第五字改平为仄(拗)、五言③式句中的第三字改平为仄(拗),但为了避免形成三仄尾,就在七言③式句中的第六字改仄为平、五言③式句中的第四字改仄为平救呢?其效果是一样的。

七言③式句的拗救格式是: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为问元戎窦车骑  (皇甫冉《春思》)

在这种句型中,因为拗字是在节奏点上,所以第三字一定要用平声。

五言③式句的拗救格式是:.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红颜弃轩冕  (李白《赠孟浩然》)

还归五陵去   (李嘉祐《送裴五归京口》)

在这种句型中,因为拗字是在节奏点上,所以第一字一定要用平声。

③式句拗救后的句型与正常的句型变化不大,只是将句尾倒数的二三字平仄互换,另外拗救后的句型又非常常见,所以有人将拗救后的句型看作是律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型,称之为拗律句。

五、拗救小结

1.不论七言律句还是五言律句,①式句都是本句用拗字,而在②式句中救。①式句的拗字可以出现在七言律句的五字或六字、五言律句的三字或四字,可以拗其中任意一字,也可以两字并拗,,都要在②式句中的第五字(七言)或第三字(五言)上救。

2.七言②式句的第五字或五言②式句的第三字,即可以救本句第三字(七言)或第一字(五言)的拗,也可以救①式句中的相关拗字。这是本句自拗自救与出句拗、对句救结合应用的类型。

3.③式句是本句自拗自救的类型,其方式是将本句句尾倒数的二三字平仄互换。

4.④式句没有拗与救的变式。

 

今晚作业:分析下列诗的拗救方式。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