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本《逃家小兔》教学

(2016-09-06 15:11:46)
标签:

绘本

教学

语文

分类: 课例解读

绘本《逃家小兔》教学

[好书简介]

绘本《逃家小兔》的作者是美国童书作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插画是布雷门·赫德。这是一只小兔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故事非常简单,简单到只有对话。小兔要逃离自己的家,面对突如其来的叛逆,妈妈没有阻拦,而是在游戏般的变化中让小兔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当小兔变成鳟鱼,兔妈妈用力把渔竿甩出去,鱼钩上鲜红的胡萝卜,这是兔妈妈的智慧。当小兔变成空中飞人,兔妈妈走在细细的钢丝上,时刻准备接住小兔,这是母爱的伟大!

作者玛格丽特用故事告诉我们:在顺应中陪伴,在游戏中唤醒,寓教于乐,润物无声,这是真正的教育!

[课例呈现]

一、读封面,猜故事,知作者

1. 读封面(出示封面)

读文先读题,同样,绘本阅读从封面开始。小朋友,看看封面都有什么?

☆封面上的图画:蔚蓝的天空,碧绿的草地上盛开着几朵红色的小花,小兔和兔妈妈正躲在草丛中说悄悄话呢!

☆封面上的文字

1绘本的名字——《逃家小兔》(一只要逃离家的小兔子)

2)出示照片,相机介绍作者

文:玛格丽特·怀兹·布朗(写故事的人)

1910年生于纽约,是一位绝顶聪明、才横溢的奇女子。她孩子写了100多本童儿童文学的教育、作、出版生深影响。然从未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孩子的心理、情趣却有着深刻的认识。不幸的是,42就不幸离人世。

:克雷门·赫德(插图的人)

1908年生于纽约毕业于美国耶大学,是一名装画家。在格莉特的极力劝说下,为图画插。和格莉特合作的《逃家小兔》1942年出版,是本中的典之作。屈指算来,整整70了,算是奶奶级绘本了。

/黄迺毓(翻译故事的人)

2.猜故事

根据书名还可以猜想书中会写些什么。那么,看到《逃家小兔》,你来猜猜这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生回答,交流自己的猜想。)

过渡:故事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打开绘本,静静地走进故事。

二、读绘本,学语言,练表达

1.读图赏文,学语言(师翻页,生一页页地阅读)

1)第一遍读毕,提问:看懂了吗?谁来简单地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生交流后师小结:这本书讲的是一只小兔想要离家出走,它一会儿变鳟鱼,一会儿变石头,妈妈也跟着不断变化,最后,小兔变累了,终于回到了家中。

过渡:通过阅读交流,我们了解了《逃家小兔》地主要内容。

2)请两个小朋友合作朗读绘本。师相机指导、评价。

3)这本书主要写的就是兔妈妈和小兔的对话,要读出他们不同的身份和语气是比较难的。下面,请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范读,生练习朗读。)

2.互动交流,学表达

1)谁能说说小兔和妈妈变了几次?每次都变成了什么?

请两人到黑板前合作按顺序摆图片,回答问题:

小兔和妈妈一共变了七次。

捕鱼图:小兔成溪里的鳟鱼,兔妈妈就变成捕鱼的人。

登山图:小兔变成高山上的大石头,妈妈就变成登山的人。

园丁图:小兔要变成花园里的小花,妈妈就变成园丁。

大树图:小兔要变成一只小鸟,妈妈就变成一棵树

风帆图:小兔要变成帆船,兔妈妈就变成风

马戏图:小兔要变成空中飞人,兔妈妈就变成走钢丝的人。

回家图:小兔要变成小男孩,兔妈妈就变成妈妈,等待小兔回家。

2)小兔和妈妈在变化的过程中,说了什么?

看着黑板上的图画,同位试着说一说。

3)小结:小兔说:“如果……就……”兔妈妈说:“如果……就要……”就在这不断重复的句式中,我们感受到一种游戏的快乐,一种节奏的趣味。

3.发现细节,悟母爱

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与文的完美结合。阅读绘本时,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图画图画是对文字的完美补充,里面藏着好多秘密呢!仔细阅读绘本,你能发现图画中的色彩、线条等信息中蕴含的秘密吗?(同互相交流,畅谈自己的发现。师相机评价。)

预设:

图画中红色特别多,红红的萝卜、红色的鱼篓、红色的裙子、红色的火苗、还有树洞里满满的红色……(师评:象征着温暖、温馨,象征着爱。)

绘本《逃家小兔》先是两张黑白图画,配有文字,随后是一张全景式的彩色跨页,没有文字。(师评:同学们真不简单,不仅读出文字描述的故事,还读出了绘本构图特点。

4.尝试评价,练表达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兔妈妈怎么样?小兔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你来评价一下!(出示句式:我觉得妈妈          ,小兔           。)

预设:

兔妈妈:爱、智慧、温柔、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危险。

小兔:调皮、淘气、聪明、可爱、活泼。

2)小结:不管小兔多淘气,兔妈妈总会形影不离地追随,这一切的一切都缘于一个字——!其实你们就是一只只可爱的小兔,总有一天会长大,要离开自己的家,但请你们记住:无论走多远,哪怕天涯海角,妈妈的目光和爱永远陪伴着你,牵挂着你,温暖着你!

三、拓展迁移合作创编故事

1.小组合作续编故事

玛格丽特用简单的优美文字来描述故事,不仅深深打动我们的心,还能开发我们的想象力,大家开动脑筋,把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因为母爱是无限的

四人一组合作编故事,一人执笔。友情提醒:小兔和妈妈各变一次为良好,各变两次为优秀。(出示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我就要                   

如果你       妈妈说我就               

如果你       小兔我就要             

如果你       妈妈说我就               

 2.师生共同交流附教师下水文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我就要成小蚯蚓,钻进泥土里。

如果你成小蚯蚓,妈妈说我就成黑黑的泥土,抱着你。

如果你成泥土,小兔我就要成小蜜蜂,藏到花中。 如果你成小蜜蜂,妈妈说我就蜂的人,好回家。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我就要,藏在图书馆里。

如果你图书妈妈说我就架,把你怀中。

如果你架,小兔我就要线团远远的。

如果你线团 妈妈说我就毛衣的人,把你成毛衣,穿在身上。

四、布置作业:尝试给自己创编的故事插图。

[专家点评]

别说小朋友,就是大人也喜欢绘本。有些绘本确实构思巧妙,耐人寻味,令人百看不厌。《逃家小兔》可以说是绘本中的经典,难怪被许多老师当作语文教材。

我听过不少老师教《逃家小兔》,但能像查晓红老师把它真正当作“语文”来教的不多。无论什么文章(包括绘本),只要把它当作语文教材,它就具有了双重意义——一个叫“文字意义”,一个叫“形式意义”。学生读它的时候,就不只是理解它的“文字意义”,而且还要关注它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就是说,是用它来学语言、学表达的。这一点,查老师做到了。

首先是学语言——让学生读,反复读。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吸纳语言的过程。一个“读”字万万丢不得,这是基本的一条。读得差不得了,就是学表达——“说”。“说”也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如何“说”?查老师做了很好的设计。如何“说”得好?查老师也有明确的要求。当学生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条理地说出来,就说明他们真正读懂了。

为了把教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查老师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写完了再朗读。

大家看,一节课下来,教师都是在引导学生从事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查老师始终没有忘记“语文”二字,没有忘记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

如今,大家都认识到了,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一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全国悄然兴起,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变,必然带来语文教学真正的春天。               (于永正)                                                 

[我写书评]

《逃家小兔》不是我读的第一本绘本,却是第一次深深打动我的绘本。

故事中顽皮的小兔想逃离自己的家,兔妈妈则不停地追赶。小兔一会儿变小河里的鳟鱼,一会儿变高山上的石头,一会儿变空中的小鸟,一会儿变花园里的小花,一会儿变大海上的帆船……无论淘气的小兔怎么变化,妈妈总是想尽办法伴随左右,寸步不离。终于,小兔逃累了,他回到妈妈温暖的怀抱,妈妈喂给他一根象征爱的红萝卜。

故事简单精粹,对话富有韵味,情节极具游戏化,给人轻松愉悦之感。面对小兔突如其来的叛逆,兔妈妈没有阻止,没有训斥。兔妈妈无声地追随,小心地陪伴,不怕翻山越岭,不怕高山大河,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因为她理解孩子的心理,顺应孩子的成长节律,保护孩子的自然天性。当小兔变成空中飞人后,兔妈妈不顾危险,走上细细的钢丝,准备迎接小兔。为了孩子,奋不顾身;为了孩子,铤而走险。站在钢丝上的兔妈妈身着盛装,手拿一把蓝伞,美丽而高大,勇敢而伟大。

有人认为:故事中的小兔用这样的方式考验妈妈的爱。对于此观点,我是不同意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有好玩的游戏,调皮的躲藏和丰富的想象,不会暗藏心机。如果小兔在考验妈妈是否爱他,那这个故事就一点儿也不美好,一点儿也不温暖了。小兔还那么小,他不会想那么多!然而,作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一定是对孩子的心理,对孩子的情感有着自己深刻认识的。

有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不管走多远,也永远走不出妈妈温暖的视线。

捧着这本无可挑剔的图画书,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宁静的夜晚,月光皎洁,清风习习,柔和的灯光下,妈妈正把这个故事读给孩子听,他们沉浸在一种甜蜜的幸福之中……

[资料链接]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1910年出生于纽约,怀兹是英文聪明的音译。玛格丽特正是一位绝顶聪明、才华横溢的传奇女子。她不但为孩子写了100多本童书,更与一群好友一起为儿童文学的教育、创作与出版开拓出影响深运的天地。虽然她从来没有结过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却对孩子,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的心理、情绪和兴趣有着深刻的认识。她擅长用精简、游戏性、有韵的优美文字来铺陈故事,不但能深深打动孩子的心,更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诗文。1952年,42岁的玛格丽特在法国旅行途中突然逝世。

克莱门特·赫德:1908年出生于纽约。耶鲁大学毕业后,去巴黎学了两年现代绘画,回国后成了一名装饰画家。后来他结识了玛格莉特等儿童文学工作者,并且和其中的一位作家艾达结婚。玛格莉特在看到了他的两幅作品之后,就极力劝说他为图画书画插图,并特意为他写了一个儿童故事《大象和小甲虫》,让他做一次插图上的尝试。他后来和玛格莉特合作的两本睡前故事书——《逃家小兔》《月亮,晚安》,都成了图画书的经典之作。

(备注:此文在《小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78期合订本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