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逃家小兔》教学
(2016-09-06 15:11:46)
标签:
绘本教学语文 |
分类: 课例解读 |
绘本《逃家小兔》教学
[好书简介]
绘本《逃家小兔》的作者是美国童书作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插画是布雷门·赫德。这是一只小兔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非常简单,简单到只有对话。小兔要逃离自己的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叛逆”,妈妈没有阻拦,而是在游戏般的变化中让小兔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当小兔变成鳟鱼,兔妈妈用力把渔竿甩出去,鱼钩上鲜红的胡萝卜,这是兔妈妈的智慧。当小兔变成空中飞人,兔妈妈走在细细的钢丝上,时刻准备接住小兔,这是母爱的伟大!
作者玛格丽特用故事告诉我们:在顺应中陪伴,在游戏中唤醒,寓教于乐,润物无声,这是真正的教育!
[课例呈现]
一、读封面,猜故事,知作者
1.
读文先读题,同样,绘本阅读从封面开始。小朋友,看看封面都有什么?
☆封面上的图画: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上盛开着几朵红色的小花,小兔和兔妈妈正躲在草丛中说悄悄话呢!
☆封面上的文字
(1)绘本的名字——《逃家小兔》(一只要逃离家的小兔子)
(2)出示照片,相机介绍作者
文: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写故事的人)
1910年生于纽约,是一位绝顶聪明、才华横溢的传奇女子。她为孩子写了100多本童书,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创作、出版产生深远影响。虽然从未结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对孩子的心理、情绪和兴趣却有着深刻的认识。不幸的是,玛格丽特42岁就不幸离开人世。
图:克雷门·赫德(插图的人)
1908年生于纽约,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是一名装饰画家。在玛格莉特的极力劝说下,开始为图画书画插图。和玛格莉特合作的《逃家小兔》于1942年出版,是绘本中的经典之作。屈指算来,这本书已经整整70岁了,算是奶奶级绘本了。
译/黄迺毓(翻译故事的人)
2.猜故事
根据书名还可以猜想书中会写些什么。那么,看到《逃家小兔》,你来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生回答,交流自己的猜想。)
过渡:故事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打开绘本,静静地走进故事。
二、读绘本,学语言,练表达
1.读图赏文,学语言(师翻页,生一页页地阅读)
(1)第一遍读毕,提问:看懂了吗?谁来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生交流后师小结:这本书讲的是一只小兔想要离家出走,它一会儿变鳟鱼,一会儿变石头,妈妈也跟着不断变化,最后,小兔变累了,终于回到了家中。
过渡:通过阅读交流,我们了解了《逃家小兔》地主要内容。
(2)请两个小朋友合作朗读绘本。师相机指导、评价。
(3)这本书主要写的就是兔妈妈和小兔的对话,要读出他们不同的身份和语气是比较难的。下面,请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范读,生练习朗读。)
2.互动交流,学表达
(1)谁能说说小兔和妈妈变了几次?每次都变成了什么?
请两人到黑板前合作按顺序摆图片,回答问题:
小兔和妈妈一共变了七次。
捕鱼图:小兔变成溪里的鳟鱼,兔妈妈就变成捕鱼的人。
登山图:小兔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兔妈妈就变成登山的人。
园丁图:小兔要变成花园里的小花,妈妈就变成园丁。
大树图:小兔要变成一只小鸟,妈妈就变成一棵树。
风帆图:小兔要变成帆船,兔妈妈就变成风。
马戏图:小兔要变成空中飞人,兔妈妈就变成走钢丝的人。
回家图:小兔要变成小男孩,兔妈妈就变成妈妈,等待小兔回家。
(2)小兔和妈妈在变化的过程中,说了什么?
看着黑板上的图画,同位试着说一说。
(3)小结:小兔说:“如果……就……”兔妈妈说:“如果……就要……”就在这不断重复的句式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游戏的快乐,一种节奏的趣味。
3.发现细节,悟母爱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与文的完美结合。阅读绘本时,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图画。图画是对文字的完美补充,里面藏着好多秘密呢!仔细阅读绘本,你能发现图画中的色彩、线条等信息中蕴含的秘密吗?(同桌互相交流,畅谈自己的发现。师相机评价。)
预设:
图画中红色特别多,红红的萝卜、红色的鱼篓、红色的裙子、红色的火苗、还有树洞里满满的红色……(师评:象征着温暖、温馨,象征着爱。)
绘本《逃家小兔》先是两张黑白图画,配有文字,随后是一张全景式的彩色跨页,没有文字。(师评:同学们真不简单,不仅读出文字描述的故事,还读出了绘本构图特点。)
4.尝试评价,练表达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兔妈妈怎么样?小兔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你来评价一下!(出示句式:我觉得妈妈
预设:
兔妈妈:爱、智慧、温柔、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危险。
小兔:调皮、淘气、聪明、可爱、活泼。
(2)小结:不管小兔多淘气,兔妈妈总会形影不离地追随,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一个字——“爱”!其实你们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兔,总有一天会长大,要离开自己的家,但请你们记住:无论走多远,哪怕天涯海角,妈妈的目光和爱永远陪伴着你,牵挂着你,温暖着你!
三、拓展迁移,合作创编故事
1.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玛格丽特用简单的优美文字来描述故事,不仅深深打动我们的心,还能开发我们的想象力,大家开动脑筋,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因为母爱是无限的。
请四人一组合作编故事,一人执笔。友情提醒:小兔和妈妈各变一次为良好,各变两次为优秀。(出示)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
“如果你变成
“如果你变成
“如果你变成
“如果你变成小蚯蚓,”妈妈说,“我就变成黑黑的泥土,时刻拥抱着你。”
“如果你变成泥土,”小兔说,“我就要变成小蜜蜂,藏到花丛中。” “如果你变成小蜜蜂,”妈妈说,“我就变成养蜂的人,好让你飞回家。”
②“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要变成书,藏在图书馆里。”
“如果你变成图书,”妈妈说,“我就变成书架,把你拥在怀中。”
“如果你变成书架,”小兔说,“我就要变成线团,滚得远远的。”
“如果你变成线团,” 妈妈说,“我就变成织毛衣的人,把你织成毛衣,穿在身上。”
四、布置作业:尝试给自己创编的故事插图。
[专家点评]
别说小朋友,就是大人也喜欢绘本。有些绘本确实构思巧妙,耐人寻味,令人百看不厌。《逃家小兔》可以说是绘本中的经典,难怪被许多老师当作语文教材。
我听过不少老师教《逃家小兔》,但能像查晓红老师把它真正当作“语文”来教的不多。无论什么文章(包括绘本),只要把它当作语文教材,它就具有了双重意义——一个叫“文字意义”,一个叫“形式意义”。学生读它的时候,就不只是理解它的“文字意义”,而且还要关注它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就是说,是用它来学语言、学表达的。这一点,查老师做到了。
首先是学语言——让学生读,反复读。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吸纳语言的过程。一个“读”字万万丢不得,这是基本的一条。读得差不得了,就是学表达——“说”。“说”也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如何“说”?查老师做了很好的设计。如何“说”得好?查老师也有明确的要求。当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条理地说出来,就说明他们真正读懂了。
为了把教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查老师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写完了再朗读。
大家看,一节课下来,教师都是在引导学生从事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查老师始终没有忘记“语文”二字,没有忘记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如今,大家都认识到了,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一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全国悄然兴起,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变,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真正的春天。
[我写书评]
《逃家小兔》不是我读的第一本绘本,却是第一次深深打动我的绘本。
故事中顽皮的小兔想逃离自己的家,兔妈妈则不停地追赶。小兔一会儿变小河里的鳟鱼,一会儿变高山上的石头,一会儿变空中的小鸟,一会儿变花园里的小花,一会儿变大海上的帆船……无论淘气的小兔怎么变化,妈妈总是想尽办法伴随左右,寸步不离。终于,小兔逃累了,他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妈妈喂给他一根象征爱的红萝卜。
故事简单精粹,对话富有韵味,情节极具游戏化,给人轻松愉悦之感。面对小兔突如其来的“叛逆”,兔妈妈没有阻止,没有训斥。兔妈妈无声地追随,小心地陪伴,不怕翻山越岭,不怕高山大河,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因为她理解孩子的心理,顺应孩子的成长节律,保护孩子的自然天性。当小兔变成“空中飞人”后,兔妈妈不顾危险,走上细细的钢丝,准备迎接小兔。为了孩子,奋不顾身;为了孩子,铤而走险。站在钢丝上的兔妈妈身着盛装,手拿一把蓝伞,美丽而高大,勇敢而伟大。
有人认为:“故事中的小兔用这样的方式考验妈妈的爱。”对于此观点,我是不同意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有好玩的游戏,调皮的躲藏和丰富的想象,不会暗藏心机。如果小兔在考验妈妈是否爱他,那这个故事就一点儿也不美好,一点儿也不温暖了。小兔还那么小,他不会想那么多!然而,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一定是对孩子的心理,对孩子的情感有着自己深刻认识的。
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不管走多远,也永远走不出妈妈温暖的视线。
捧着这本无可挑剔的图画书,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宁静的夜晚,月光皎洁,清风习习,柔和的灯光下,妈妈正把这个故事读给孩子听,他们沉浸在一种甜蜜的幸福之中……
[资料链接]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1910年出生于纽约,“怀兹”是英文“聪明”的音译。玛格丽特正是一位绝顶聪明、才华横溢的传奇女子。她不但为孩子写了100多本童书,更与一群好友一起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创作与出版开拓出影响深运的天地。虽然她从来没有结过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却对孩子,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的心理、情绪和兴趣有着深刻的认识。她擅长用精简、游戏性、有韵的优美文字来铺陈故事,不但能深深打动孩子的心,更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诗文。1952年,42岁的玛格丽特在法国旅行途中突然逝世。
克莱门特·赫德:1908年出生于纽约。耶鲁大学毕业后,去巴黎学了两年现代绘画,回国后成了一名装饰画家。后来他结识了玛格莉特等儿童文学工作者,并且和其中的一位作家艾达结婚。玛格莉特在看到了他的两幅作品之后,就极力劝说他为图画书画插图,并特意为他写了一个儿童故事《大象和小甲虫》,让他做一次插图上的尝试。他后来和玛格莉特合作的两本睡前故事书——《逃家小兔》《月亮,晚安》,都成了图画书的经典之作。
(备注:此文在《小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7、8期合订本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