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拗与救/文/老四川 读/春烟舒雨 周一 呱呱房间讲课
(2012-11-27 12:28:36)
标签:
空闭小结五律于拗字西楼 |
分类: 中华风雅颂诗词学院呱呱讲义 |
近体诗的拗与救
文/老四川
读/春烟舒雨
近体诗中,符合平仄规则的句子叫律句,不符合的则叫拗句。拗,就是不顺的意思。但诗律的限制过于严格,因此诗人就不得不采用一些拗句,以便尽量不伤意,在写作上有更大的空间。由于采用拗句,打破了平仄之间的平衡,破坏了诗的音韵之美,于是就有了“拗救”用作变通,使其重新达到和谐平衡。“拗救”的基本原则是:在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就要在本句或对句该用仄声的地方用作平声;反之亦然。一个拗句经过“救”后,就算合律了。
拗救的句型,主要体现在前面所讲的①式句、②式句和③式句中,④式句不用拗字,也不产生救其它拗句的字,故与拗救无关。拗救有两种类型:一是本句自拗自救的方式;一种是出句用拗字,对句相救的方式。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1、所有的拗与救必须在一联内完成,不能在这一联拗,在另一联救;2、何处用拗字、何处用救字是有规定的,不能随意。一般说来,凡是用拗字的地方,都是节奏点所在,凡是用救字的地方,皆是可平可仄之处。
一、①式句的拗救
前面讲过,七言律句①式句的句型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拗救的方式是:在①式句中的第五字或第六字改平为仄,形成拗句;在②式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上的第五字改仄为平,作为补救。五言律句的①式句“仄仄平平仄”,则在第三字或第四字改平为仄,成为拗句;在②式句“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改仄为平,作为补救。因为无论是五言律句还是七言律句,①式句和②式句都是经常连用,形成一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所以①式句的拗救方式是:就是出句拗,对句救。依拗字和救字所处位置的不同,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拗救格式。
1.七言律句①式句中的第五字拗,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式中的拗字和救字用下划线表示):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由于①式句的第五字不是节奏点,改平声为仄声后,也可以拗而不救,如:
①
②
五言律句①式句中的第三字拗,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同七言律句一样,五言律师句①式句的第三字不是节奏点,改平声为仄声后,也可以拗而不救,如:
①
②
2.七言律句①式句中的第六字拗,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五言律句①式句中的第四字拗,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
①
②
①
②
①式句的拗字,不论是七言还是五言,都在节奏点上,因此一定要救。
3.七言①式句中的五字和六字并拗,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五言①式句中的三字和四字并拗,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拗救后的平仄格式如下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凡是用对句相救的,对句救了出句的拗,同时也使自己成了拗句,这样一来,出句和对句都成了拗句。将两个拗句合起来看,平仄也就对称了,因此有人叫“以拗救拗”。
二、②式句的拗救
②式句采用本句自拗自救的方式。拗的方式是在七言律句上的第三字、五言律句的第一字改平为仄,救的方式是在七言律句上的第五字、五言律句上的第三字改仄为平。大家有可能要说,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都不是节奏点,为什么要救呢?这是因为如果不救,对七言就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五言就变成:仄平仄仄平,那么句中就只有一个平声字,犯了孤平之忌。因此就有必要在句中增加一个平声字,以避免孤平,保持平仄之对称。所以②式句的自拗自救以叫做孤平拗救。
七言②式句拗救后的句型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笑问客从何处来
五言②式句拗救后的句型为:仄平平仄平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月光明素盘
欲妆临镜慵
二、①式句拗句和②式句拗句的并救
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①式句和②式句拗后,都是用②式句中的第五字(七言)或第三字(五言)救。而①式句和②式句又常常连用,构成一联。所以,只要①式句和②式句都用了拗字,将②式句中的第五字(七言)或第三字(五言)改仄为平,一并救就可以了。由于拗字所处位置不同,①式拗句和②式拗句的并救,也有三种方式:
1.七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五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三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五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三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一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2.七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六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三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五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四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一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3.七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五字、第六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三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五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这种拗救的格式,被清人李少鹤称之为“一平字拗五仄法”。
五言律句中,①式句的第三字、第四字拗(改平为仄),②式句的第一字拗(改平为仄),并用②式句的第三字救(改仄为平)。拗救后的格式为:
①
②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①
②
①
②
以上是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结合运用的情况,大家从中可以看到救字都在②式句固定的位置,比较容易记忆。①式句和②式句并拗多见于首联,并在五律中用得较多,而孤平拗救则不多见。
四、③式句的拗救
七言③式句的句型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拗救方式是第六字改仄为平(拗),第五字改平为仄(救);五言③式句的句型为:平平平仄仄,其拗救方式是第四字改仄为平(拗),第三字改平为仄(救)。这也是本句自拗自救的句式。这种句子之所以要救,是因为七言的第六字、五言的第四字改平为仄后,如果不在此字之前将一个平声改为仄声,就会出现四个平声字连用的现象,所以就在本句的第五字(七言)或第三字(五言)改平为仄,在其中插进一个仄声字,以保持平仄交替。
以上是一种解释说法。但我细细分析一下,要避免四连平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七言的第三字、五言的第一字改平为仄,同样也符合平仄交替的原则,那就是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那为什么不可以呢?因此我就产生一种想法,是不是七言③式句中的第五字改平为仄(拗)、五言③式句中的第三字改平为仄(拗),但为了避免形成三仄尾,就在七言③式句中的第六字改仄为平、五言③式句中的第四字改仄为平救呢?其效果是一样的。
七言③式句的拗救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正是江南好风景
为问元戎窦车骑
在这种句型中,因为拗字是在节奏点上,所以第三字一定要用平声。
五言③式句的拗救格式是:.平平仄平仄
这种格式的实例有:
红颜弃轩冕
还归五陵去
在这种句型中,因为拗字是在节奏点上,所以第一字一定要用平声。
③式句拗救后的句型与正常的句型变化不大,只是将句尾倒数的二三字平仄互换,另外拗救后的句型又非常常见,所以有人将拗救后的句型看作是律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型,称之为拗律句。
五、拗救小结
1.不论七言律句还是五言律句,①式句都是本句用拗字,而在②式句中救。①式句的拗字可以出现在七言律句的五字或六字、五言律句的三字或四字,可以拗其中任意一字,也可以两字并拗,,都要在②式句中的第五字(七言)或第三字(五言)上救。
2.七言②式句的第五字或五言②式句的第三字,即可以救本句第三字(七言)或第一字(五言)的拗,也可以救①式句中的相关拗字。这是本句自拗自救与出句拗、对句救结合应用的类型。
3.③式句是本句自拗自救的类型,其方式是将本句句尾倒数的二三字平仄互换。
4.④式句没有拗与救的变式。
今晚作业:分析下列诗的拗救方式。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